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周爱珍
【摘 要】 单纯性肥胖好发于办公室职员、缺乏运动者、暴饮暴食者及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患者,也是多种疾病的诱因之一。本病存在发病慢,反弹快的特点,治疗上较为棘手。导师周珊玲认为本病病机主要在于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本虚标实或伴有虚实夹杂,以“脐周八穴”及“局部减肥穴”取穴,采用针灸、埋线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减肥效穴;针灸埋线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51-02
单纯性肥胖[1]是因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病症。本病属于西医“肥胖症”的范畴,中医学则称为“肥胖”。肥胖不仅会导致形体走样、行动缓慢,还能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安全,为临床常见的难治病。周珊玲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曾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李宗俊教授,为全国第二届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针灸临床、教研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现将导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因证论治,慎辨虚实
周珊玲发现单纯性肥胖患者较多见于脾虚痰湿,胃肠实热及脾肾阳虚三型,其中脾肾阳虚型最为严重。首先,长期无节制的饮食习惯,会使脾胃功能失度,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更加无法运化输布,堆积形成痰湿,脾性喜燥恶湿,日久脾气必虚;反之,胃为仓廪之官,受纳之所,水谷长期不化,也易生变痰湿热邪,则胃肠热盛。其次,脾虚日久,可致阳气不足,若脾阳不能护肾水,先天之脏虚寒,肾阳必竭。肾主水,津液无阳气温煦气化则不能正常运转,致水湿内停,进一步聚湿成痰加重肥胖。再者,随着疾病的发展,脾肾功能衰竭,正阳无所依托,内寒凝聚津液,正如《证因脉治·痰症论》云:“津液凝浊,生痰不生血。”此时气血败绝,故重度肥胖人群常伴气血虚衰之象。故而导师认为病位多在脾胃肾,脾肾为首要,证多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治法应以振奋阳气,健脾化湿为主。
2 局部效穴,随证应用
针刺主穴以“脐周八穴”及导师自拟的“局部减肥穴”为主,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埋线时除去三阴交外其余穴位与针刺穴位相同)。脐周八穴包括天枢、滑肉门、外陵、水分、阴交。局部减肥穴18个,腹部以脐为中心,向上下方旁开2.5寸,向左右旁开2.5寸、5寸处取穴,腹部共6穴;上肢以外臂三角肌止处(即臂臑穴)为1穴,并以该处为起点,向曲池方向旁开2寸、4寸取穴,双上肢共6穴;下肢以大腿内侧肌肉最膨隆处为1穴,同时在此处沿髌骨内侧髁连线方向,分别旁开2寸、4寸处取穴,双下肢共6穴。脾虚痰湿加阴陵泉,丰隆;胃肠实热加中脘,上巨虚;脾肾阳虚加脾俞,肾俞;肝郁气滞加阳陵泉,太冲(穴位埋线时取阳陵泉,肝俞);阴虚内热加太溪,照海(穴位埋线时取关元,气海)。
“局部减肥穴”是导师根据大多数患者的脂肪实际分布情况自拟而得。本组18穴多分布在肌肉脂肪丰厚处,导师认为腧穴为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改变在体表的反应点,脾肾诸脏失调,聚为痰湿厚腻,布散于四肢,背腹等处。其中突出部分就由痰湿凝脂过剩,经气聚结所致,易呈累赘,多伴不适感觉,会导致皮层表面发生相应的改变,呈现出了病变的反应点或反应区域。现代解剖上指出反应点的出现可能是由神经系统或间隙纤维组织的联系作用引起[2]。导师周珊玲认为针灸这些部位可达到局部舒经通络,消气散结的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进而起到行气活血,化痰祛瘀的效果,并且总体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纯的辨证治疗。“脐周八穴”均集中于腹部,隶属任脉,胃经,为减肥要穴,具有振奋阳气,调理脾胃,行气化湿的作用。有研究发现[3]针刺“脐周八穴”,可使气血阴阳失调状态恢复平衡,如使亢盛的食欲得到控制,机体内的诸多失调功能反馈性地进行调节,使机体调节到自身稳态的平衡点,并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体系。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本穴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补气养血之用,是治疗肥胖的重要穴位;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调肝、补肾之功。以上诸穴共奏振奋阳气,健脾化湿之效。
3 针灸为主,结合埋线
导师周珊玲在治疗时,依据临床的实际需要,因人因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不拘泥于定式,得到了良好的疗效。
3.1 针灸治疗 导师对于脾虚痰湿型及脾肾阳虚型等虚证患者,多采用针灸结合的方法。意于借助艾灸的温补作用,配合针刺,充分发挥针灸的叠加效果,提高疗效。
操作要点:①腹部及四肢:患者先取仰卧位,暴露穴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0.3mm×40mm华佗牌针灸针,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直刺进针1~1.2寸,得气后“局部减肥穴”快行提插捻转泻法,其余穴位均慢行提插捻转补法;再置艾箱灸(灸条选用我院自制灸条1次2根)于患者腹部覆盖腹部针体,留针30min。②背部:脾肾阳虚患者需加取脾俞、肾俞。此型患者正面拔针后,再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选用0.3mm×40mm华佗牌针灸针,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向内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均慢行捻转补法,留针20min。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3.2 埋线治疗 穴位埋线具有刺激时间长,易吸收的优点,可在机体长时间存留,弥补了针灸作用时间短,治疗次数频繁的不足,故适合工作较忙或住家离医院较远,不愿长期连续治疗的患者。
