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民族志

2015-05-30 10:48任谦
北方音乐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族志音乐文化

任谦

【摘要】本文通过诠释与理解音乐民族学思潮及理念,对音乐民族志的文化价 值与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民族志;文化

通常认为民族志奠基者为被冠以“结构功能主义”的波兰人类学大师马林洛夫斯基。马氏之民族志基于一个假设即文化各方面是相互联系并相互缠绕。他认为民族志学者基本任务在于“把握本土人的观点,与生活之关系并且感知他对自身世界之想象”。总的来说马林洛夫斯基民族志写作是主位观点、参与观察、整体观。

20世纪70年代解释人类学到来。克利福德·格尔茨把文化看做有意义的文本,当地人不断地“阅读”,民族志学者则必须加以解释。此后出现了对传统批判之后现代思潮。后现代学者或许认识到,人类学理想的部落社会一去不复返,从而更多述诸“全球化”以求解释。

既然民族音乐学理论来自人类学。无可厚非,音乐民族志写作也涌现了各种思潮,大致可说是从比较到描述再到解释。后现代是“观念艺术”。“口号”永远都是“口号”那就只是一种让我们开阔的思维方式、或者令我辈更为迷茫。

何为音乐民族志?西格尔对音乐民族志的论述已经较为灵活,比较、描述、解释都可为学者所用。而其本人的音乐民族志在民族音乐学界蔚为经典。而我们如能像他那般坚持、幸福、幸运、智慧,也许我们也可以如他一般伟岸。

我们的矛盾与尴尬是对新事物之盲目追捧是当代人莫大的无知。新词不等于前沿。而学术他就是用术语构成的大厦。什么是原教旨,什么是后殖民,什么是文化唯物?我们既要吃透那些老的观念又要关注新的趋势,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头脑是否清晰。现在的我们是否还拥有一份纯真的心去追求我们梦中的那份纯净的学术?我们还会像西格尔那样作田野吗?

民族志从最初的探索到科学时代再到后现代反思,是西方思潮之进程。而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基础何以直接走近后现代直接批判。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跳出西方学术细部而观之,列氏的结构主义通常认为无历史,但其仍然有着对年鉴派之继承。结构功能主义被后起之秀一再批判,但其任然体现在当下研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矛盾是种互动,有否定才有才有近路,才有反思。学术是一个过程。而我们该走哪一个过程呢?

民族音乐学是西方学科,我们学习他们的观念。第一个问题便是我们是否系统学习其“正统”理论。此刻语言会成为一种界限,而这种界限必须克服。“理论是构建(通过已知事实推理)的一套用于解释事情的观点……理论的主要价值是促进新的理解。”是故,理论基础缺乏便会产生许多障碍,甚至偏见。我们允许他学科对我们的偏见,但我们自己必须了解自身。

关于范式。曾有人言到“自从一个英国人写了本《努尔人》,你们写的东西都是那一个样子”。此言针对人类学,虽带着些批判,但也不尽如此。范式非常重要,这无需置疑。无论我们的对象在何处,我们说的都是音乐,是文化。固然如何描述必定会有那么一个定式,但却不见得那么死板。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范式,只要能表达所要表达得内涵,一切都可为我所用。国内民族音乐学的范式是什么。我希望能像西方音乐民族志那样去描述,去阐释。细致的描述可以给人许许多多的启示。而我们同样做田野,要是不这样把你看到的都说清楚,还谈何解释。

关于中国化。我不是西方文化的崇拜者,学习是为了言说自己。我们知道西方传统是研究“异文化”,而我们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大多都是用他们的“话”说我们的音乐。至此便如马克思主义一般,其中国化理论都可考虑在列。面对灵活的音乐现实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拥有传统音乐理论基础兼西方音乐基础,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如果自己的文化都弄不明白何谈研究。我们在言说音乐事件如何运用我们所学之理论直是件恼人的亊。正如我们常说的两张皮与梅里亚姆的三维模式问题。到底怎样体现民族音乐学的写作。

人类学家怀特把文化定义为:“依靠象征象征符号……文化有工具、器物、器具、农服、装饰物、风俗习惯、公共机构、信仰、仪式、游戏、艺术作品、语言等组成”。人类学家常关注诸如巫术、神话、宗教、亲属关系等。它们通过对这些看得见的现象的研究揭示看不见的意识即他们如何认识世界。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的羽毛,那么象征是羽毛的色彩。人们的文化依靠这些有形的事物象征出来,同样也依靠人类学家的思维赋予象征的意义。

音乐亦如此。局内与局外只是相对概念。无论文化身份为何,我们都试图理解感知我们研究的事物。假使我们不曾有民族音乐学的思维方式便不可能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西方理论学习使我们感知音乐文化的“工具”。我们同样关注各中象征文化的可视、可听之物。与人类学家不同的是我们关注的是他们为何有这样的音乐。

文化是一个过程。学术也会有一个过程,愿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人们本着一份对学科的关怀,对音乐的爱,理解异己,认识自身。对于音乐民族志,我们始终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安东尼·西格尔著,穆谦,徐天祥,刘艳花译.音乐研究中音乐民族志的价值[J].中国音乐,2008,4:253.

[2]列维·施特劳斯著,王志明译.忧郁的热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Alan P.Merriam: Anthropology of music,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1964.

[4]Malinowski,Bronislow.A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Chapel Hill: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Press,1944.

[5]Clifford Geertz: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New York:Basic Book,1973.

[6]Naylor, L.L.:Culture and Change:An Introduction.Westport,CT: Bergin and Garvey,1996.

猜你喜欢
民族志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民族志、边地志与生活志——尹向东小说创作论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