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秀图书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之间的密切关系。美术编辑与图书的装帧设计相关,而文字编辑与书稿的质量紧密相连。因此,从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各自职责以及共同合作等方面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出版行业出好书、出精品书。
【关键词】美术编辑;文字编辑;图书;装饰设计
一直以来,大多数文字编辑都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图书来稿的文字部分加工处理完毕,就算完成了任务。而关于图书的美术设计这一块,通常都是往设计部门一送,便基本完事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谈谈图书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之间几点不可忽视的关系,唯有重视这些关系,才能将图书完美地推向市场。
一、职责分明,发挥所长
首先,文字编辑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挖掘好选题、紧抓图书原稿的审读。审读原稿是对书稿的学术质量、政治内容、艺术质量等做出基本评价,是文字编辑的重要职责。根据我的见闻,很多图书出版工作中的失误莫过于文字编辑放松了对原稿的审读,以至于招致了严重的政治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审读有方、激活全局呢?这就关系到不同种类的图书对文字编辑有着不同的审读要求。
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非常繁杂的原稿,著作稿、汇编稿、辞典等。其中,著作稿中有学术著作、通俗读物和少儿读物,汇编集中有论文集、选集、专题资料集等。以上每种稿件都有自身的体例、章法与内容,但审读这些稿件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掌握好基本道理、做好审读工作,也就造就出一名优秀的文字编辑。
其次,对美术编辑的要求而言,在进行装帧设计前切忌对书稿似是而非地了解下就动手设计。因为图书的装帧艺术从属于书稿,它与其他造型艺术不同,不像绘画或雕塑那样完全是艺术家个人思想情感与艺术观的一种再现,而是随着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所以美术编辑在进行装帧设计时,一点儿也不能忘记这个重要的从属性。
与此同时,图书装帧设计的个性也是很突出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图书装帧设计的发挥永远离不开那本图书的面积,因此,美术编辑要想在那么有限的面积内造就一个广阔的领域,就要善用空间语汇。用中国画举例,传统的中国画的意境是十分讲究含蓄的,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显,境界愈小”,我们的图书装帧设计同理也是以最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去表达出最丰富最有内涵的内容。美术编辑借助某些象征、寓意手法,渲染氛围、制造意境,就可以表现出一本书的“性格”。因此,图书装帧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关于书稿内容的模拟和重现,而是具有广泛知识和多种艺术技能的美术编辑紧紧围绕图书的内容、性质、类别和风格,通过装帧设计反映出一种关于美术编辑自身的心灵和情感的表现。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美术编辑能轻易从文艺书中抓住某个情节和意境,再通过艺术语言去很好地表达:关于历史书,美术编辑也可以借助史料得到启示;而政治理论类图书就不大相同了,它们中有的书稿属于哲理性或学术性的,美术编辑如果没有通晓内容就很难从书稿中抓住主要精神和重要意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观念,是很难用艺术形象表达出来的。例如:“爱”或“冷漠”,人们如果不把它们同具体的人、景与物联系起来,就无法表达清楚。这说明:美术编辑的装帧设计一定是在忠实于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
二、相互尊重。通力合作
书架上,图书的封面无疑起到了一个无声的推销员的作用,不得不说它是整个图书装帧设计的艺术门面,其设计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购买欲。这就要求文字编辑不仅要在图书的内容把关上下功夫,还要全程参与图书的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通力合作,给予其良好的立意和构思,共同把握各类图书读者的喜好,设计出令大众接受和满意的图书封面,从而使图书的装帧设计从形式到内容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一)相互尊重为前提
多少年来,美术编辑与文字编辑在对待装帧设计的认识和取舍上,总有距离。文字编辑毕竟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他们从书稿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而美术编辑则是按照装帧设计的创作规律,把自己对书稿的认识变为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跃然纸上。综上所述,由于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他们对书稿的理解自然也各异,再加之爱好、欣赏等差异,存在分歧往往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美术编辑应当把设计意图向文字编辑讲清楚,文字编辑也应最大程度地尊重美术编辑自己选择的表现手法和设计风格。
(二)通力合作出成果
对美术编辑而言,在进行图书装帧设计前,主动与文字编辑取得密切联系是至关重要的。文字编辑是图书的第一个读者,他对文稿的情况是最熟悉的,有充分的发言权。美术编辑除了向他们了解书稿的主要内容以外,还可以了解书稿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读者对象等。总之,凡与书稿有关的情况,美术编辑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图书的装帧设计。这样,文字编辑对书稿的理解和感情可以或多或少地影响美术编辑,一旦双方有了共同的认识再进行装帧设计,就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当然,文字编辑也应全面地向美术编辑提供必要的情况和资料,具体地介绍图书、作者乃至自己的意图。那种仅仅几个字的设计要求美术编辑设计出有特点、有个性的封面来是绝对很困难的。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是我曾经编辑过一本礼品类图书,当作者将书稿第一次交到我手里时,仅仅是一大堆石头的照片,由一百多人拍摄的照片并收集在一起以求出一本礼品类图书。看着那一张张奇怪又有趣的奇石照片,给书命名为《石海玉珍》。然后,我把所有稿件的文字部分处理完以后,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告诉给了美术编辑,让其在充分了解、理解书稿内容的基础上,将整个书封设计成以朱砂色为底、黑色为框的样式,这样的设计有一点水墨画的意境;又从一百多张奇石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一张顽石的图片放于书封偏下的位置,突出图书主题,色彩和谐美观,也全然不失灵性。最后这一设计达到了令作者和读者都满意的图书装帧设计效果,还得到了不少读者的称赞。二是我刚到编辑室的时候接到一本书稿,是反映三峡大移民后那些被水淹没的历史。作者历时三年走访了被水淹没前和淹没后的三峡古镇,再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那段少为人知的历史,情节感人、打动人心。我当时审读完以后就在思考,这么好的书如何更好地吸引大众的眼球?只有在装帧设计上多做努力了。于是,我将书稿交与设计室,同美术编辑做了很多沟通,毕竟书稿是我看的,什么样的设计符合这本书的内容,作为文字编辑的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书封很快就被设计出来了,我并不太满意,之后换了一个,同样也不理想。最后,我请美术编辑将其设计的封面图全部调出来给我选择时,我竟然被展现在我眼前的初稿设计所深深吸引了。欣喜若狂的我马上将初稿定下来作为最终的书封,没想到该书出版并推向市场后,不但作者要求加印,美术编辑也因此获得了封面奖。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图书的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双方的共同愿望都是为了出好书、出精品书,都希望把图书打扮得漂漂亮亮、好上加好。一方面,文字编辑对书稿的质量负直接责任;而另一方面,美术编辑对图书的装帧设计负直接责任。这样一来,美术编辑与图书编辑只有在各自职责分明、充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出更优质的精神食粮,才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精神财富。
凌承碧,重庆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