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英
[摘 要]新课改体现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作为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知识 思维技能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结合时代特点,我国的新课改悄然运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当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被列为各学科教学的目标。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是其进行思维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首先,不仅要促使学生掌握并牢记本学科的经典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关注前沿尖端技术的相关事例及其应用,如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等,从而促使学生把所学经典知识和前沿热点事件紧密联系,促进其思维发展。其次,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渗透运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实验、课外阅读、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以增加知识量。
二、精心设疑,激活思维
充满求知的欲望,会让一个人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变得积极活跃。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研透教材,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设疑问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植物蒸腾作用时,先引出人皆知晓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定论,然后告知学生: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接着反问:为什么水在植物体内能往高处流呢?这样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类比联想,促进思维直观化
在各种思维方式中,想象力最具创造性。一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等,让学生类比联想,促使学生思维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讲授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时,可结合鸡蛋的结构,将细胞壁比作鸡蛋壳,鸡蛋清相当于细胞质,蛋黄相当于细胞核,煮熟的鸡蛋白与蛋壳之间的那层膜相当于细胞膜。这样,通过类比联想使原本抽象的植物细胞结构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直观形象。
四、加强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技能
分析、比较、概括和综合是进行思维操作的重要步骤。在同一次思维活动中,它们往往是紧密结合、共同运用。因此,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知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操作,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对各种思维技能的掌握。例如,在学习“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时,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光,以免影响实验效果。然后用两张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黑纸遮住其中一片叶的一部分后,将整盆天竺葵放于阳光充足处几小时,从而控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即光。在光照几小时后对用黑纸片遮光的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此过程必须隔水加热,因为酒精是易燃品(分析)。最后用碘酒滴在脱色后的叶片上,观察并比较遮光和未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再运用分析方法,最后概括得出结论:植物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制造出淀粉等有机物(概括)。又如,在探究分析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后,用公式表示出来,再利用公式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这不仅将光合作用的各方面联合起来,还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整体认知和理解(综合)。由此可见,分析和综合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比较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生物学科有很多内容相互关联、易混淆。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呼吸,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既理清了知识结构,又加强了对比较思维技巧的运用。
五、分析经典实例,借鉴前人思维经验,提升自身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材中,经典实验和例题的分析过程往往蕴含着巧妙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例题的解析过程,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学习和感受前人的思维经验。例如,在苏科版七年级教材中“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就以科学家探究“变质肉汤里的细菌从哪里来”为例,明确展示了探究的具体过程和步骤。让学生阅读和分析此经典探究例题,学生既能感受到前人的思维经验,又能获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步骤,从而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总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技能,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