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商,为何玩得这么火?

2015-05-30 12:08Zoe
广告主·市场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购票电商

Zoe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飞速扩张,电商则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催化剂作用。

于7月9日上映的郭敬明新片《小时代4》,在6月20日就通过微博+淘宝电影双平台提前预售,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悉是以第1分钟1.1万张的破纪录成绩火热开场,8万张16.8元的电影票不到一小时瞬间抢购殆尽。之后又连连创下1小时销售12万张,10小时30万张,2天45万张的纪录,两天的预售票房超过2千万。

而此前预售同样火爆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也曾创下微博+淘宝电影平台第一分钟卖出1万张,9小时卖出8万张票的预售纪录;《一步之遥》曾用一天的时间售出16万张电影票,包括后来的《勿勿那年》、《万物生长》等电影也是成绩惊人。

现在的电影还未上映,电商平台就已经参与进来了,并做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创造出了不少票房奇迹。

电影和电商合作是最近几年才有的现象。它的火爆一方面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顺应了观众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为出品方带来大量用户,再一方面,电商售票减轻了影院的售票压力,为他们带来利润,形成多赢的局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网络购票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多,从2011年开始,网络购票已经慢慢成为电影观众购票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电商平台提前購票。对观众而言,在线购票便宜又便利,不但可以方便在线订座,省去排队时间,还能以9块9、19块9的价格获得实惠。

对片方来说,电商预售票可迅速为影片积累话题和人气,并带来了大量用户。在放映前以预售的方式预热,既增加了影片吸引力,也提供了话题讨论,拉长了影片票房周期,让电影产业不仅仅在线下影院宣传,也让其本身形成常态化的产品。

目前,影片与售票电商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活动影票、低价票和秒杀票。而低价票所造成的损失或由此产生的差价,制片方自己也会拿出部分宣发费用给在线售票网站,以达到增加上座率,推动院线提高排片率的目的。

对影院而言,预售票作为院线售票窗口的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售票系统。不仅减轻了售票压力,也获得了更高的上座率。即使较低的价格,电商会给影院贴补差价,对影院结算价格并没有太大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296.39亿的总票房中,有40%是观众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网站购买的,而前年的比例还只有25%。像美团猫眼、百度糯米、大众点评、格瓦拉、时光网、微信以及万达影城等线上电影订购平台,他们在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在电影整体票房贡献占比中还将进一步扩大。

猜你喜欢
购票电商
不同的购票方法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抢不到票?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旅客列车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列车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