操作要点:①腹部及四肢: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埋线穴位,用75%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9号埋线针,00号可吸收医用羊肠线,镊取一段线体(依不同埋线部位将羊肠线剪为大小不等的1~1.5cm线体),穿入一次性埋线针的前端,用镊子将线体推入针管。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快速进针,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推针管,将线体植入穴位皮下组织或深部肌层内。出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孔片刻,并敷贴医用胶贴。再依上述方法操作下一个穴位。②背部:根据治疗需要,脾肾阳虚患者加取脾俞、肾俞;肝郁气滞患者加取肝俞。以上两型患者腹部及四肢埋线结束后,患者取俯卧位,暴露以上穴位,常规消毒,选取7号一次性埋线针及4号可吸收医用羊肠线,并将羊肠线剪至0.5cm左右,入针角度呈45度斜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余操作与正面埋线相同。10日1次,3次为1疗程。
3.3 电针结合埋线治疗 导师周珊玲认为在埋线的间歇期加用电针治疗,有助于给机体带来持续的强刺激,且泻实作用强于补虚效果。适用于胃肠实热型及肝郁气滞型患者,或伴便秘者。两者结合可增加针刺的长时效应,常在治疗的中后期应用。
操作要点:取穴与上述埋线与针刺时一致,穴位埋线操作如上。电针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穴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0.3mm×40mm华佗牌针灸针,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直刺进针1~1.2寸,得气后在双侧天枢穴接华佗SDZ—II电针仪电极线,选用连续波,频率1~2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背部穴位操作与上述针刺治疗一致)。穴位埋线后3日至下次埋线前1日予电针治疗。埋线10日1次,埋线3次为1疗程。
同时,导师注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并嘱患者应合理饮食及在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室外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方法,来调整机体的代谢平衡,辅助针灸及埋线治疗。
4 病案举例
患者陈某,女,32岁,银行职员,于2014年4月19日赴我科就诊。主诉:肥胖4年余,伴肢冷畏寒,疲乏无力。病史:4年前在产后体重开始增加,曾在美容院以火罐,节食等方法减肥,并购买药物服用,效果不佳,身高1.62m,体重76.5kg,BMI=29.1。刻症:面色白,精神疲倦,纳可,二便平,舌胖大伴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细。外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98g/L。西医诊断:单纯性肥胖症,轻度贫血;中医诊断:肥胖,脾肾阳虚型。治法:健脾化湿,温补肾阳。
第1个疗程,针灸结合:选取“脐周八穴”、“局部减肥穴”、足三里、三阴交、肾俞、脾俞。按上述针灸结合疗法治疗,每日1次,20日1疗程。结果:1疗程后,患者体重下降3kg,腰围减小3cm。
第2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3日后,开始埋线治疗,选取脐周八穴及“局部减肥穴”,足三里,肾俞,脾俞;按上述埋线疗法治疗,10日1次,3次1疗程。结果:该疗程后,体重总体下降8.5kg,腰围总体减小7cm。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4g/L。
因患者效果良好,故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1周,予以电针结合穴位埋线连续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后,总体重下降18kg,腰围下降13cm,BMI=22.3。面色红润,精神可,舌淡,苔薄,脉沉。治疗终止后,嘱其合理膳食,适当锻炼,保持正常生活规律。3个月后随访,体重未超出正常标准范围,阳虚症状消失,疗效明显。
按语:患者因妊娠生产胎儿,致肾中精气亏虚,肾水不能温脾阳,导致脾肾阳虚,继而气血不足,寒湿内积,痰阻肌肤,出现肥胖。故治疗时,不能一味祛痰,还要标本兼治,以健脾补肾为先,兼顾祛痰化湿;并充分利用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疗法的联合作用,方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5 结语
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在饮食娱乐诸多方面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但相应的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肥胖就是其中之一。中医指出肥胖多由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阳虚不足所致。对此导师周珊玲强调,本病的治疗在于补虚泻实及日常调护。在治疗的同时,应嘱患者保持平和情绪,不宜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应合理膳食,并经常进行有氧运动,从而逐渐使机体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最终恢复正常体重,达到健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
[2]谢正红.探讨反应点产生的机理[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54-56.
[3]潘文宇,刘醒如,周昭辉. 脐周八穴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其对胰岛素抵抗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945-947.
(收稿日期: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