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的力量和精湛的老手艺让国货重生?

2015-05-30 10:48
齐鲁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康巴国货针织

情绪性消费、爱国性消费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国货品牌复兴。同时,国货火热之后,郁美净、百雀羚等品牌高端产品的开发逐渐丧失了其廉价性,朴素设计、“土”包装、记忆LOGO让国货在技术新开发、时尚转型方面也存在着“短腿”。

双喜电风扇用1968年的《人民日报》包住,转动起来报纸烂得粉碎;马丁·路德金遇刺的图片边上有把“中国制造”铁皮玩具手枪;映照列侬与大野洋子裸体的是红梅报喜大圆镜;海鸥闹钟调到4点零8分,旁边就可以抄写那首著名的诗了……

有网友大呼,上世纪60年代是中国工业设计的黄金时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主任杭间教授的画册《Phaidon Design Classics》给这种提问以答案:在这本汇集999件工业设计经典的图册里,可以看到永久自行车的原型“Singer Model 15K”,实际源于1894年的美国;红旗轿车的原型“Checker Marathon Cab”,出品于1922年的美国“切克汽车公司”……它们共同构成了全球工业设计的基础。999件中只有一件来自中国,排第一,一把铜剪刀。

杭间教授研究美学设计史论,对中国的工业设计史却只梳理到明代为止。一位收藏者这样说:“上海581型手表在性能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是我国仿制瑞士的机芯几乎全盘照抄照搬加工出来的。这种仿制表面上看还没有自主设计能力,但是却是一个国家冶金、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反映。手表虽小,却可由此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略窥一斑。”

有工业设计专家称,国货之所以受欢迎与当时的价值观分不开关系。计划经济下的生产,首先传达的并不是审美趣味,而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观念。那个时代,人们奉行一种“大国民”的普世价值,《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费正清有对建国初期国民性的分析:国民的生活诉求朴素。日常生活用品恰恰印证了工艺美术大会提出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口号。

当时民间工艺一直具备相当高的水平。那时的工匠被埋没在集体创作和大生产中,缺乏商业推手,反而倒淡泊地施展绝技。有济南市民谈起偶遇的老国营手表厂老师傅,退休了开个维修门店,手艺精湛又与时俱进,对各类IPOD了然于胸。那里的感觉,“像极了香奈儿的老手工作坊”。

专家普遍认为,“人工的力量和精湛的老手艺也是目前国货热销的原因。”

■延伸阅读

山东老国货地理

康巴丝:从石英化到电波化的艰难转型

曾经一度在全国石英钟表市场拥有超过70%市场份额的康巴丝,是济南人的骄傲。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199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连续8年都是用的康巴丝所制的石英钟进行整点报时。在持续十年的时间中,康巴丝石英钟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全国第一。

而进入90年代后,康巴丝却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带来这一危机的直接原因正是石英钟技术在南方的全面普及和由此而来的价格恶仗。

上世纪80年代,康巴丝率先实现石英化,推动中国钟表石英化;2010年左右,康巴丝开始推出电波钟,希望能推动中国钟表电波化。在目前的国内电波钟表市场中,康巴丝是鲜有自有技术的生产商,而困难在于,整个电波钟表产品在钟表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少,仅有不到10%。

百年泺口醋

长期以来,济南酿造工业产品质量在国内外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泺口醋因其选料精致,工艺独具,陈酿老到,气味清香,酸味柔美,食药兼备,耐储备用,得食其味者无不交口盛赞,让人难忘。1914年,汇源酱园的食醋获山东省物品展览金奖。1915年,信成酱园的食醋获巴拿马国际物品博览会金奖。“汇源酱园”和“信成酱园”都是泺口醋的前身。

泺口醋,曾经与茅台酒齐名,但由于成本上涨、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泺口醋在2008年4月正式停酿,几年来一直靠库存维系着这个百年牌子。直到2011年中秋节,泺口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在灌装完库存的最后一批醋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市场上供应过泺口醋。

青岛老国货的“复活”样本

青岛是品牌之都,也是山东老国货的集中地。女士香槟、大金鹿自行车、鸡牌味精……这些老国货共同塑造了青岛品牌之城的形象,但随着岁月的更迭,它们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2010年11月,一款包括“水果系列”和“花语系列”的女士酒精饮料在青岛发布。而它的前身,就是很多人幼时爱喝的“女士香槟”。

踏上复出之路的,不仅仅是女士香槟。2005年春,青岛市委、市政府宣布,悬赏100万到200万元,寻找“能人”盘活金鹿自行车、鸡牌味精、崂山可乐、金锚手表等青岛老品牌。

崂山可乐复出,给青岛的饮料市场平添一抹亮色的同时,由于饮料市场的格局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各种饮料新品不断推陈出新,崂山可乐在除青岛之外的省内其他城市几乎难以见到。

元首针织:济南人的“冬暖夏凉”

