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安达
在中国数字化时代的进程中,一些颠覆传统模式的力量正在逐渐改变着企业架构与工作模式,与此同时,工作场所的格局也正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在研究中国新兴办公空间的时候,我们发现的不是一类办公空间,而是一系列的办公空间,他们之间有相似和重合之处,但又各具特色。
其中,联合办公空间的业务模式最为简单,与传统商务中心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性,注重人员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且来去自由。联合办公空间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租金与简单的增值服务。
国内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比同类型办公空间在纽约和伦敦的成立晚了七年。这类办公空间多为在家工作的SOHO族、独立工作者或是刚起步的创业家——通常公司的人数较少,甚至连公司都还没建立。他们喜欢比较自由、有弹性、租金成本较低,但又比一般咖啡厅好的办公环境。同时,联合办公空间让工作者不必再担心没钱租办公室,或是被隔壁桌客人的噪音打扰工作。办公空间一般具备基本办公设施,如复印和打印机、视像会议设施和高速网络等。可以共用长桌、小型隔间、可容纳几人的房间等,可按月或者是周收费,甚至可以按天或者小时计费。租户会员能使用共用设施,如会议室、活动室、茶水间等,但通常不提供类似于法律、财务、人力或是融资等创业增值类服务。
与传统写字楼动辄3-5年的租赁合同相比,联合办空间对入驻时限没有要求,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而定,且租赁手续也十分简单,通常不要求任何工商登记证明或者银行账户信息等。另外,联合办公空间让不同背景的自由职业者有了归属,他们可以借此相互交流、沟通,快速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有利于创业或开展工作。在一张大书桌上,常常坐着程序设计师、翻译工作者、软件开发师等不同领域的代表,每个人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工作、彼此交流、互相帮忙、解决问题。很有可能同桌就能成为自己的工作伙伴、客户或者是供应商,充满了机遇。
然而,由于联合办公空间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因此在一线城市中出现了一类“众创空间”,这类空间除去租金的收入外,同时会有选择性的参股于创业团队,在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寄期望于投资回报;或者为外部风投机构牵线搭桥,收取介绍费。这一类空间对入驻团队和个人通常没有筛选,任何愿意支付租金的人都可入驻,只有在申请融资服务和创业扶持服务的时候才会有具体的申请流程和筛选。
创业咨询服务也是众创空间的一大亮点,服务可包括法律财务人事、工商注册、项目定位、技术支持、产品推广、媒体宣传、路演活动等等,其服务模式自由灵活,可按照需求随时做出改变。相比起传统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灵活度要高不少,因此在运营过程中非常高效,并深受广大创业者的喜爱。
另外一类为新型孵化器,具体可分为企业平台型和投资驱动型,它们通常向入驻团队收取租金或是收取非常低的租金费用。对企业平台型孵化器而言,收入主要依靠对孵化团队所产生的新技术的使用;对投资驱动型孵化器而言,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入股创业团队后的投资回报,模式与风投类似。 媒体大众谈论十分频繁的“创客空间”则不属于新兴办公空间的任何类别,因为它本身并没有办公的功能。作为一个加工车间或是实验室,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给有想法与技术的创客们提供一个动手实践的空间与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