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和苔丝悲剧命运之比较

2015-05-30 02:49武兆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苔丝祥林嫂

武兆

摘 要:祥林嫂和苔丝分别是鲁迅先生的《祝福》及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有着相似的身世与地位,还有着同样悲惨不公的命运。在她们所处的时代,黑暗的法制和“吃人”的世俗礼教桎梏着她们的发展,并将她们推向无尽的深渊。本文将通过对这两位女性的比较,探讨两者悲剧命运的异同,以及在面对悲惨命运时两人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祥林嫂;苔丝;悲剧命运;比较

在以男权意识为主流话语权的社会下,女性的命运总是被边缘化的,她的情感和遭遇注定是丰富而痛苦的。因此无论是中国或者是外国作家都会将笔墨集中在关注女性命运上,品读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忧愁,使得出现了文学经典上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女性形象。祥林嫂是中国作家鲁迅笔下的人物,她勤劳善良却命运不济,她淳厚朴实却黯然惨死。苔丝是英国国作家哈代笔下的人物,她美丽活泼却遭恶人算计,她勇敢执着却难逃厄运魔爪。鲁迅和哈代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国度,但他们都以高超的手法塑造出既真实又感人的女性形象,从她们悲苦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当时的社会道德、礼教、法律等对人民有着怎样的束缚,以及面对束缚两位主人公的不同主体意识。

一、 同样的生命束缚,不同的人生经历

祥林嫂是一位生活在中国江南农村的农村妇女,以砍柴为生。她经历了一寡,再寡,甚至自己的儿子也被狼叼去了。最终只能去鲁四老爷家打工为生,但是原本勤劳肯干的她,精神大不如以前,死尸般的面容很少见到笑容。后来,祥林嫂听别人说自己到阴间会被两个男人争夺,惶恐不安,便去土地庙捐门槛期望能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但是当鲁四老爷家祭祖时,看到摆弄祭品的祥林嫂,严厉喝止了她,原因是她仍然不干净。最终被赶出鲁家,最终沦落街头,成为乞丐,在鲁镇祝福的时候惨死街头。

苔丝生活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解体的英国,她是一位形貌出众、勤劳纯朴的农村姑娘。为缓解家中的经济困难, 她被迫去投奔所谓的德伯本家以致于被无耻的资本家亚雷·德伯骗去贞操,变成一个“不纯洁”的女人。她回到家中独自抚养因失贞怀上的孩子,然而孩子在一场大病中不幸夭折。苔丝外出工作,遇到了出身于牧师家庭的克莱,真诚的克莱打动了苔丝,于是她答应了克莱的求婚,并在新婚之夜向爱人坦白了自己曾经的遭遇,然而克莱不能接受苔丝的失贞,并抛弃苔丝远走他乡。在丈夫离去后,造化弄人,苔丝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和弟妹生存下来,苔丝被迫成为亚雷·德伯的情妇。当回心转意的的克莱回来找她时,极度愤概的苔丝用餐刀刺死了亚雷并与克莱一起逃走,最终他们没有逃过法律的追捕,苔丝被处以绞刑,结束了自己悲剧性的一生。

祥林嫂和苔丝有着相似的家庭境况,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也毫无权力,甚至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的权利也没有。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沦陷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中,而苔丝同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则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虚伪宗教和法律的不公对待。虽然经历不同,但地位低下的她们都逃不开命运的束缚,最终以悲剧结局。

二、相似的婚姻悲剧,不同的婚姻观念

祥林嫂生活的鲁镇,虽然已经有了自由民主的新思想,但是社会制度仍然是旧的,婚姻只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祥林嫂尊崇父母的安排,第一次嫁给了小自己十岁的祥林,祥林死后,她虽是万般不肯再嫁,但最后也无奈妥协,并未体现出自己对于爱情的主动意识,对于夫妇感情更是羞于启齿,典型地代表了封建礼教下的旧时妇女。

