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能力培养的地州高校“导师制”探析

2015-05-30 22:28范华凤
大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

范华凤

[摘 要]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调查研究发现,地州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明确导师和青年教师职责、严格导师选拔标准、完善考核激励措施、加强过程监管等,这样才能把青年教师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地州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36-02

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保障高校未来发展的基础。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就是让师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专门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在教学方面面临的问题,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常规,加快教学入门,最终胜任教学工作。导师制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老教师自身的进步。然而,实践表明,地州高校的导师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其中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指导教师的问题,也有青年教师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有找出相应的策略,才能提升导师制的实效性。

一、地州高校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地州高校教师紧缺,一些专业在找不到合适的指导教师的情况下,让部分有教学经验,但自身素质不高的教师充当导师,这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一些导师知识更新慢、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不擅长多媒体教学技术,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力不从心;很多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事先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全凭主观经验,无法按质按量全面落实指导工作中的任务。而导师制多数是行政命令,带有强制性,加之津贴过低,有些导师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缺少帮扶青年教师的意识和动力。许多导师虽身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或行政工作,加上人到中年面临的种种家庭生活问题,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由于传统观念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导师容易以权威自居,师徒双方不能平等对话和交流,指导效果受限。

(二)青年教师方面的问题

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师徒双方的互相配合。一些高校在未征求青年教师意愿和需求的情况下,直接为青年教师指定导师,这导致指导不能有的放矢。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步入工作后,要参加教师资格培训、做科研、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无暇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制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加之高校的量化考核过于强调科研,青年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没有科研重要,对教学重视不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些青年教师把导师制当成任务,较少主动与导师沟通教学上的问题。此外,面对导师指出的不足,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虚心学习的意识和努力克服缺点的决心和行动力。

(三)指导制度方面的问题

地州高校导师制存在制度不完善、指导过程中监管不够、管理松散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有些规定不合理。有些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听课的课时数远远多于导师听青年教师的课时数,而且一个学期多达几十节,青年教师根本没时间完成。2.激励和考核措施不完善。地州高校青年教师的导师工作,津贴低,对青年教师也没有相应的激励,这无形中降低了导师和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指导时间过长。有些高校的导师制,实行两三年,青年教师和导师都觉得身心疲惫,指导效果也不好。4.指导内容不够明确。导师和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并不是非常清楚,导师重视听课指导,忽视其他方面的指导。5.指导形式单一、浅显。导师多数是听课指导,在听完课后几分钟指出讲课者存在的不足。由于时间和方式受限,指导浅显,流于表面,不能激发青年教师深层次的思考和改进行动。

二、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建立良性互动的指导理念

新老教师要建立平等双赢,良性互动的理念。[1]导师和青年教师双方都要剔除等级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与互助的师徒关系。指导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重在“指导”和“帮助”,而非“监督”和“指责”。一方面,导师不能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以榜样或权威自居,要尊重青年教师特有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态,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要尊重导师的指导,虚心地向导师学习,耐心听取导师的建议,积极主动地参与指导活动。导师要做到“真心”帮,意识到自己有培育青年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将优良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承下去。导师要明白指导青年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提供了反思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向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青年教师则要做到“用心”学,使自己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只有建立“师徒”双赢的良性互动的指导理念,指导的效果才能从单一型走向互惠型,才能提高双方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明确双方职责,增强责任意识

1.指导教师的职责。导师的指导工作要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地分阶段开展。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具体指导内容从备课环节的书写教学计划、撰写教案、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到上课环节的教学导入、组织教学、课堂讲授、提问、演示操作、结课、课堂管理等,再到课后的教学反思、修改教案、写教学后记以及辅导答疑、考试评价等。可以说,导师的指导工作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指导方式可以表现为审阅青年教师教案、教学计划、随堂听课、教学示范、讨论交流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导师不仅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与学的知识,还要帮助青年教师学会反思和分析教学问题所在,找出解决对策,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青年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方面,青年教师要从熟悉教学常规开始,从上课、备课、课后辅导三环节入手,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讲授的艺术、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老教师成功的教学方法,领悟老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智慧,学习老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材处理方面,还是在课外的教案书写、教学计划的制定、考核和评价学生等方面,青年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多和老教师沟通交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要善于发现每一位老教师的闪光点,取长补短。最为重要的是,青年教师在得到老教师的指点,明白自己的教学不足后,要有改进缺点的具体措施和决心,刻苦磨炼教学基本功,这样导师制才能有实效。

(三)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

导师制需要完善考核和激励措施,把日常考核和终结考核结合起来。日常考核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导师及青年教师执行导师制的情况,如在学期初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计划,在期中抽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导师的指导记录等,督促和了解导师和青年教师是否履行了职责,及时发现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终结考核是在执行了一年的导师制后,让导师和青年教师书写指导总结,上交有关证明材料包括听课记录和导师指导工作计划,介绍一年的工作情况、经验和教训,通过抽查听课考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有进步,有没有达到基本要求。[2]由于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同,不能仅仅根据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来评价导师的指导效果,而应结合日常考核情况,评定导师是否尽到了职责、指导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在激励层面,在广泛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核定双方的工作量,听课时数不能太多,以不干扰彼此的常规教学工作为宜。此外,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导师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对被指导的青年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便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四)规范导师的选拔与培训

对导师的选拔不能“一刀切”,除了有高级职称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外,还要看其真实的教育教学水平,看其师德师风以及为青年教师服务的意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导师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导师明确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强化“传帮带”的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培训促进导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为导师交流彼此的指导经验搭建平台。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在听取相关教育教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导师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培训方式,并从制度层面对导师选拔和培训提供保障,使得导师的选拔有标准可依,导师的培训有方向可循。

(五)导师制和其他方式的有机结合

导师制主要是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规范,提高教学技能。但教师的基本素养,需要青年教师苦练才会成功。所以,导师制应与其他培养项目结合起来,如进行教学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专项培训。此外,除了一对一的指导外,可以成立教学团队指导。每个团队以1~2个学科相近的老教师为核心,由4~5个青年教师组成,开展共同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在合作中分享,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这样既能取长补短,又能集思广益。最后,还可以将导师制和教学竞赛相结合。在导师制临近尾声之时,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对获奖的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3]导师制的双向资助和奖励,不仅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还能促进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帮扶工作当中。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广芳.教师教育视阈下的国外师徒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 陈庆朋.高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3] 李汉才.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3(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V eraW an g
导师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