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 要:当下真人秀节目火爆荧屏,然而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口碑也参差不齐。电视节目编导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真人秀节目的性质,掌握在有限时间内营造戏剧矛盾和悬念设计的方法,因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制作上往往运用影视剧的表现手法。本文试图通过当下的几档电视真人秀节目分析悬念的设置方法,以保证节目的戏剧化效果。
关键词:真人秀;悬念;冲突
继2014年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井喷式发展之后,四大卫视以迅猛之态在2015年强势回归,甚至更多的省级卫视加入到了这场真人秀节目大混战当中,以期打造卫视平台,抢占市场资源。浙江卫视推出了《奔跑吧,兄弟2》、《出发吧,爱情》、《爸爸回来了2》,更将于七月中下旬推出为其建立口碑的《中国好声音》第四季。湖南卫视作为综艺老牌,更不甘示弱的推出了《真正男子汉》、《花儿与少年》。东方卫视推出《花样姐姐》、《极速前进2》、《极限挑战》。然而,观众对这些节目却褒贬不一,以《花样姐姐》和《花儿和少年》为例便可见一斑。从叙事层面的角度来讲,《花儿与少年》的编导明显深喑此道,懂得在有参与者、参与情境、时间性等因素之下如何设置矛盾、营造冲突,从而吸引观众又制造话题,获得关注。
悬念,多认为是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影视剧中多指观众对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的迫切关注所产生的焦虑、紧张、激动的情绪和心理。悬念的营造能使观众深入进入观影情绪,达到移情效果,引起共鸣,因而是讲好故事的重要标尺。在当下的真人秀节目中,悬念设置的好坏无疑深刻影响着节目的呈现状态。真人秀节目惯用的设置悬念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游戏规则设置中产生的悬念,特别是对于游戏最终结果的好奇。因此,从叙事的角度分析,真人秀节目中可以设置大悬念和小悬念,亦称总悬念和分悬念。大悬念指向的是游戏的最终结果,是重要的叙事动力,即谁能解开最后的谜题,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谜题的答案是什么的问题。小悬念则是其中的环节,每个环节的胜利者不同,最后的结局也只会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从而迷雾丛生。不论是《奔跑吧,兄弟》还是《极限挑战》,在每一期中都有一个总命題、总任务,为了完成这个游戏,需要执行更多的分任务,获得更多的提示,甚至这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获得的线索更是一场智力的游戏,亦或是一场更加凄惨的障眼法,从而使得节目更加精彩。
二是通过时间的延宕,放慢结果的呈现;或者先提示游戏的结果,在观众对情节的逆转表示难以置信期待看到过程中究竟发生什么时再次通过剪辑手段放缓揭晓过程。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早已通过他的电影提供了关于悬念的经典表述,即炸弹理论——观众知道的要比剧中人多,观众早知炸弹的存在的状态调动的紧张情绪和关注持久度远远大于观众浑然不知炸弹存在的状态。那么这里的观众执行者可以是导演组,也可以是导演组和部分参与者,这种信息的不对等使得一部分参与者处于盲目自大甚至自嗨的状态中,从而使得观众产生了知晓答案的优越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愉悦。例如,《极限挑战》第三期中,导演组煞有其事的让成员依依去接电话,告诉他们车内有炸弹,并可以选择一个人帮助自己。然而当五个成员正惬意的转移豪车里聊得不亦乐乎时却又被告知豪车里才有炸弹。
三是真人秀节目的看点是“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人物的日常展示都应在此有所表现。围绕着参与者——人物进行叙事,不仅仅意味着实事求是。对比《花样姐姐》和《花儿与少年2》两档节目来分析,《花儿与少年2》更侧重于通过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来开掘矛盾,设置悬念。从总体上来说以在旅行中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开掘为重点,采取行动——发现矛盾——营造高潮——解决问题(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允许不同性格人的存在,解开心灵枷锁,大团圆结局)的思路展开。在整个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之间的心理状态都可以有力的形成叙事悬念,制造话题。相比于《花儿与少年2》,《花样姐姐》的画面虽然精致考究,明星阵容也毫不逊色,然而这场旅行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展现人物的性格,观众对于人物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拍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考验环节,但这些游戏的设置无法让参与者与观众产生互动感,于是这场本想考验明星在特定情况下表现的旅行真的停留在了旅行的层面,没有认识到真人秀在表现手法上是纪录性与戏剧性的结合,既无性格的展示,也无游戏的快感,全程中明星通过夸张的表演模仿猩猩等动作以制造笑料,编导的作用并未充分的发挥出来。可见,以“人”为主的展示是真人秀的重点,要围绕着人来设置悬念,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编导者可以展示人物在特定环境和状态下的反映,可以挖掘人物的性格,同时游戏环节的设置也要服务于“人”。透过对“人”的塑造,特别是情感与性格上的冲突来设置悬念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当下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之际,不少人追问真人秀到底要“真”还是要“秀”,但作为节目编导,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真人秀的本质是一种娱乐节目,应该在规定情境的有限时间内给观众带来戏剧化的感染力。求“真”并不意味着生活点点滴滴的纯纪录,因为有了编导这一人为因素的存在,无论是规则的设置、技术手段的运用都应尽可能的保证在有限时间内保证节目的悬念、矛盾、冲突,从而体现戏剧张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中华书局,2010(09).
[2][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