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思娅 李娟
【摘 要】大学的基础是课程学习,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的课程与本科、中职教育不同,既要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又要使学生懂得技能深层次的原理性知识。以《美容化妆品》课程为例,阐释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三方面要求,即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基础课程 《美容化妆品》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53
课程建设是学校的基本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1]。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既与本科院校不同,它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即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又与中职教育不同,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懂得技能深层次的原理性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和“职”。所以高职院校应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2]。高职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针对某一职业群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而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一职业群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并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现实生活,从而获得相应职业实践能力,并丰富内心体验,促进精神生长[3]。
基于以上要求,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必须满足美容行业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美容护理操作技能,更要懂得美容护理技能的原理性知识。而在美容护理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妆品(基础护肤类、彩妆类和功能类);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具体皮肤问题,更要求学生懂如何正确选择和科学使用化妆品。《美容化妆品》正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设置的。
一、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化妆品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分析
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建设《美容化妆品》课程之前先要考察市场产品的销售情况,由此判断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
目前人们对化妆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化妆品领域充斥着众多混淆不清的概念,一般顾客并不能分辨这些概念的真伪,不能辨别产品的好坏,因此在购买化妆品时,往往是凭借自己经验、朋友的推荐或者导购的介绍,选择一大堆不适合自己皮肤的产品,而并不清楚自己的皮肤能否适用。相关企业虽然知道化妆品的设计原理,懂得化妆品中各成分的作用,但是缺乏专业的美容护理知识,不能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挑选正确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化妆品导购几乎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化妆品和美容护理知识的,只是在被招聘进来后经过公司短时期的培训就上岗了,所以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指导顾客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化妆品。故而目前亟需既懂得化妆品基本成份、配方设计及功效机理又懂得美容护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根据顾客实际皮肤状况,用专业知识去指导顾客合理购买和正确使用化妆品。
(二)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建设一门课程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以及专业要求学生达到的水平。《美容化妆品》课程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认真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后,才能正确认识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功能宣称、作用原理,才能够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化妆品,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结合市场需求与专业目标,可以确定学生学习后需达到的能力水平,修订教学大纲。同时,我们亦需要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的设计做准备;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新生素质问卷调查以及查阅新生理科文化成绩等手段获得。
二、基于“两个维度”的课程建设过程
(一)制订课程目标
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二维三分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美容化妆品》课程目标,使之符合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即组建一支由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团队,重新将化妆品产品按剂型、功效、成分与人体皮肤问题及使用方法整合,加入最新的市场功能宣称、质量功效评价方法、发展趋势、法规,注重实验操作,形成完整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具备化妆品的选择和指导顾客科学选择和正确使用化妆品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内容
1.设计课程内容。《美容化妆品》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化妆品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熟悉常用化妆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理解化妆品的质量评估方法,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妆品的能力,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课程内容必须更加结合专业和市场发展趋势,并将化妆品产品与人体皮肤及使用方法结合起来考量,以实验教学为主,并加入最新的市场信息资讯,使课程内容更加专业和完整。如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将市场上常用的产品剂型(水剂、乳剂、霜剂、凝胶、油剂等)与功能(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特殊用途类等)相结合讲解,并以常用的化妆品实物来举例分析,既能解决专业课程中产品正确使用的问题,也能明确生活中针对具体的皮肤情况而正确选择产品。
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职业性,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课程项目设置分为3部分:基础护肤品(清洁类、保湿类、按摩油等)、功效性护肤品(控油祛痘类、美白祛斑类、抗衰老嫩肤类、防晒类等)及彩妆类化妆品(美甲类、芳香类等),然后将各类化妆品作用机制、原料、配方原则、生产工艺、标签识别、化妆品评价与不良反应防治融入到各个部分去讲解。
2.改进教学方法。课程原来主要采用理论教授与实物演示的教学方法。没有实验操作,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往往课程学完后,学生对化妆品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传统本科大学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因此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根据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其它课程的教学方法,我们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有理实一体、实物演示、课堂讨论与分享、课堂体验等多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如采取不同形式的课堂体验:⑴在化妆品配方设计上,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擦一擦等形式对不同类型化妆品进行了课堂体验;⑵通过课堂体验不同类型香水香味的方式认识香精和香料;⑶通过涂抹不同粘稠度的产品体验来认识水性粘稠剂;⑷通过涂抹不同油性产品体验来认识不同油剂原料;⑸通过试用祛痘洗面奶和美白保湿乳来体验产品不同宣称和功效;⑹通过皮肤检测体验不同产品对皮肤功能的影响。
