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的户外迷宫搭建活动

2015-05-30 10:48:04李岚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凯凯设计图迷宫

李岚

我园大班的幼儿大都有在书上走迷宫、在桌面上用小型玩具走迷宫甚至在操场上走大型立体迷宫的经验,有一天,毛毛在“纸箱大世界”用纸砖搭建了一个不太像样的迷宫,由此拉开了幼儿自己用大型材料搭建迷宫的序幕。

第一阶段: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搭建迷宫

这天,毛毛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纸箱大世界”,小伙伴们用大大小小的纸箱搭起了楼房,毛毛则独自用纸砖搭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形似迷宫的路。一旁的贝贝和依依也模仿毛毛在不远处用纸砖搭起了迷宫。于是,“纸箱大世界”的纸砖越来越少,而想用纸砖搭迷宫的幼儿却越来越多。

教师一直在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也看到了材料不足的问题,于是启发幼儿想想看幼儿园里还有什么材料可以用来搭建迷宫。有的幼儿提出可以用户外的木桩、沙袋、石块来搭,他们开始各自用选中的材料搭建心目中的迷宫……

在游戏的评价环节,教师组织孩子们重点就搭建迷宫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教师说:“今天有许多小朋友搭了迷宫。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搭建的?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们在回答了各自用什么材料搭建之后,纷纷表示没什么困难。于是,教师让他们去试着走一走,看看有没有问题。孩子们试走之后果然发现了不少问题。毛毛说:“我们用很多纸砖搭了好几条岔路,但是最后不知道哪个才是迷宫的出口。”依依和贝贝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我们的迷宫太好走了,一看就知道哪里是出口。”原来由于搭建材料低矮,孩子们搭的迷宫一览无余,很容易走到出口,毫无挑战性。而另外几个用沙袋和石头搭迷宫的孩子则发现他们的迷宫既没有进口,也没有出口,只是封闭的通道。于是,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迷宫是怎么样的。有人说迷宫是弯弯曲曲的,有人说迷宫是有围墙的,有人说迷宫要有好几条岔道……教师又问:“迷宫有几个进口和出口?”“都只有一个。”看到孩子们对搭迷宫的基本要求已有所了解,教师又向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刚才有人说自己搭的迷宫不好玩,为什么?”“太小了,一下子就走出去了。”“我们一下子就看到出口了,不好玩。上次我在游乐园里走迷宫,走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出口,很好玩的。”“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想不想搭一个很好玩的迷宫?”“想!”孩子们异口同声。

经过讨论,孩子们想到了我园户外的立体搭建材料:上、下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框架,四个侧面分别可以抽插透明或彩色的塑胶板,根据插板数量的不同可以形成全开放、部分开放或全封闭的空间,底部四角装有滚轮。这些侧板可抽插、整体可推移的立体材料有助于孩子们搭建出真正可以玩的迷宫。

第二阶段:搭一个可以玩的迷宫

孩子们自由分成蓝、黄两队,开始用户外的立体材料搭建迷宫。游戏开始后,两组队员忙开了。当6个立体迷宫材料被推到一起形成L型通道时,凯凯欣喜地在里面穿来穿去。教师问道:“你们的迷宫成功了吗?这么容易走呀!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迷宫变得更加好玩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凯凯发现了问题:“这个迷宫没有岔道。”于是凯凯指着其中一个立体材料和毛毛、诺诺商量:“这里换一个三面都是空的吧。”他边说边比划着,“这两边都可以搭通道,一条路是通的,一条路是不通的。”15分钟过去了,L型的立体迷宫渐渐变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教师问道:“你们这个迷宫走得出去吗?哪个才是迷宫的出口呢?”这时孩子们发现迷宫里有很多条路可走,但由于材料比较高,不容易看出哪个是出口。这时,只见凯凯快速跑到二楼走廊上指挥起来,过了一会又跑下来指挥小伙伴将迷宫材料转方向,移位置。最后,凯凯直接用粉笔在一个红色迷宫架子前画了一个向里的箭头,又到对面的黄色迷宫架子前画了一个向外的箭头,说:“红色的是进口,黄色的是出口。”

这时,教师让两组幼儿都到对方的迷宫里去走一走,然后坐下来分享游戏经验。教师重点问凯凯:“你为什么要跑到二楼去呢?”凯凯说:“我们想给迷宫增加一些岔道,但又怕堵住出口。迷宫板太高了,看不清楚,从二楼可以看得很清楚。”教师立刻肯定了这一做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孩子们在反复推、拉立体迷宫材料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比如立体迷宫的基本结构,平面空间与立体空间的关系,等等。

