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2015-05-30 10:48:04赵超前
理论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众化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

赵超前

[摘 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时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怎么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要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认识和反思,从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力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09 — 03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学术界持续的时间不可谓不长,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可谓不丰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在这一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但另一方面,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似乎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所不够,并且有关理论本身,也存在着创新不足的现象。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中所思所见和所感,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的问题。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诸多的定义。在笔者看来,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运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和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传播、教育,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的过程。

在理解这一概念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谁?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而从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第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谁?從被“化”的角度来看是人民群众,当然如果从接受和选择的角度讲,人民群众又是主体。第三,联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和客体的因素是什么?答案应该是介体,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所运用的形式、途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本身。

当然,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等人对它的继承和发展,还包括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做的是要从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尤其是要重点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二、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当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其必然性、迫切性和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这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使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中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加强思想渗透,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尤其是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悲剧发生之后,中国作为绝无仅有的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眼中的重点攻击对象,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影响力更加广泛。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冲击中国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方式瓦解中国的愿望更加强烈。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深刻指出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当前的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有的矛盾甚至还有所加剧,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此外,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防腐拒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任务的完成也任重而道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考验着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得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有利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二,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从实践中的问题为思考点和出发点,最后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着的理论,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场生动丰富、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这项实践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当这场实践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还有很多任务尚未完成。我国虽然从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还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外,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高,民族地位有所上升,但我们中华民族还没有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同时,我们社会还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也让人们产生了不少困惑。我们该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问题和困惑,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民群众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回应和解答。而这就要求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加快推进,从而使人民群众能够解决困惑,进而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推进的程度和水平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系列国家战略和任务。

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求它自身在这一过程中去解决和完善。在新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和凸显。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基本要素角度来考量的话,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主体、客体方面还是介体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突出表现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不高和实效性不强。因此,要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得到有效推进,就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客体和介体方面的问题,寻求并实施应对之策。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怎样的困境和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如前所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无论是主体、客体方面还是介体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本身存在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完全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理论研究滞后,宣传教育理念不够先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研究滞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一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没有作出回应或者没能做出很好的回应。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宣传教育工作者在宣传教育上往往只是起到解释的作用,而且很多时候做的还不到位,仿佛“救火队员”一般,出现什么问题解释什么问题,中央要求宣传什么,才宣传什么,而缺少前瞻性的考虑和“顶层设计”。这些和他们的思想理念不够先进是有关系的。

其次,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相当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地接受系统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教学技能等培训。因此,很多理论工作者虽然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却短于宣传和教育工作,宣传普及能力不够强,教育教学技能不够高。

最后,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待提高。当前,由于人民群众思想状况日益多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本身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这批人尤其是这批人中的青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却相对较大,待遇不高。因此,部分从业者并没有把这项工作当做自己不断追求的事业来看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手段和职业。少数人还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得过且过心态,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的人民群众自身存在问题

第一,由于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社会中一些人的思想政治状况不容乐观。不同程度的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理想缺失、政治信仰模糊化等现象,部分人群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思想道德素质也令人堪忧。从媒体的报道中可见一斑。

第二,很多人对自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性认识不足。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是指“接受宣传和教育的主动性”。在接受宣传和教育过程中,一些人并没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认为,这些理论只是党的指导思想,和他们自身没多大关系,对于他们本身没有多大作用。再加上受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时,也难得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更遑论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运用的形式、途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本身存在不足

第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上存在不足。这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自媒体等现代化宣传和教育手段在大众化过程中使用频率虽然较高,但使用技巧不高。二是宣传教育方法单一、落后、死板。单纯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主义的宣传和“走过场”的实践活动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不少阻碍。很多时候,我们的宣传教育仅仅关注一些等表面上的东西,却忽视了是否能让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和“入心”的问题,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存在不足。所谓“内容不足”,不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身有问题,而是说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呈现方式不合理的现象。比如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论宣传需要借助于书籍作为载体,而书籍的编著者却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中的精华很好地呈现出来。邓小平曾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很难将其所有内容和知识都掌握,更何况非專业出身的人民群众。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选择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应该挑出其中最精华、最具时代价值的东西,并且要在此基础上立足时代,回应大众的新问题。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做的并不是很好。

四、怎样才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着力采取措施去解决上述问题,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和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从主体、客体、中介这三个基本要素方面去去解决。

第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一是要他们更新思想理念,树立先进科学的宣传教育观。二是改善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相关理论素养,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让这些人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对这一工作产生认同感,并在这一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职业生活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当然,这就需要国家提高他们的相关待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更好地、更安心地从事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

第二,改善人民群众的思想现状。首先,要提高一些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有层次之分的。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贪大求全,片面和绝对地强调“高、大、全”的完美道德。要着重加强对群众进行底线道德教育,力争让所以群众都具备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底线意识”。当然,这并不是放弃对先进性的要求,而是在以基本规范的道德教育为基础,逐层推进,以提高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这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基本道德耳熟能详、身体力行创造了条件。毕竟,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大小,不是取决于其所定的目标高低,而是取决于作为主干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行度。其次,还要提高人民群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性认识。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主动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当中来。

第三,要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途径、方法,精选并通俗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要将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水平提高,充分有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切实改进宣传教育方法和形式,力求使马克思主义可以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宣传教育气氛,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从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然,除了上述几条之外,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也还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例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要处理好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发挥其作用等等。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中去,在这一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其效果、质量和水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②,“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且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通过创新和创造性地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和阶段,以期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人民群众的信仰和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之间的高度整合和有机统一。从而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物质力量。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付启章,高乃云.全球化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构建〔J〕.学术论坛,2014,(05).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大众化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人大建设(2017年4期)2017-07-21 11:03:19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