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摘 要]党性修养具有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阶段性内涵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尚性、组织纪律修养的模范性、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先进性四个方面。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党性修养 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65-04
共产党员的党性由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所决定,是党员保持理论纯洁、立场纯洁、组织纯洁和道德纯洁的根本所在。党员党性修养的实质就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它具有历史性、具体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会有不同的体现。通常情况下,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人格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民主法治修养和群众工作能力修养等。[1]为深入了解并掌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阶段性内涵,以利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2014年2月,笔者在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中开展了党性修养内涵及实践途径的问卷调查。
一、大学阶段党性修养的内涵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2份,回收有效率88%,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来看,中共正式党员占27.84%,预备党员占22.73%,积极分子占35.80%,群众占13.64%。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在对“您认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主要涵盖哪些方面”(多选题)的调查中,选择“思想作风修养”的为86.36%,选择“组织纪律修养”的为81.25%,选择“科学文化修养”的为73.86%,选择“政治理论修养”的为72.16%,选择“人格道德修养”的为65.34%,选择“民主法制修养”的为63.07%,选择 “群众工作能力修养”的为58.52%,选择“其他”的占2.84%。
从人群构成看,无论是中共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还是群众,都把“思想作风修养”放在当代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首位,分别占相应调查人群的71.43%、95%、88.89%和95.83%,同时,他们也均把“组织纪律修养”视为第二重要的一项党性修养内容,分别占到对应调查人群的69.39%、80%、87.30%、91.67%。由此可见,大学生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对党性修养主要内涵的认识较为一致。而从排在第三位的“科学文化修养”开始,不同调查人群的选择出现了差异,结果显示,对“科学文化修养”而言,在正式党员中,有67.35%将其排在第四位,低于对“政治理论修养”69.39%的选择;在预备党员中,有70%将其排在第四位,同样低于对“政治理论修养”72.50%的选择;在积极分子中,有82.54%将其排在第四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85.71%的选择;在群众中,有70.83%将其与“民主法制修养”一起列在第四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75%的选择。同样,对排在第四位的“政治理论修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正式党员中,有69.39%将其排在第三位,高于对“科学文化修养”67.35%的选择;在预备党员中,有72.50%将其排在第三位,高于对“科学文化修养”70%的选择;在积极分子中,有77.78%将其排在第五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85.71%和“科学文化修养”82.54%的选择;在群众中,有62.50%将其排在第六位,低于对“人格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与“民主法制修养”的选择。
对调研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党性修养内涵的认识差异较大,并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因此,在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和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可将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政治理论修养,视为大学阶段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
(二)党性修养的阶段性内涵
1.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尚性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为核心,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完整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思想道德自律是党性修养的基础,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起。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去引领自己,主动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追求目标,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自己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努力做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保持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高尚性。
2.组织纪律修养的模范性
首先,党章中规定,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每位党员都要坚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进行胜利的斗争,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使队伍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克服艰难困苦,战胜敌人;也只有加强纪律性,才能维护全党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2]因此,党员尤其是各方面都正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党员,更要自觉地加强组织纪律修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3.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
党员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主要是指党员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要保持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纯洁性,关键就是必须以共产主义作为党和党员唯一的政治信仰,不能搞政治信仰多元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特别是不同流派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青年中优秀分子的大学生党员,其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与否,不仅决定着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3]因此,必须要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进行武装,保证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修养的纯洁性。
4.科学文化修养的先进性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既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体现了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学生党员,更应以此目标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努力做到在实现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确保自己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如何提高党性修养,提出了“学习、实践、内省、互助”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切实结合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阶段性特点,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自身修养的系统改造。
(一)明晰指导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在回答“您认为以下哪一种思想对党员影响最大”的问卷调查问题时,仅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有63%的被调查者分别选择了“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普世价值”、“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出现,已在社会有所反映,并在高校校园有所体现。
1.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章学习
大学生党员是思维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先进思想理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认同和接纳马克思主义,让他们坚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以保证其思想的纯洁性。[4]反映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对党章的学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高校党组织要把对党章的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章,要把检查学习和遵守党章情况作为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党员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
