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庆新
【摘要】体育学校因有它的特殊性,学生重视训练成绩,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热读” “冷读” 教师范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5-01
“热读”就是调动读者的全部情感朗读,使读者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披文以入情”,探究语言的隐含信息,窥视作者的情感轨迹,受到作者积极情感的熏陶,进而达到语文的高层次教育。这类朗读一般适用于文艺性作品(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如我们在学习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时,通过“热读”可以使学生逐渐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随着作者的笔触,学生的眼前逐渐展开一幅幅瑰丽壮美的祖国风光画卷,进而体味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豪迈感情,使学生在语言和情感上都受到一次很好的熏陶。
“冷读”就是带着冷静的思考去朗读课文。在读文时把握作者的思维规律,掌握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更好地了解事物和学习作者的构思安排。它一般适用于伦理性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等。
热读是边读边想象,侧重于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冷读是边读边思考,侧重于对作者思维方式的把握,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冷读”和“热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而且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进行“冷读”和“热读”呢?
一、冷热读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前先将精讲的文章预习一下。借助字典解决文章的字词,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课堂上学生很快进入朗读角色和情境。
另外,在课上,朗读前先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和有关的写作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文章,体味作者的情感,创设出文章所带来的课堂情绪氛围。如在朗读《荷塘月色》时,我们通过作者、作品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开头为什么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以把握住面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作者作为有志之士的那种抑郁愤懣,想寻找出路而又找不到,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苦闷心情。
对于冷读的文章,则事先结合课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朗读时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如在朗读《义理、考据和辞章》时,我们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在读过课文后就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对于文章的各部分,我们则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使学生的思想脉络沿着作者的逻辑思维去发展、延伸,进而理清全文的脉络。
二、在进行“冷读”和“热读”时,交错使用各种朗读方式
朗读的方式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个人单独朗读、学生齐声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及课件(多媒体)范读。将这些朗读方式根据文章和课堂时间的安排可以交错使用,起到一种推进作用。
教师范读可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也可起讲解和感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形成班级的朗读风气作用很大。学生的单人朗读(包括由几个学生轮流接续朗读),这是普遍采用的方式。學生的试读是对课文的理解过程,学生的有表情朗读,是对课文理解的结果。通过学生的试读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老师的因材施教。齐声朗读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能受到口头语言的训练,还可以形成热烈的气氛。齐读一般主要用于“热读”的文章,如诗歌、优美的散文等。另外,齐读应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有利于表达出人物的特征,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缺陷,人物多,对话多的课文也可适当采用。课件(多媒体)范读是对课文语言和内在情感的最准确表达,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
我们无论运用哪种朗读方式,都应该注意把握读音、停顿、语速、语调等,力求使自己在朗读中能达到自如流畅,抑扬顿挫,充满感情色彩,这一点对文学作品尤为重要。只有通过鲜明情感体验的直观性朗读或范读,才能使学生借助娓娓动听的声音信息,进入作品的形象想象中,促进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
三、再冷热读时,可以是适当地加些评价和对重点语句的分析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可以对其朗读适当的加些评价,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思路。评价时应注意优缺点都要涉及,不能变成单纯的找错,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学习时我们常会遇见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情感表达比较含蓄的文章,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类文章,我们可以在朗读过程中适当的分析一些重点语句。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我就常采用这种方法。
“冷读”和“热读”虽然在使用范围和作用上各有所侧重,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某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每一篇文章来讲,它都是由作者的思想和构思安排来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朗读课文时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用“热读”去体味作者的情感、立场、观点;用“冷读”去把握作者的思路即布局谋篇。
以上就是我对朗读教学的一点体会。我认为一位教师如果在朗读方面多下功夫,培养学生好的朗读习惯,那么对整个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