和祥林嫂不同的是,苔丝则坚持追求自主有爱的婚姻生活。失贞后的苔丝不顾亚雷的挽留,弃他而去,后来在奶牛场与克莱真心相爱,并且她勇敢地向克莱坦白过去。克莱接受不了失贞的苔丝便抛下她去了巴西,而苔丝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忠贞的等着丈夫回来。当克莱悔恨自己对苔丝的绝情回来找苔丝的时候,苔丝也同样勇敢的追随自己的所爱,和克莱一起私奔。苔丝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超越世俗勇敢追求所爱的婚姻观,远远逾越了当时的社会观念。

三、同样为命运抗争,不同的抗争观念

在面对不公的的命运时,两位女性都勇敢的选择了与之抗争,但两人的抗争体现出不同的抗争观念也表现出不同的反抗目的。

祥林嫂的反抗是为做稳奴隶而抗争。祥林嫂再嫁时,进行了拼命抗争,文中描述到:“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坳,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子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祥林嫂以必死的决心反抗着族权的安排。但她的反抗只是为了保全名节,一女不侍二夫,体现了封建社会妇女们對封建礼教的盲目遵从。祥林嫂还进行了一次反抗,在得知死后自己在阴司会被劈开时, 她十分恐惧,便去庙里捐门槛,虔诚地把自己死后的平安寄托在封建迷信上,以期能改变自己到阴间的命运。然而她的反抗只是为了得到人们与社会的认可、能够做稳奴隶,这点更深一步地体现了她的愚昧和不觉醒。

面对外界的压迫时,苔丝同样选择了反抗,但苔丝的抗争目的与祥林嫂大相径庭,她对命运的挣扎体现了对虚伪宗教的反抗。回家后的苔丝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在当时未婚生子是不被允许的,并且私生子是不能接受洗礼的入教仪式,苔丝不顾宗教法规的约束独自生下孩子并在孩子重病后自己进行了洗礼仪式,这体现了她对宗教的第一次反抗。苔丝对宗教制度的反抗还体现在她对亚雷这个花花公子强烈的抗争。在文中亚雷是虚假宗教道德的化身,他玷辱苔丝,应受法律的惩罚,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和道德的维护下逍遥法外,后来竟成为一名牧师,而当亚雷妄图长久的占有她时,满腔义愤的苔丝拆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文中描绘到:“她当时一点也没给他防备,就揪着手套的后部,一直朝着他的脸忿忿地抡去。手套手套又沉又厚,跟战士的手套一样,很着实地一直打到他嘴上。手套打着了的地方,露出一道见了血的红印子,一会儿血就流下来,从嘴上滴到麦捆上。”这体现出苔丝最直接、强烈的反击,最后当苔丝明了自己的一生是被亚雷及传统道德标准摧毁时,她怀着绝望之心,举起仇恨的利刃刺向断送自己幸福的亚雷,从而完成了女性对不公命运最直接的反抗。

四、结语

《祝福》和《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女性虽然有相似的悲剧命运,但祥林嫂和苔丝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精神和态度,哈代笔下的苔丝比起祥林嫂来有本质上的差别,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祥林嫂是愚昧和不觉醒的,她恪守着长久以来的规章制度,成为封建迷信的“卫道士”,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祥林嫂丧失了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既不会意识到自己接受的是封建文化的糟粕, 也不会意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男性是不平等的,更不会去思考自己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她甚至到死都在维护“从一而终”的封建世俗。

然而苔丝始终有其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苔丝不仅在物质上保持独立,在精神上也保持独立,当亚雷用金钱诱惑她时,苔丝断然拒绝并表现出自己的蔑视。在遭遇失身丧子后,苔丝逐渐走出了以前的阴影,表现了她顽强的品质,并且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和男性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应该被社会和人们所尊重,体现了苔丝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当苔丝的父亲因病去世后,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苔丝不得不放下自尊,委身于亚雷做了他的情妇,但她的灵魂依然是独立的,仍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反抗着。最重要的是她敢于对虚伪的宗教进行对抗,说明她的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为自我意愿所反抗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这对于认识和体味当时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2]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刘同般.试论祥林嫂和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

[4]马秀丽,孙颖.不同文化中女性的悲歌:祥林嫂和苔丝命运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苔丝祥林嫂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