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全球化的发展呼唤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分子在这一潮流中愈发凸显其重要性。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为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这一理论不仅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范式, 也为中国抵制西方反动思潮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通过系统分析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形成渊源和内在逻辑,对于当前中国坚持中国特色文化道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知识分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B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76 — 02
在《狱中札记》中,安东尼奥·葛兰西这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始人,以其深邃的西方文化修养审视了西欧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很显然,葛兰西是试图在否定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和斯大林模式中寻找与本国历史情况相符合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葛兰西革命主体思想的核心部分,其独特的理论旨趣不仅从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无产阶级反抗异化统治,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抗争,也为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供了宝贵的智力财富和思想借鉴。
一、“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形成渊源
梳理葛兰西的理论脉络,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权力、拉布里奥拉的社会层次论和卢卡奇的阶级意识都可以依稀看到闪烁的流光,但总体来说,克罗齐、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对其影响更为深远。整体上看,有机知识分子思想是葛兰西对克罗齐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和吸收,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承继和发展,对列宁的领导权思想的深化和跨越。
(一)吸收和批判:克罗齐唯心哲学思想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起点是克罗齐,受克罗齐影响,葛兰西较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更看重社会发展的文化维度,同样认可文化时代的变革是政治革命的基础,摧毁旧时代的腐朽思想、唤起新的文化思潮就是对革命的准备。正如资产阶级精神传播者的日益壮大引导着法国革命走向深入,葛兰西一直强调必须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对无产阶级进行教育,这便是对有机知识分子的时代呼唤。事实上,克罗齐对葛兰西最重要的影响就在于突出了文化和政治两者的关系。在葛兰西那里,观念从未被简单化为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意识形态与政治潮流相互间的关系被他视为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辩证过程,是一种历史性集团,这种观念的传播需要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
葛兰西固然从克罗齐的唯心哲学中获取了灵感,即历史是混合着道德、政治及艺术的综合体式的精神活动,但是葛兰西也充分认识到其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克罗齐顽固的认为,一切实在等同于精神,历史必然是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过程。站在思维存在同一性的立场,葛兰西指出克罗齐坚持的历史主义是一种以头立地的哲学,伦理道德、文化、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是不能存在于经济基础之外的。
(二)承继和发展: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具体阐述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得出了意识形态的本来面目,“社会中在物质力量上占据着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力量上也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更是做出了史诗般的论证“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很显然,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统治,固然表现在社会的物质领域和政治领域中,但是也表现在深层次的文化思想领域中。统治阶级赋予自身的思想以普遍形式,将其描述成合理的、唯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潮流。“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玄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主要的谋生之道”只有统治阶级能够培植专业从事意识形态生产、进行鼓动宣传的代言人,即知识分子,也就是依附于所属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专家。马克思指出,無产阶级知识分子肩负着为人民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统治的重任,这直接为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提出了做出了逻辑必然性的证明。
(三)深化和跨越:列宁领导权理论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对列宁领导权理论文化方面的一次伟大的跨越,葛兰西深化和明确了列宁所表达的含糊的领导权思想。尽管在列宁的相关著作中并未系统阐述过领导权思想,但葛兰西明确指出:“领导权这一概念是由伊里奇负责(制定和实现)的”。葛兰西固然延续了了列宁在《怎么办?》中的批判指向,即在反对经济主义、工联主义革命盲目性与自发论的思潮中,列宁呼吁应当重点提高对无产阶级的自为意识。列宁主张通过从外部灌输科学思想,来促进无产阶级政治上的自我觉醒,力争夺回一直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的文化领导权,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开辟前路。
在列宁那里,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并不会自然而然的生成,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必然会把握意识的领导权,从而保持自身在社会阶层中的超然地位。列宁终其一生都在斥责资产阶级宣扬的西方意识形态具有的普遍的和超越阶级性质的“伪本质”。因此,列宁更加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列宁指出:“知识分子称谓的由来,就在于最自觉地、最彻底地、最准确地反映和表现了其代表阶级的利益的划分和政治派别的划定。”显然,列宁在强调强调属于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掌握意识领导权的突出作用,这正是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最原始的雏形。
