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做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总结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诉求;必须按规律办事,遵循教育与经济相适应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教育工作规律;必须创新发展理念,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做好承前启后;必须创新编制方法,注重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管理创新;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强化协调,强化保障。
【关键词】“十三五”;教育规划;编制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08-04
【作者简介】沈健,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南京,210000)厅长。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领,事关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和战略考虑。“十二五”以来,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投入和教育贡献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文化引领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践证明,全省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突破性成就,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引导是前提。
“十三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最为关键的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切实做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全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一、坚持问题导向
要深入研究教育发展和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总结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诉求。
一是重点研究影响全省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公平程度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城镇人口流动及生育政策调整双重因素带来的生源数量及结构变化,对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的影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重点研究制约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从区域和经济上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板块。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及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各地教育发展基础和发展重点也不尽相同。苏南地区受外来人口影响,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面压力较大,苏中、苏北等经济薄弱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矛盾较为突出,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各地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教育保障能力仍待提高。
三是重点研究影响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等教育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高等教育结构不尽合理,高校转型发展任务任重而道远。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办学活力不足,办学特色不鲜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方面,仅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学4所高校进入2014QS亚洲大学排行榜前200名,而北京有14所,上海有8所。具体到本科高校来讲,主要存在着办学定位雷同、分工不清和同质竞争现象突出,研究型大学数量较少、比例偏低、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具体到高职院校来讲,主要存在着职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实训能力薄弱,办学体制单一,校企融合机制不畅等问题。
二、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并非独立存在,其与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相连,与人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发展教育,必须按规律办事。
一是遵循教育与经济相适应规律。经济作为物质基础,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教育发展的结构和方式。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等途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决定了教育要率先发展,并适当超前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大局中来谋划,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
二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对象是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少年,要把人的成长成才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立德树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德育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全过程,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构筑道德之基。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针对个体差异提供适切的教育,激发个体发展潜能,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努力成长成才。
三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组织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握学科特点,科学设置考试评价制度,寻求学科教育与学生学习最佳结合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升教书育人质量。要注重实践育人,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提升本领。
四是遵循教育工作规律。教育工作具有周期性、连续性和滞后性,这就决定了教育不仅要在资源分配时得到优先保障,而且在时间上必须率先发展、超前布局,必须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统筹推进。要深入研究当前教育所处的阶段性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理念谋划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要善于寻找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支持,避免过度行政干预,努力形成教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创新发展理念
新常态、新形势、新阶段,要求我们用新观念、新思想、新思维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树立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谋划新一轮教育发展,必须有国际视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设计、教育结构安排,积极为我所用,使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在不断交流、借鉴、吸收中创新发展。
二是树立现代教育体系的理念。现代教育体系是教育和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交通图,是人人皆可成才的路线图。要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规划教育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规划人才成长路线。当前,要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各类高等学校定位明确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三是树立多样成才的理念。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禀赋的多样性,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要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终身学习的思路,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搭建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次选择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形成清晰完备的多样化人才成长道路。建立在职人员学习—就业—再学习的通道,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是树立开放融合发展的理念。开放融合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打破自成一体、封闭发展的老思路、老模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通过开放融合发展,从根本上破解高等教育的同构化、同质化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步,与技术进步同步。
五是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适应经济新常态,同样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如果我们故步自封、保守求稳、裹足不前,就会进一步落后,不合时宜,最终将影响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四、做好承前启后
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作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两个五年规划之一,既要延续、传承“十二五”规划的好的理念和做法,又要立足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态势,坚持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做到目标任务相衔接,体现规划对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一是明确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领会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一要坚持规划纲要确立的工作方针。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目标,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二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内涵式发展主旋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分类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三要体现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全省教育发展要保持与全省“两个率先”相辅相成的良好态势,全国领先,国际可比。
二是突出规划编制主要目标和任务。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富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总体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教育发展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主要任务:一要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强化政府职责,实施学前教育5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省级优质幼儿园达90%。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0年,所有县(市、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优质普通高中全覆盖。健全助学体系,保障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公平程度。二要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着力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和品牌专业。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高校分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实施高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0%以上。一批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200名,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前100名,2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名。四要不断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建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实质性成果。到2020年,高校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五要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学习网络,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发终身教育资源,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平台。到2020年,学习型组织普遍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备,形成学习型社会。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正确导向。八要全方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鼓励高校招收留学生,扩大留学生规模并逐步优化结构,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发海外教育市场,拓展教育国际服务。
五、创新编制方法
思路与目标研究确定之后,方法与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江苏“十三五”教育规划编制工作既要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充分体现江苏教育实际,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做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方法创新。要在总体中谋划局部,立足全省,兼顾长三角,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加强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有机衔接,着力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信息平台,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对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深入到基层,倾听教师、学生、家长与行业企业的意见,做到问计于民。要解剖典型,充分发挥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提炼基层的改革创新经验。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采用委托与招标编制等多种方式,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发展置于全国、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格局中加以权衡,与同行同类型的学校比,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找准定位,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特色竞争。
二是注重内容创新。要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重点突出教育现代化、教育公平、教育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投入保障等政府应该管好的领域,确保规划编制不越位、不缺位。要认真研究“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提出一批对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确保规划的思路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是注重形式创新。规划的语言与格式要规范、朴实、简洁、明了、准确。要积极创新规划表现形式,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图表与数据反映问题,使社会大众乐意看、看得懂。
四是注重管理创新。规划的内容、深度与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程序的规范性。要把握好规划立项、编制、衔接、论证、审批、发布、实施等环节,努力建立系统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规划编制管理制度。要加强规划管控,严格规划审批,通过规划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引导资源配置方向,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要建立实质性的评估监测制度,加大规划实施检查力度,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三五”规划编制面临的宏观形势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人口流动与生源变化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事关本地本校发展的全局,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规划编制工作进展,形成指导思想。分管领导要扎实抓,落实有关具体工作要求,解决编制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培训。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阶段性重点工作,每隔五年就要重新编制,同时也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在五年规划期内,由于换届或岗位调整,直接组织过规划编制的同志并不多。因此,各地、各高校要通过专家授课、专题学习、集中培训、考察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培训活动,提高规划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协调。各地、各校发展规划部门要高度负责,建立健全规划工作协调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加强省市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配合,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联动效应和工作合力。
四是强化保障。要选配知识结构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并要在本级财政和学校财务经费当中安排必要的规划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
(本文摘编自沈健厅长2015年2月6日在全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培训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