大学生党员不管学什么专业,无论在哪个年级,都应该把提高科学素养作为读书学习的重要目标,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增加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模范。为此,首先,大学生党员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要把学习视为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充分利用好学生党员年纪轻、记忆力好、接受力强的优势,抓紧时间学习,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其次,要通过学习来拓展视野,要在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外,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法律、文化、管理、国际、信息网络和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促进全面发展。再次,要掌握辩证的学习方法,大学生党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并理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还要有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方法与技巧,特别是要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正确理解党性修养的时代精神,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增强党性修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5]
(二)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内互助
在对“大学生党员中存在问题有哪些?”的调查中,选择“先进性不强”的占23.86%,选择“入党动机不纯”的占21.59%,选择“理论思想不牢固”的占18.42%,选择“发展和考察过程不够严肃”的占18.18%,选择“党内监督和淘汰机制缺乏”的占15.45%,选择“其他”的占2.5%。这一结果显示,大学生党员在先进性、入党动机、思想理论等方面的现状并不乐观,相关工作还有待加强。在回答“对您党性修养提升帮助最大的人群?”这一问题时,有32.92%的学生选择了“身边的党员”,有30.83%的学生选择了“党支部书记”。这一结果显示,身边的普通党员和从事党务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对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可以从党员发展质量和党务工作者素质两方面来开展工作,以促进大学生党性修养的提升。
1.规范组织生活,增强纪律观念
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党员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来开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而言,主要是将考察关口前移,将考察步骤落实,如可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变“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挖掘信息,延展组织获取考察对象信息的渠道,让入党动机不纯者混不进党组织;对于预备党员,主要是逐步完善意见听取环节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如可以通过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和“投票表决”等考察方式,增强组织监督和群众评议在党员发展中的权重,提升党员思想的纯洁性;对于正式党员,主要是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支部的组织生活,如可采取学生党员挂牌、支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述职述评等活动,促进党务公开。此外,在强化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纪律观念,高校党组织要以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准,对党员的党性修养、宗旨观念、政治素质、模范带头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要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促使大学生党员逐渐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形成有益于大学生党性修养培养的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党内互助;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为此,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重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梯队建设,如高校党组织在配备基层党支部班子时,要注重班子成员的年级分布或专业构成,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党员,让他们尽早地接触党务工作,为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做好准备;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并构建起适应于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的教育网络,如可将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纳入学校党员干部培训的计划中,将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党组织倾斜,以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注重实践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还必须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因此要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做到知行统一。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在回答“您认为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有哪些”时,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占24.96%,排在第一;选择“党员自我内省”的占21.42%,排在第二;选择“环境影响”的占19.29%,排在第三;选择“知识理论学习”的占18.76%,排在第四;选择“党内帮扶”的占15.4%,排在第五;选择“其他”的占0.18%,排在第六。这一结果表明,从促进党性修养提升的角度看,“社会实践活动”被认为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党员自我内省”、“环境影响”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而“知识理论学习”和“党内帮扶”这两个目前高校采取较多的工作方式则排在了后面,说明简单“灌输式”的“知识理论学习”方式,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在充分肯定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出新的、有益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的途径。
1.注重实践育人,创新教育平台
纯洁的思想表现出来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和大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最好途径,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因此,结合问卷结果,高校要特别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来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如可通过开展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调研、教学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等实践形式,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提升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并促使其逐渐把外部的责任要求,转化为自觉践行的内在道德情感或冲动。此外,由于新媒体对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的影响巨大,与传统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包含了巨大的能量,它不仅与学校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因此,要把网络作为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最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并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网络化评估体系,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结构性落差,减少信息开放与思想政治教育封闭的冲突[6],如可以建设网络课程、推行网络教学,让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把单纯的学校思想政治和专业技术教育扩展到家庭、社区、社会乃至新媒体自身,让社会来共同承担教育的任务与责任,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7]
2.完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可通过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做好党性修养的内化教育工作,使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非常合适的土壤,促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心里播下种子,并逐渐转化为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8],如可营造优秀的班风、学风,引导大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尤其是在课堂学习中,自觉地遵守学习及考试纪律;还可开设“学术论坛”,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建立集体备课、试讲、督导和学术交流等制度,强化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二是可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师德规范、学生守则、评比表彰等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其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意识和规范,促进大学生党员责任品质的养成和责任能力的提高。
[ 注 释 ]
[1] 李锡炎.正确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2):1-5.
[2] 陶岳潮.试论纪律[J].社会科学研究,1982(6):15-19.
[3] 李科,林伯海.保持大学生党员思想纯洁性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32-34.
[4] 高永蓉.试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民航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56-159.
[5] 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
[6] 高进.论新时期党性修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09-211.
[7] 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8] 王燕.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J].江苏高教,2003(3):97-99.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