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
夜幕降临,关掉办公室的灯,结束疲惫而又充实的一天,走下楼梯,漫步在附小的校园内,教学楼里那不灭的灯火以及背后一个个奋争的灵魂,不断地给予我温暖、感动和力量……
我是一名来自课堂的小学教师,现在虽然多了几个头衔,但我还是喜欢“永远站在课堂上的教师”这样的介绍。因为,课堂是一个学校宏观叙述背景下最微观,也是最重要的学习事件和教育生活。即便在校长工作的百忙之中,我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听课笔记本上每学期也会密密麻麻地记下上百节的听课记录。我想先与大家分享几个附小课堂上的故事。
镜头一:
一天,我从博雅楼下来,路过一年级的一个班,一位数学老师正在上课。我刚刚转身走开,忽然听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我在想,这不是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吗?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这间教室。原来,这位数学老师在教“生活中的数”,她先从语文书里找数字,接着从美术书中找,最后又从生活中找……
深夜,坐在办公室,我又回想起前几天一位数学老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镜头二:
有一天,一个学生突然跑到他跟前对他说:“老师,我是不是永远也学不好数学了?”这位老师听到后很吃惊。的确,一个学生如果这样问老师,可见她是多么害怕数学啊。于是这位老师与她聊了起来……他发现这个学生确实害怕学数学,不过却特别喜欢画画。他就对学生说:“你可不可以试着将数学放进你的绘画世界里呢?”于是,从那天起,“小毁”的故事就发生了……最后,这个孩子出版了自己的《数学漫画王国》(“小毁”是故事里的主人公)!
这又让我回想起2014年4月在清华附小举办的海淀区“世纪杯”数学教学比赛。
镜头三:
6天的比赛里上了30节课,474名学生的表现让所有人惊讶。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开始自己组织自己的学习,学生间对话、提问、答疑,把教师晾在了一边。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被学生因阅读和积累所获得的丰富知识所打乱,无法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活动结束后,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主编张丹老师,在听了30节课后,紧握着我的手,说:“附小的学生,个性但认同,活泼但理智,聪明但不偏颇。你们到底是怎么培养的?”海淀区教委张彦祥副主任也激动地对我说:“比赛老师的课堂一一被附小的学生解构了。学生的素养到底依靠怎样的力量提高?你们一定要作为课题研究一下,然后作为小学课堂改革的经验交流、分享。”
这样的故事,在清华附小的课堂上每天都在发生。也许时间长了,我们早已习惯了,我们已习惯于学生在课堂上质疑,习惯于学生在课堂上创造。这是附小课堂的常态,更是一种自然的生态。
“学科教学该怎样指向学科素养?”“学科教师难道仅仅关心学生本学科的素养吗?”“学生素养的提升到底依靠怎样的力量呢?”这样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清华附小的课堂变革。附小努力规划一个“蓝图”,进行几项“改造”。
规划一个“蓝图”——清华附小的课,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课,而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清华附小自2011年起,就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的课堂变革。现根据清华附小的特点与学生发展需求,拟定学生五个发展核心素养: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身心健康,关注学生身体、生理与心理的塑造;成志于学,基于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旨在传承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乐趣与志趣的理念;天下情怀,指既有家国情怀的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胸怀;审美雅趣,指发现美、体验美以及创造美;学会改变,指学会适应,也要学会创造。
学生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源”动力,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根基,更是学校整体育人的源头活水,它为学校整体办学提供了宏伟蓝图。基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就不会仅仅流于“窄化学科知识的学习”的形式,而是有一个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养发展的更高目标。立足于这样的课堂方向,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也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成长的可能性。
进行几项“改造”—— “美好的愿景”,需要实践达成。如果要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落地,就需要学校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
其一,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只有教与学共融共生,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学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在情感态度上,需要对学生起到从价值澄清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提供自主质疑、个性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所谓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各自找到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职,各就其位,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其二,优化学习过程。学生的学是改造课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是学校要做的第一步。为此,学校创建了“预学—共学—延学”的基本教学流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教师参照《质量目标指南》,设计预学单,学生带着预学收获和问题走进课堂;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收获和质疑问难情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深入思考、思辨,交流、分享;课后,学生拓展学习,带着更高的渴求,在教师的指点下追求新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三,整合学科课程。学科教学是重要的教育教学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内在结构,但从育人角度看,学科教学应该怎样达成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分科教学,存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细、过碎,难以形成综合能力和实践创造力。那么要想形成素养,就得在学科之间的边界点寻找教育的生长点。我们首先做的是学科内整合,以主题的方式,统领学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以及综合实践,先在学科内部动刀,做手术;其次又在学科间的边界点寻找融合点和整合点,形成综合性、立体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深度学习;同时,基于学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打破学科,链接生活,形成网状性、延续性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
什么样的课堂,决定学生什么样的发展。可能以上几点思考,在尝试着回答几个故事背后的问题。本期专刊所辑录的,正是清华附小骨干教师探索的历程、前行的足迹。他们的课堂实践,都在传递着清华附小共同的课堂文化密码——“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都在努力地以鲜活的课堂再现的方式告诉你清华附小的课堂在发生着什么,是怎样发生的,给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