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教学实践

2015-05-30 10:48赵丹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讲话言语

[摘 要]本文阐述了幼儿语法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提出来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即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和说的习惯。

[摘 要]幼儿教育;口语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教学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在词汇的丰富与语法的掌握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并不能保证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借助语法的掌握。语法即是组词成句的规则。由于所学习的语言和学习语言条件的不同,幼儿语法系统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幼儿语法和口头语言能力发展

1.幼儿语法的发展

(1)简单句到复杂句。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从2岁以后,幼儿的简单句逐渐增加。许多相关的研究表明,幼儿主要使用简单句。其类型主要包括主谓结构句,如““宝睡觉了”;谓宾结构句,如““车车”;主谓宾结构句,如““姐喝水”;主谓双宾结构句,如““妈给我玩具”。复合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组成的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简单句比例逐渐减少,复合句逐步发展。幼儿的复合句的特点有①数量较少,比例不大。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到学前晚期,仍然在50%以下。②结构松散,缺乏连词。如““妈上班,我上幼儿园”。③联合复句出现得比较早。④并列复句比例大。总的来说,幼儿简单句的比例较大。

(2)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最初,幼儿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包括单词句和电报句。单词句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有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2岁以后,逐渐出现比较完整的句子,到6岁左右,幼儿98%以上能够使用完整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幼儿最初的句子是没有修饰的。如““宝吃饭”,““车开走了”。2~3岁的幼儿有时出现含有一些修饰语的形式,如““黑猫”,但是实际上他们把修饰词和被修饰词作为一个词组来使,在他们心中““黑猫”就是““”,不论是小猫还是大猫。

有关研究发现,2.5岁的幼儿已经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简单修饰语。两岁幼儿运用修饰语的仅占20%,三岁达50%。三岁至三岁半是复杂修饰语句的数量增长最快的年龄。

(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在整个学前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幼儿的基本句型。此外,幼儿常用的句型还有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由于生活的需要,2岁左右的幼儿就产生了单词句结构的疑问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疑问句也在逐渐增加。

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随着词汇量和基本语法的掌握,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了。具體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口语可分为对话式与独白式。对话是在两人(或多人)之间交互进行的谈话,独白则是一个人独自向听者讲述。幼儿的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只有在和成人共同交往中才能进行。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有时也向成人的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

到了幼儿期,由于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幼儿需要独立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讲述自己的知识经验。同时幼儿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发展,也使他的独白语言有可能产生和发展。但是幼儿的独白独言语的发展水平还是很低的,尤其在幼儿初期。3~4岁时幼儿虽然已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是在集体面前讲话往往不大胆、不自然。4~5岁能独立地讲故事或各种事情。5~6岁的幼儿不但能够系统地叙述,而且能大胆而自然地、有生动和有感情地进行描述。

(2)从情景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景。3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景性语言。单词句和电报局都不能离开具体情境。3~4岁幼儿的语言仍然带有情景性,他们在说话中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他们对自己所讲的事情丝毫不作理解,似乎谈话的对方已经完全了解他们所讲的一切。4~5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6~7岁幼儿才能比较完整连贯的说话,开始从叙述外部联系发展到叙述内部联系。有关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景性言语和比重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

连贯性语言的发展能够使幼儿能够独立的、完整地、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连贯性语言和独白语言的发展,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形成和独立性的加强,同时这两种语言的发展,也依赖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3)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内部语言是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的语言,内部语言不是与人交际的语言,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语言。内部语言是外部语言的高级形式,它不仅与思维密不可分,主要执行自觉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机能,而且同人的意识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内部语言在幼儿4岁左右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它既有外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出声的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是一种行动的““奏”,即一边动作,一边嘀咕。例: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一面做动作,一面说话,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问题语言是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例如“怎么办呢?”有关研究表明,3~5岁幼儿的游戏语言最丰富。5~7岁幼儿的问题语言比例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已能默默地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考。

二、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要求

口语表达的过程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语言借助于词语,按一定的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幼儿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和正确的发音之后,它的口语必须合乎语法才能被人所理解。因为词汇,并不是语言,词的罗列不能形成语言,只有把词按语法结构组织起来,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幼儿正确地运用词;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任务需要通过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培养幼儿说的能力中得以实现。

1.培养幼儿能注意倾听的习惯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因为幼儿学习词汇、语法规则都是通过听来感知的,听是说的前提。不同年龄较短的幼儿,教师对其倾听的培养要求有所不同。3岁左右的幼儿还不善于有意识地听成人讲话。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幼儿学会听成人和同伴讲话,这不仅是学话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让他们习惯集体生活的重要条件。其次,要能听懂教师说什么,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对于4岁以后的幼儿,要逐渐培养他们注意倾听的习惯,即要求幼儿不但要准确地听,而且要记住讲话的内容那个。对于5岁以后的幼儿,要培养他们有礼貌地听别人讲话,不要中途打断别人讲话,不乱插嘴,不离题。

2.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1)培养幼儿的对话能力。培养幼儿对话能力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按照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对于3~4岁的幼儿,首先是需要培养他们爱说话,愿意与别人交流的习惯,特别是能在集体中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看法。其次是培养幼儿谈话的技能,说话时清晰易懂。对中班与大班的幼儿,在讲话方面,不但句子要完整,而且要逐渐学会运用一些复合句。

(2)培养幼儿的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主要是三方面的要求:正确,生动与连贯。讲述正确是语言角度的要求,即幼儿讲述时能够围绕一定题目,用词准确,词语搭配恰当,句子符合语法要求,并能正确地运用连接词,使句子连贯。讲述的生动性是指幼儿能够在讲述的内容上,一方面做到中心突出、内容丰富。另一方面用词生动、形象,能够根据恰当地情境选择适合的形容词。并能根据语句的内容在讲话的声调、速度、停顿上有所变化。

作者简介:赵丹丹(1978-11-29),女,北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单位,吉林市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讲师。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讲话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注水”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