二、“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理论基础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作为葛兰西思想的核心部分,突出强调培养有机知识分子和进一步提高知识分子群体的有机性。笔者认为,在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内在逻辑中,实践哲学构成了理论基础,而市民社会构成存在基础。
(一)理论基础:实践哲学
应当说,葛兰西继承了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传统,那就是在其思想中处处渗透着哲学的“芳香”,哲学固然在葛兰西的理论占据重要地位,他绝不是单单为了研究而研究,“实践哲学”在葛兰西看来是他理论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绝对的创造性活动”。哲学不应该是书本中的刻板理论,更是与现实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实践。哲学固然能够描述世界,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消灭腐朽落后的世界。
葛兰西总结到,在西方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不单单有可见的军队等暴力机器维系其统治基础,文化和意识形态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毫无疑问第一步应该夺取思想文化的高地,然后消灭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从而最终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每一场革命,都是以激烈的文化思想批判,以及在群众中传播文化的思想为先导的”。沿承着这个思路葛兰西充分认识到有机知识分子的革命作用,从而充实了他实践哲学的内容。葛兰西的哲学思考是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从而表明了葛兰西心目中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是“有机的”,本质在于他将哲学与革命实践统一起来,这也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最大的闪光点。
实践哲学凸显了理论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在理论—实践的二维关系中,有机知识分子属于从哲学上和文化上宣传意识形態的媒介。葛兰西对实践哲学这样概括:实践哲学是是思想的绝对的尘世化和世俗化,实践哲学认定必须使知识界同普通人接触,这并不是为了限制科学活动并在群众的低下水平上保持一致,而恰恰是为了建立一个智力—道德集团,这个集团能够在政治上使所有的群众(不仅是知识分子小团体)的知识进步成为可能。总之,葛兰西强调,实践哲学这种新的世界观应当通过知识分子的广泛传播,为普通群众所掌握,从而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二)存在基础:市民社会
在古希腊的罗马时代最早出现“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当时的涵义是代指政治社会组织形式和城邦制国家。伴随着近代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黑格尔首先赋予“市民社会”概念以近代化的意义。同样的,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观点,然而不同于黑格尔强调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强调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
葛兰西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他并没有从伦理或者经济角度来阐述市民社会,而是对市民社会做了意识形态化的解释。在葛兰西那里,市民社会代表着统治阶级向人民行使的文化领导权职能。在葛兰西那里,知识分子的定位应该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重要媒介,这种统治不仅包括了政治上自上到下的政治统治,更涵盖了被统治阶级自下而上的文化配合。这种文化层次的配合,即文化领导权便成为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最坚固的城墙。葛兰西认为,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道德精神为基础的文化—伦理社会。一个稳固的国家政权,不仅需要政治机器的强制,更需要人民的同意。而在人民普遍支持的情况下,不再需要暴力机关的强制时,国家这一组织形式将融化在市民社会中,政治社会渐渐消亡,国家这一形式本身也将逐渐不复存在。此时的市民社会的涵义、性质、范围将实现蜕变,从而完成社会社会自身的超越。
无产阶级要在市民社会中获得普遍的文化领导权,必然经历漫长的过程,其中构造以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为主导的新的市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就是有机知识分子的形成。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由一系列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论构建而成,这也是有机知识分子得以展现价值的存在基础。葛兰西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对有机知识分子的未来和历史使命做出了颇有革命性、前瞻性的规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总之,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是葛兰西从无产阶级革命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的产物。他的思考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当然,葛兰西也存在着过于强调革命的主观条件,个人意志的先行性问题,但是总体来讲,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当前中国面临着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期,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综合国力的体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紧紧掌握文化领导权,正确引领主流的舆论方向。重温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有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不断的引导人们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参 考 文 献〕
〔1〕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7.
〔2〕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李鹏程,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3〕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和现代危机〔M〕.李俊,蔡海榕,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5.
〔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