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绘画对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2015-05-30 04:08:20顾舒琪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审美中学生作用

顾舒琪

摘 要:陶瓷绘画是以陶瓷为载体最为直接呈现创作者绘画内容的一种艺术实践形式。它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审美法则进行搭配组合,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陶瓷绘画隶属于陶瓷艺术的范畴。中学时期是培养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充分认识陶瓷绘画的基本属性,从而阐述陶瓷绘画对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陶瓷绘画;中学生;审美;作用

一、陶瓷绘画的特征

(一)表现形式多样

陶瓷绘画是陶瓷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绘画的内容广泛、丰富,它的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包括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类;釉上彩有粉彩、古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泼彩等,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其装饰方式不同,所绘画的方式也不同。

(二)工艺性强

陶瓷绘画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绘画基础,而且要结合陶瓷的器型来进行艺术创作。在它独自的发展过程中,根据陶瓷生产工序的要求,逐渐地形成了陶瓷装饰本身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李福顺主编的《新编中国美术史纲》一书中,并未将陶瓷绘画纳入到美术范畴。从一点看,陶瓷绘画表现的更多的是工艺性。陶瓷绘画技巧的提高,源自于对自然界许多事物认识能力的提高。陶瓷绘画最考究的是线条,中国画是以线为造型基础,这点和我们的陶瓷绘画很接近,却与西洋画、光暗体积、分面做为造型基础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有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欣赏习惯,才会产生不同的风格。

(三)装饰性强

洁白如玉的陶瓷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陶瓷绘画则更多地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性。陶瓷绘画必须与具体器型的形象紧密结合,同时还要与被装饰的陶瓷用途相结合,这一点是会被很多艺术工作者所忽略的,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如果搭配不好,再好的绘画功底,都会显得黯淡无光。

二、陶瓷绘画对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目的。陶瓷绘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属性,因此,通过对陶瓷绘画的认识与理解,将更好地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具体地讲,就是提升中学生的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一)陶瓷绘画提升中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陶瓷绘画首先是一项创造美的活动,“借笔墨以写天地”,从而创造陶瓷艺术之美。陶瓷绘画的工序流程相对于纸本绘画要复杂得多,使用的材料与工具也要繁杂得多。一般陶瓷绘画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包含酒精、橡胶水(甲苯)、干漆、氢氟酸、樟脑油等。如在腐蚀描金工序上就要用氢氟酸把瓷面腐蚀成有毛面的花纹,再描金烧成,烧成后成为有亮光和没有亮光的花纹。再如,在青花分水时,为了使料水易于运用,须加入泡好的较浓的隔夜冷茶汁,用分水笔把料水调匀,这样在分水时不会因笔上所含料水不均匀,有渗水现象而难以掌握,能得到理想的浓淡光影透视效果,创作出满意的陶瓷艺术作品。

中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乐于动手亲自体验的时期。通过正确引导,让中学生对陶瓷绘画充满兴趣,愿意体验,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手脑并用”。

(二)陶瓷绘画提升中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陶瓷绘画是一种对美的体验,陶瓷绘画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瓷绘画需要创作者融入到画面的意境之中,激发画面的灵动,提升陶瓷绘画艺术审美境界。王国维曾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撼己,外足以憾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为之有境界”。境界被看作艺术美的本原,简单的说就是,如果艺术达到了情景交融,神韵就自然产生了,气质就体现了。陶瓷绘画的意境作为艺术创作的结果,必然体现创作过程中的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即心与物的主客观的关系。中学生在进行陶瓷绘画的过程中,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境不仅是指某种具体的几个景物、景色,而且还指向与这些景物、景色相联系的整个生活。作者的情感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脱离意境中的境,实际上就是脱离了生活中的形象。一件作品的中心就在于以情感人。作品如果没有融入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这件作品就会缺乏生命力。

(三)陶瓷绘画提升中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进行陶瓷绘画过程中,就无可避免地需要了解每一种绘制技法的基本流程及需要掌握的扼要。现代陶瓷绘画大多将诗、书、画、印溶于一器,这些都能提升中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就好比语文课程里的阅读赏析或者诗歌赏析了,只是语文课程教的是文学审美,而陶瓷绘画教的是如何进行陶瓷艺术审美。

例如,在陶瓷绘画题材方面,就需要对绘画题材进行一番审美了。梅花是常见入瓷画的一种题材,梅花姿态优美,先春而放,一花独开,报春而不媚春,自傲而不狂妄。从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题咏、绘画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梅花的孤清高洁,与隐士高人崇尚的“遗世独立”品格相吻合。“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凌寒不惧,报天下春然后隐去,直是仁人志士的化身了。对梅花的精神之美的发掘愈深,愈加体会到其与中国的绘画、伦理学、美学、文学和哲学等学科联系的紧密程度。审美是发动于客观存在,升华于主观创造的一个有机整体的流动过程。

(四)陶瓷绘画提升中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中学生对陶瓷绘画的理解不尽相同,通过陶瓷绘画表现出每个个体的审美观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引导中学生参与陶瓷绘画,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表现美的能力。中学生教育依然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

通过进行陶瓷绘画,提升中学生表现美的能力,表现在陶瓷绘画的哥哥环节中,如构图将很好地将中学生对画面的布局能力得到提升。构图是陶瓷绘画所必须的环节,所谓构图就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完整协调的画面。陶瓷绘画是视觉的艺术,看一幅画,第一眼看的就是构图,进而再玩味笔墨技法和艺术的高低,从而达到表现内容的目的。因此,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构图的好坏能够看到作者的审美情感、生活体验等综合素质的再现。构图的时候,并非一定要把整个画面画的满满的,重山叠嶂、瀑布飞泻、百花齐放,满瓶皆是,这会让观赏者感觉非常拥挤,从而减少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没有一个重点所在,所以,有时为了达到意境中的美,恰到好处地留有空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也同样能体现出美感。

三、结语

通过对陶瓷绘画概念及特征的领悟,正确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到陶瓷绘画中来,理论联系实践,手脑并用,通过对他们展示成型工艺、造型设计等陶瓷制作工艺,让中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工艺历史、陶瓷文化,将人文情怀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开拓新的中学生美育新途径。

猜你喜欢
审美中学生作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5:06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4:42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6:12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2:30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