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玲
[摘 要]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化学课上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参与平台和机会。
[关键词]参与度 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8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那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作粗浅的探索。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动机。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例如,在进行《乙烯》教学时,结合将不熟的猕猴桃与已熟的苹果、香蕉放在一起可催熟,鲜花店用喷洒了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来延长鲜花的保质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乙烯性质的积极思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3.利用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情,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在问题的设计中,注意问题的梯度,可以多设几个台阶。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陌生感,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盐类的水解》时,先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回忆“盐”的定义;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中和反应”:酸+碱=盐+水,紧接着又追问如果根据刚学习的强弱电解质内容,可以把酸碱如何分类。学生回答酸可以分为强酸、弱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弱碱,教师顺势抛出关键性问题:“那么,从生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角度如何对盐进行分类呢?”
通过低台阶、小步子的设问,层层铺垫,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得出了盐的不同类型,符合思维的规律,学生较容易理解,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4.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还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影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例如,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录像,提出自然界中硫的转化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的视听中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并积极地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朋友,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教师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总之,新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教育。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站位关系。在理解尊重与宽容关爱、学生活泼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教师应做一个明智的辅导员,不同的时间和情况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提供“安全”保障。
总之,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化学课上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参与平台和机会,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