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改平
摘要:根据自身习书体会到练习书法首先是对书法感兴趣,在此基础上了解书法发展历史,进一步强化兴趣的培养,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本,强化基本功的训练的重要性,为增加创作能力打造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书法兴趣培养;择贴;基本功;创作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指按照汉字的特点,以及书法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来书写汉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品,并借以表达书法家的情感与人生体验。
一、首先培养对书法的兴趣
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练习方才可能有所收获。古人云:“书者玄妙之技也。”所以,要让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书法或刚接触书法的初学者对书法产生兴趣、在学习中有所领悟、有所进步,那就更困难了。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头等大事。首先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应以长期发展为目标,培养初学者的学书兴趣,让其乐在其中。艺术的动力主要来自源源不断的浓厚兴趣,有了感情上的动力,自然就容易学好,若字的情趣与书者的性情相合,必然能使学书者更深地体会其中的妙处,从而接受得更快、更多。
二、了解书法发展历史,加强对书法学习兴趣
对于初学者,本人认为应当对中国书法发展历史有所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与中国汉字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简单的说书法就是汉字的艺术化书写。
而汉字的起源,由远古人类图画记事开始,经过几千年不断地发展,演变成当今的汉字。既从当初的陶文画到夏、商时的甲骨文,再到商、周时的钟鼎文,再到春秋、战国时籀文、石鼓文等。战国末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并将文字统一为小篆;而之前所有的文字,都是广义上的大篆。
小篆,也称秦篆,它是一种已经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其象形的意味消弱,变得更加符号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书写和阅读的困难。标准的篆书体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也让它成为了古文字通向近代文字的桥梁,并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后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是,由于小篆的字体优美,两千多年来,始终被一些书法家青睐,如唐代的李阳冰,清代的邓石如、吴昌硕等人。汉代是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当时隶书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是书家程邈为适应便捷的需要,把小篆加以适当的简化并创造而成,其的特点是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隶书的撇、捺等笔画进一步美化,其形向上挑起,有轻重顿挫等变化,具有丰富的艺术美。东汉末,隶书又去繁就简,几乎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和行书,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书法史上,隶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的出现不仅是汉字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书法艺术因此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而书法艺术的繁荣,也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的书家可分为两大类工;一类是隶书家,以蔡邕等人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张芝等人不代表。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的出现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纯粹艺术。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其中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今草则是章草的继续,是为楷书的快写体;狂草兴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的恣意连写。草书的代表书家有章草的皇象,今草的王羲之、智永,以及后来的众多的书家;狂草的代表书家是唐代的张旭、怀素等人。
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东晋时的王羲之,人称为“书圣”。其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由于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结体又具有草书的简便结构和连贯笔画,因而实用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在王羲之以后,几乎所有的书法家都擅长行书,如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唐伯虎、文微明、董其昌、王铎等人。近现代以来,书法名家于佑任、启功等人的行书,也深受世人喜爱。
三、选择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书法范本
书法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所谓“胸中有书,下笔不俗。”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书法简单地理解为写字。当代书家吴善茂先生说得好:“书法是写字,但写字不都是书法。”书法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学习的严肃性。同时,书法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决定了学习书法离不开对前人作品的临摹,这是学习前人技法与锻炼基本功的必须过程。但是选择什么样的碑帖来临摹,却又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将要继承与发扬这一书家的风格特点。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因此,选择哪位书家的碑帖学习,并不是一件能马虎的事情。而教材的解说与指导的到位与否,影响着对原作者的理解与学习。因而教材的选择,也不是一件能马虎的事情。初学者一定要选择古代第一流的著碑贴来学习,只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审美情趣来选贴,才能把握主动、学习书法。
书法风格有劲挺的、秀媚的、雄浑的、遒逸的……学习者应各取所爱来学习。喜欢法度森严、淳厚高简的,可选《九成宫》;喜欢苍劲谨严、丰肥古劲的,可选《告身贴》;喜欢粗犷雄浑的,可学《东方朔画赞》和《麻姑仙坛记》;喜欢秀逸潇洒的,可学《雁塔圣教序》;喜欢整炼方折、潇洒古淡的,可选《张黑女墓志》;喜欢古意较浓的,可学魏碑;喜欢今意较浓的,可学颜体;喜欢清刚的,可学柳体;喜欢瘦劲的,可选欧体等等。只有对着自己喜欢的字帖,才会有志临习研究。
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习书法更是如此,所以,在书法学习中不应该求快、多,而要力争少而精。只有养成每天临帖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学习,日后才能学有所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书法的,最终只能半途而废。另外因为书法的范帖很多,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博采众长。但是在临帖过程中,不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一帖没学好就改换其他字帖,这样只能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没有学好。
五、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学习书法应先从楷书入手,对此前人曾做过行动的比喻: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习字首先要在楷书上下功夫,才能根底扎实。我体会,学书法要努力掌握两个方面的技巧:一是掌握点、横、撇、捺、折这些基本笔画的动笔方法;二是掌握字形的间架结构和布局规律。而后者则是书法学习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难点”。
我国古代许多书法家都潜心研究汉字的结构,创造了各种结字之法,如唐代欧阳询的“楷书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谆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在这些汉字结构书写法则传世的同时,还有九宫格、米字格、田字格等帮助初学者掌握汉字结构的习字格式亦一直沿用至今。这些都为人们掌握汉字的构成特点,了解字形组合的内在规律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理论和习字格式,在当今书法学习中仍具有指导作用。
六、增强书法创作能力
书法无论在点画上,还是结构上,章法上都是变化着的。如果失去了变化,千篇一律,就失去了书法艺术的美感。如音乐中的节奏变化等其实都是类似的道理。书法学习的过程中习者应该认识到点线各处形态及变化之美,领会点线在书写动态中所显示的节奏韵律美。习者在学习古人的章法的同时,也要有创作能力,书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来。
中国是书法的故乡,书法当随时代发展,应当不断地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以无愧于我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