从济南针织厂到元首集团,从弹力衫裤到羊绒内衣,老国货元首针织希望借助济南人的情感和怀旧,将“冬暖夏凉”进行到底。

□本刊记者 王欣芳

一个济南家庭的元首记忆

1985年,济南针织厂生产的弹力衫裤荣获国家质量金奖。彼时,多数济南人的贴身衣物由纯棉布制成,在广播局工作的石磊甫一接触针织衣物,就被其松软透气有弹性的特点吸引了。那个秋季,每到播音值班时间,石磊只穿一身白衬衫、条绒裤。同事问他冷不冷,他便轻轻掀起袖口一角,露出保暖且熨帖的针织秋衣。很快,其所在的广播局掀起了一阵针织热。

计划经济年代的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济南市支柱产业,“一棉”组建于1905年,军阀张汝霖、段祺瑞在厂里都有股份,到1990年代还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厂。针织厂的弹力衫裤与三棉的坯布、二印的大花比叽、二棉的“白鲨牌”针织用纱等都是赫赫有名的纺织产品。

当时,针织厂一线工人绩效工资在六七百元,而政府部门的工资大约在三四百元左右,石磊托人找关系,将妹子调到了针织厂工作。第一天上班,年轻姑娘兴奋的描述自己的新单位:针织厂与日本郡是株式会社合作,80%的产品出口日本和欧美。车间环境按照日本标准建设,设备自动化水平高,进车间需换鞋,地板每月打蜡。

对质量的要求更是颠覆普通人的认知观念:传统检查是否合格没有客观标准,全靠个人经验。但日方补贸标准既严且全,一件成衣要检查十几个部位,一个部位分十几种不良,包括表面疵点、面料疵点、颜色疵点等。这套严格的检验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1994年,济南针织厂正式改制为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公司。此后,“元首”事关济南人的冬暖夏凉,也成为济南人最有感情的针织衣物首选。“元首的夏季汗衫物美价廉,秋衣裤有螺纹锁口,更保暖,而高领、裤长也更符合北方人的身材特征。”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高出一个档次,但拥趸者众。

千禧年后,由于宏观和行业变化,济南数十个棉纺织厂、印染厂、毛纺厂等大部分处于破产或停产状态,但元首凭借过硬的质量和稳定的出口额维持着品牌知名度。只不过,它的粉丝已步入中年,而年轻人则更喜欢熨帖紧致的新型针织衣物,莱卡、大豆纤维等各种人造纤维面料也代替了元首主打的纯棉产品。

这些年,作为老粉丝的石磊对元首颇为关注。纺织业大起大落中,元首从没出现过一次年度亏损,是济南为数不多的突围国企之一。但他也颇能感受到元首的发展转变:元首专卖店数量逐步减少,产品大多出现在银座、大润发等超市货架,以雅致的浅色为主,全套价格在60元左右。前不久石磊买了一台保健床,能够“发热放磁”,老人用增强免疫力,年轻人用减肥塑身。石磊一次性买了好几套纯白色元首针织内衣,家里人手至少两套:在56度高温的保健床上躺一个小时,全棉的“元首”吸汗舒适,而那些莫代尔的纤维被烤断,整件衣服都变得软塌塌、湿哒哒了。

老元首的新格局

3月3日下午,本刊记者来到位于北园大街三孔桥附近的济南元首集团,一座苏式风格的红砖建筑像是要将元首发展的五十年历史和盘托出。离这座老办公楼不远,是元首的13个生产车间,纱线由机器加工成坯布,在相邻车间进行印染,最后在成品车间进行最后加工。

采访当天,一批出口日本的圆领短袖衫正在赶制,纯棉螺纹面料细腻柔软,颜色也多以米、白浅蓝等为主。一名女工将商标用缝纫机钉在领口上,手法熟练,唯快不破。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有限办公室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杨楠楠看了一眼商标上的“GUNZE”,告诉记者,这是日本郡是的订单。“1981年济南针织厂与日本郡是开闸补偿贸易合作,34年未间断,双方从合作之初的22台小圆机、54台缝纫机起步,发展到目前已形成的两个加工基地、三个合资合作公司的集团化规模。”

据其内销事业部部长助理吴洪乾介绍,元首针织目前80%的产品用于出口,内销只占两成左右。“过去两年,由于出口订单减少、人工、原料成本剧增等因素,针织行业的发展大环境不尽如人意,这也促使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元首这一内销品牌上。”

据了解,目前元首主导产品为中、高档棉针织服装,“有针对中老年的传统内衣,也有倾向于年轻人的针织毛衫、外套等,也有羊绒内衣、牛奶蛋白内衣等高档产品。”据吴洪乾介绍,目前公司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虽然效果还不甚理想,但“触电”是大势所趋。同时,元首发力产业链竞争,在平阴建立10万纱锭棉纺项目,在济阳建立工业园区,“我们将整体搬迁到园区,吸纳缝纫线、染色剂等辅料加工企业,进行完整产业链的布局”。

“老品牌本身的文化沉淀就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对老品牌重新定位,不是把原有的东西全部抛弃,而是适时升级。”品牌营销专家徐汉强认为,最关键的是进行品牌升级,重新梳理目标消费人群,定位要与现代的消费者心智需求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康巴国货针织
康巴学人
——林俊华
优雅针织柔情秋意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立足康巴,面向世界——康巴文学“走出去”的翻译话语再释
会隐身的针织迷彩
针织与纱线
国货之光
康巴雄鹰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