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每当读到汪竹柏的《赞汉字》,心中便涌起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可当我伏案提笔时,却常常被眼前一的个个方块字困扰,因为我的“短板”是爱写错别字。写错别字也成了我学习语文最大的“绊脚石”。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有一个光荣的称号“错别字大王”。无论是作文上还是笔记里或者考试时,“没有一个错别字,就活不下去了”,这是老师与同学给我的评价。我也想重塑形象,但是错别字却如影随行。
不说远的,就说上个单元的测试吧。原本2分的句子练习:“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改为陈述句),我就写了两个错别字,把“类”写成了“娄”,“哪”写成了“那”,结果被老师扣了2分。唉!这一题,我算是白做了——徒劳无功呀。
还有作文,每次都会有好多错别字。我清楚地记得上次老师给我的评语是:“孩子,作文构思巧妙,写得也精彩!都是错别字惹的祸,否则,我可以给你更高的等级。”这一次,为了逃脱错别字扣分的“厄运”,我干脆在作文旁边附言(备注):吴老师,请您网开一面,不要扣我这一次作文中错别字的分。没想到,老师回复道:“那你能答应我,不写错别字吗?你行,我也行!”显然,老师没有给我回旋的余地,我还得直面错别字,痛改前非。
一场与错别字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
首先,我制定了一个写字计划:上到哪一课,就把这一课的生字抄写两遍;然后,听写一遍;其次,抄写单元的“词语盘点”,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周末,再抽出时间认真复习,直至全部掌握为止。
一开始执行,我便首战告捷:一次,完成练习册的作业,错别字销声匿迹了。老师表扬道:全对了,真棒!顿时,我信心倍增,准备乘胜追击,没想到我稍不留神,错别字又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上。瞧,我又将“考”的下半部写成“与”,“应该”写成“因该”。看来,克服写错别字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得从长计议。
这一天,我翻开字典寻找学习汉字的灵感。我左翻右翻,上看下看,一番“折腾”后,我获益匪浅:形近字,我记一个,运用谐音便可记一串。如学习了“梢”,我就顺藤摸瓜掌握“销”“稍”“哨”,而不至于把右边的“肖”下半部写成“贝”。此外,我还想方设法对付容易混的字,如 “辛”与“幸”, 通过编顺口溜“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加以区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已获得“正身”——将“错别字大王”的帽子摘掉!
可错别字扫得了一时,能扫得了一世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指导教师:吴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