这样将理论通过实验和实例加以验证,加深同学们对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在授课顺序上,按照“化妆品基础理论→实物认识→观察分析(教师演示)→实验体验(分组动手操作)→实验报告总结反馈→再次理论指导→解决疑问→拓展提高(重点在兴趣和认知方面)”的进程进行,突出科学指导下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改进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不能以单一考试成绩而要以综合能力为标准,来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我们需要通过课程建设,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课程评价采取以综合能力为核心,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期末考试的比重,调动了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对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评价内容有出勤状况、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小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
(三)基于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的要求与培养。课程负责人要求:熟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了解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熟知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明确本专业长期以来在理化基础和化妆品应用方面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教师能力要求:熟悉本专业理化基础原理,有较扎实的化学功底,具有实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助教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团队规模要求:基于本专业“二维三分·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届5个教学班的规模,专职教师2名,实验指导教师1名,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名。
基于以上师资配置要求,学院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师团队。学校选派对专业非常熟悉,同时一直在担任此课程教学的老师为课程负责人,负责联系合作企业和外聘教师。学校选择与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合作,因该企业既有从业多年的行业专家,又有培训经验丰富的化妆品学教师,还能提供高品质的化妆品配方和实验原料,提供与其它化妆品企业合作的平台等等,解决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向学院选派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精英与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完成学生课堂教学和学院师资培训。
包括课程内容、课堂授课、课堂实验的培训,同时还提供到广州化妆品产品研发实验室对学院教师进行专门的化妆品配置实验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迅速提升了学院教师对化妆品的理性认识,从原理上规范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美容化妆品》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必须要有配套的实验条件。我们通过到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向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请教,建成了功能设备齐全的化妆品实验室,包括原料储备室、更衣间、实验操作间。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完全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课程建设成效
通过此次课程建设,不仅完成对学生的课程教授与考核,而且完成课程档案资料的建设,建立了课程资源包,极大地丰富了课程信息资源。目前我们的课程信息资源主要有:
1.教学包: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实验指导手册、学生作业与考核、课程总结、听课记录等。
2.课程资源包:课程补充讲义、国家各种法律法规、实验视频与图片、化妆品市场调查资料等。
与此同时,我们完成了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专家+企业精英+学院教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学院老师与外聘老师的交流学习,提升了化妆品的专业知识,收获了行业市场的销售经验与技巧;外聘老师通过教学,他们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与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合作,我们不仅搭建了师资平台、技术平台、资源平台,更搭建了校企平台、市场平台,使专业更能紧跟市场的发展。
课程改进后,学生出勤情率较往届高,总的学习风气较好,求知欲较浓。《美容化妆品》课程是理实一体课程,将理论通过实验和实例加以验证,加深了学生对化妆品原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市场调查报告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现有的化妆品品牌种类,而且对各品牌的理念、产品类型、功效成分、包装、装修风格等有了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化妆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四、结语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长期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是夯实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4]。《美容化妆品》课程建设与完善需要一直进行下去:
一是教学文档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课程文档虽然建成了,但其内容还需要结合专业需求、市场流行趋势和学生特点不断完善更新,如补充讲义的完善、课件内容更新等等。二是教学方法还需持续改进。虽然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不少教学方法,但学生课程总结中还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需增加课堂的互动和启发式教育,需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需增加老师们表达的流畅性等等。三是完善课程资源包。搭建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立课程APP,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查找资料或者上传最新的化妆品市场信息。四是要把《美容化妆品》课程建立成精品课程,并精心的维护与更新。五是要不断培养课程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教师,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授出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赵鑫道.浅谈高职院校课程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06,5(8).
[2]徐汉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08,10(2).
[3]费琳琪,姜丰凯,姚丽敏.加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探讨[J].辽宁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
[4]范洁,刘伯颖,王佩.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