第三阶段:有目的地搭一个可以玩的迷宫

由于前一阶段搭建立体迷宫时,孩子们大都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经常会出现问题或是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因此他们的搭建费时费力。于是,教师引导大家讨论:“如何才能又快又好地搭出好玩的迷宫?”有幼儿提议:“可以先讨论一下想搭什么样的迷宫。”“可是讨论好了还是会忘记的,有的小朋友的想法会变的。”马上又有幼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诺诺说:“要么先把它画下来吧。”“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是怎样才能将立体的迷宫画下来呢?”如果要孩子将整个立体迷宫画下来,显然难度太大,也太费时间。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引导孩子回忆:“你们从二楼走廊往下看,看到的迷宫是什么形状的?”“是一个个的正方形。”“这些正方形是怎么排在一起的?”“要么横着连在一起,要么竖着连在一起,它们是连起来的。”于是教师和孩子一起复原了他们上次搭的迷宫,然后带孩子们上了二楼走廊,孩子们果然看到了一个个排列组合起来的正方形。此时教师头脑中忽然灵感闪现:可以提供一些正方形卡片,让孩子将卡片排列组合,然后标注入口、路线、岔道、出口等。比如相通的正方形之间用虚线标出,连接处不用插板;不相通的正方形之间画上实线,连接处用插板。这样的设计简便,易操作。于是,教师拿出一些正方形卡片进行讲解演示,孩子们基本上都理解了。后来,教师又将材料替换成磁性黑板和可组合的正方形磁性小卡片。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分成两队,各自选出了组长,准备按照设计图搭建迷宫。泽泽是蓝队组长,他穿梭在场地上,对照着设计图指挥着:“这里是这样的……我们去把那个迷宫材料推过来。”他看图的意识很强,一边拼一边在已经搭好的迷宫中试走,还不时对照着设计图纸与组员商量。“这里还有一个陷阱,要再去找一块插板。”“最后两个直放,需要两块插板。”孩子们在将平面设计图转换成立体迷宫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使图纸与实际搭建的迷宫保持方位一致,比如,有时他们会将图纸拿反,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视角,孩子们常常争论不休。教师见状适时介入:“你们的设计图应该怎么拿?怎么看?”“你们搭的迷宫哪里是进口?搭时人应该朝向哪里?”经过提示,孩子们开始对照设计图,并沿着进口的方向边走边核对,不断调整,终于搭出了真正可以玩的迷宫。

在搭建迷宫的过程中,孩子们基于自己的原有经验,自主探究,不断地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需要。教师在引领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发挥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关注兴趣和原有经验,让幼儿自由地玩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幼儿想要搭建立体迷宫的愿望,了解了幼儿搭建迷宫的原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时间、空间及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2.关注最近发展区,引导幼儿有挑战性地玩

当幼儿有了拓展游戏内容的需求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增加任务的挑战性、制定游戏规则、改变游戏条件,与幼儿共同推进游戏的发展。比如,立体材料比较高,孩子们无法看到迷宫全貌,给搭建带来了困难,但孩子们积极应对挑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设计立体迷宫和根据设计图搭建迷宫,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孩子们始终兴致勃勃,勇于探究,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

3.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引导幼儿有计划性地玩

在探究游戏中引导幼儿合理规划、有目的地完成任务,有助于有效解决问题,将游戏提升到较高的水平。在迷宫游戏的第三个阶段,为了避免盲目搭建,孩子们一致认为需要先设计再搭建。然而,在按图纸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教师和幼儿反复交流、讨论,一起梳理了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设计图上一定要有进口和出口的标志。②图纸的方向要和立体迷宫方向一致,从进口开始顺着方向搭。③搭好后要试走。孩子们为了完成任务,根据梳理出的经验反复尝试,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使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通过这次迷宫游戏,我们的感悟是,基于儿童的兴趣与经验,充分发挥园所环境的价值,可不断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在每一次推进中,幼儿逐步靠前,慢慢成为游戏的设计者、规则的制定者,甚至是游戏过程的管理者,最终真正成为了游戏的主人。

猜你喜欢
凯凯设计图迷宫
孩子,你慢慢来
“班霸”改良记
科教新报(2021年20期)2021-07-21 17:09:22
焊缝符号在机械设计图上的标注
设计图失窃案
发脾气的凯凯
西夏的“炮”设计图
西夏研究(2017年4期)2017-08-17 08:53:02
“失踪”的进区卡
大迷宫
只存在于设计图上的虚幻建筑
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