叶瑜荪,斋号“容园”,194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受乡里前辈丰子恺人品艺品影响,七岁学画,十二岁学篆刻,1979年后专工竹刻。以浅刻和留青法摹刻古今名家书画,尤擅刻丰子恺作品,继承浙派文人竹刻风格。出版有《容园竹刻》《竹刻技艺》等专著。作品曾参加1993年7月南戴河万博城“中国民间艺术大展”、2008-2009年海峡两岸六地“竹刻艺韵”交流展、2010年“相约世博——全国竹刻艺术邀请展”等重大展事。19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6年3月应邀赴新加坡办展。专著《竹刻技艺》获第二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学术理论类三等奖。门弟陈淇青、陈建新、吴秋涛、朱祖宏等均已成为颇具实力的当代竹刻人。
“曩年为我刻《踏雪寻梅图》,一老人披氅策驴,清疏自饶逸致。但不着一枝半蕊,我问其故。他说:所谓‘寻梅,是正在寻访中,当以隐藏为之,若花枝烂熳,呈现在前,那就失去‘寻的意义了,我为之首肯。”
——郑逸梅(文史掌故作家)
1988年7月《收藏天地》
“父亲的漫画、书法被摹刻得如此神韵毕肖,真令人称绝。”
——丰一吟(丰子恺之女,作家、画家)
1983年10月
“尊制竹臂搁神品也,无人不赞,数当世竹人唯兄为魁矣。”(评“陈从周墨竹并题诗臂搁”)
——陈从周(古典园林建筑大师)
1987年10月6日“致瑜荪函”
“收到您赠我的竹刻臂搁一节,并有竹拓五张,别提多么喜爱,欣赏很久,又从电话里向马逊打听到一些有关您刻竹之事,因此欣赏之外又加上钦佩不已。”(评“丰子恺翠拂行人首臂搁”) ——林海音(台湾著名作家)
1989年10月25日“致瑜荪函”
“叶瑜荪同志为我刻的竹臂搁,我上星期方收到,尚未及回信,请你和他通信时代为致谢。刻得实在好,他一定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得完成这件艺术品。”(评“丰子恺松间明月长如此并赵朴初题诗臂搁”)
——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书法家)
1989年5月6日“致丰一吟函”
“一般留青人物,多以浅浮雕方式留起竹皮为主体,但叶瑜荪此作的少女,却以铁线描的方法钩画出面相和双手。……叶瑜荪的留青,可算是别具一格。要留意的是他的线条掌握甚佳,例如少女的两手臂线条、竹子的幼而劲的枝干,甚至右下角“瑜荪刻”三字,都是秀雅遒劲的。”(评“芭蕉少女臂搁”)
——曾柱昭(香港艺术馆总馆长)
1994年2月8日《星周刊》
“收到你的信,又拜读了你的大作,非常高兴。你的竹刻很有功力,很有书卷气,子恺的笔意你能充分表达出来,真不容易,佩服之至。我送给世襄先生请教,他也很赞赏,而且很快给你去信了。”
——王子野(著名出版家、竹刻家)
1990年3月16日“致瑜荪函”
“昨日获见您寄子野先生函,附竹刻照片及拓片数纸,阴刻及留青已大有基础,深喜治竹艺苑又多一位健者。今后倘从多种技法及自创画稿上下工夫定能有大成就。”
——王世襄(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1990年3月9日“致瑜荪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