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岭
【摘 要】 目的:[SS]观察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SS]选取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组给予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体重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变化。结果:[SS]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治疗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结论:[SS]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胃转流术;胃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R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02
胃癌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发于0岁以上人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属于胃癌的高发国家,胃癌合并肥胖患者也较常见[1]。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其死亡率也居各肿瘤之首。胃癌的原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此外也与遗传和基因有关,各地域环境和饮食生活习惯也是胃癌的相关因素。目前,治疗胃癌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和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热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2]。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手术方法,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胃转流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本文就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排除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禁忌症者,且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2~70岁,平均年龄为(7.1±2.6)岁;肿瘤部位:胃窦17例,胃体中部例,胃体下部7例,胃底及贲门部10例,皮革胃1例;17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治疗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为(6.8±2.9)岁;肿瘤部位:胃窦16例,胃体中部6例,胃体下部8例,胃底及贲门部9例,皮革胃1例;23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合并糖尿病病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做常规检查,包括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肺功能、颈血管彩超等检查。检查心、肺、脑功能,同时术前积极控制血糖,使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控制在正常范围,使之达到手术条件。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1.2.2 对照组手术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全麻后行胃癌根治术,观察肿瘤形状、大小,从大网膜中部做切口,沿胰腺边沿进行处理,从血管根部切断,清除幽门下淋巴结及全胃,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和食管。
[JP3]1.2.3 治疗组手术方法 治疗组给予全身麻醉,全麻后行胃癌根治术,观察肿瘤形状、大小,从大网膜中部做切口,沿胰腺边沿进行处理,从血管根部切断,清除幽门下淋巴结及全胃,缝合十二指肠残端。采用闭合器将胃底和胃体交界处远侧2cm处横行闭合,使残胃容量保持在约300ml,然后在距屈氏韧带60~80cm处将空肠切断,远端空肠与近端残胃前壁行端侧吻合,近端空肠与距胃空肠吻合口远侧0~120cm处与远端空肠做端侧吻合,完成GBP。术中吻合使用一次性吻合器,吻合器的型号一般选用2.或26号。[JP]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时间等。其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呕吐、恶心、腹泻、腹胀等)完全消失的时间为准。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BMI、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
2.2.1 两组患者术后体重指数比较 治疗组体重指数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并无明显差异(P>0.0),见表2。
2.2.2 两组患者术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见表3。
[6][JZ(]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JZ)][JY](%,x[X-*3]±s)
[SS][BG(][BDFGmm,WK6,WK,WK9,WKW]组别例数治疗前bA1c治疗后bA1c
239.0±1.014.60±0.37*
对照组179.1±1.128.91±1.09
[BG)F]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K*2D]
2.2.3 两组术后C-肽比较 治疗组C-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见表4。
[6][JZ]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肽比较(pmol/ml,x[X-*3]±s)
[SS][BG(][BDFGmm,WK6,WK,WK9,WKW]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404.2±0.78.12±1.29*
对照组404.31±0.634.47±0.62
[BG)F]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K*2]
3 讨论
胃转流术最初是一种传统的减肥手术,因欧美国家人口长期摄取高脂、高热量,体重不断上升[3],许多人为了追求体形美,使自己重获健康接受这种减肥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手术能有效治疗糖尿病 [4]。近年来,随着广大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对该手术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加深,此术式已经在胃癌治疗中应用越来越普及。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的患者恢复较快;治疗组体重指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治疗组C-肽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0.0),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明显差异(P>0.0)。说明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对胃癌患者C-肽有明显改变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该方法还有助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进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可以看出,使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更有助于患者的胃肠道康复。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丁伟超,张蓬波,张秀忠,等.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4,0(7):1066-1069.
[2]刘立业,曹永宽,罗国德,等.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例[J].广东医学,2012,33(2):26-267.
[3]孟春燕,林建贤,黄昌明,等.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人胃癌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2):12-16.
[4]余佩武,罗华星.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1,32(20):1-17.
(收稿日期:2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