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阳教授治疗胸痹经验

2015-05-30 08:11:06颜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胸痹

颜琳

【摘 要】 胸痹之症,病因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因素兼夹多见;标实以寒凝、气滞、痰浊或瘀血等因素兼夹多见。但临床以气虚血瘀者居多,故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要。孟昭阳教授对胸痹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有独到见解,运用自拟经验方“冠心宁方”治疗此病颇有效验。

【关键词】 胸痹;冠心宁方;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6.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47-01

胸痹之名首见张仲景《金匮要略》,其病机复杂多变,病症轻者自觉胸闷如窒;重者则心背痛彻,喘息难卧。西医冠心病、心绞痛等属此范畴。孟昭阳教授系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系疾病。运用自拟经验方“冠心宁方”治疗胸痹颇有效验,现将其治疗胸痹病经验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孟教授认为胸痹病因病机当以“本虚标实”而论。《金匮要略》所载:“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是以脉象论述,概言之为: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即是强调胸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以正虚与邪实并存发病。中医对于胸痹的认识在明清之际始有“瘀血”及“痰瘀同患”的论点出现,明代龚信《古今医鉴》载曰:“心脾痛者,素有顽痰死血……种种不同。”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载曰:“胸痹之因……痰凝血滞。”故结合传统理论,胸痹“本虚”可分论气血阴阳,有气虚、阳虚、阴虚、阳虚,此四者可相互并存。而“标实”形成多基于“本虚”之上,“标实”之象以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主,而此四者又可相夹为病,如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寒凝血瘀等。临床胸痹病以中老年人或素体虚弱者多发,此高发群体共有的生理体质特点是气血亏虚及阴阳本虚,胸痹之“痹”为闭也,痞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盖气能生血,气虚则血无以化生,气血运行无力而脉络壅塞不通;血虚则脏腑失濡,脉道失充而为病;阴虚则五脏失润,心阴亏虚则脉道失润,或致心火旺,炼液为痰,痰阻心脉;阳虚则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闭阻不通。

2 治疗原则

胸痹治则据“本虚标实”病机而言当以“扶正祛邪”为要。病急者,先治其标;病缓者,先治其本或标本兼治。胸痹病急性期,需速效止痛,中药当以理气、化瘀、祛痰、通络为原则辨证应用,而西医扩血管硝酸酯类药物在缓解急性胸痹症状上尤效,此时宜中西医结合效果就尤为明显。其次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之类的亦可选择应用。有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代表方药复方丹参滴丸(丹参、三七、冰片)能从多方位、多层次参与冠心病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日用量,逆转病情[2]。胸痹病缓解期,遣方用药细辨“本虚”和“标实”病机之属。临床常是多种“本虚”与“标实”病机并存且相应影响的,但其病机“本虚”与“标实”的复合情况总以气虚血瘀多见。故以益气活血为主要治则,此亦符合“扶正祛邪”治疗本意。其余对症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处理即可。

3 遣方用药

孟教授根据对胸痹病基本病机的独特认识而创经验方“冠心宁方”。组成:黄芪30g,当归12g,葛根30g,桑寄生30g,川芎12g,三七粉3g(冲服)。有研究表明[3],胸痹病的发生与心肌耗氧、供氧失衡有关,病情发展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聚集有关。冠心病患者多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延长,血液黏稠度增加,故可改善血流变状况的活血化瘀法在胸痹治疗中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4],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冠脉和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力。葛根可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5]。三七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6]。川芎、桑寄生均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血氧供应。该方的现代药理研究揭示其药物组成可有效对抗冠心病的病理发展机制,故临床用之颇有效验。

4 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64岁,2014年6月16日初诊。患者2月前无诱因而觉胸闷气短,阵发胸痛,呈针刺样,持续时间约2分钟,服丹参滴丸可缓解,近1周胸痛情况发作频繁,伴乏力,头晕,偶有心慌气短,双下肢轻度水肿,纳眠差,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1年余。查体:血压131/79mmHg,心率90次/分。心电图示:陈旧广泛前壁心梗;ST-T改变。西医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中医诊断:胸痹(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为原则,处方:黄芪30g,当归12g,葛根30g,桑寄生30g,川芎12g,三七粉3g(冲服),人参10g,麦冬30g,五味子9g,酸枣仁30g,柏子仁12g,茯苓30g,茯苓皮30g,葶苈子30g。水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配合口服阿司匹林0.1g每日一次、万爽力20mg每日3次、倍他乐克6.25mg每日2次、欣康10mg每日2次。一周后二诊,患者症状较前好转,胸痛发作次数减少,偶有胸闷气短,轻度乏力,纳眠可。查体:血压125/79mmHg,心率85次/分。嘱继服原方14剂,倍他乐克加量至12.5mg每日2次。半月后三诊,患者症状病情平稳,服药期间偶有胸闷,胸痛发作一次,双下肢无水肿,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细。查体:血压130/75mmHg,心率75次/分。原方去葶苈子、茯苓皮,加黄连9g,14剂水煎服。西药继服。药后三月随访,胸痛未再发。

5 小结

胸痹病机属“本虚标实”,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孟昭阳教授遵循益气活血的原则自拟经验方“冠心宁方”治疗此病颇有效验,临床论治胸痹病可灵活加减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家礼.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67.

[2] 惠学志,曲跃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5):3.

[3]胡冬裴.胸痹证治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0.

[4] 张杰生,张童茜.黄芪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研究,2012,25(8):78.

[5] 刘婷.葛根的药理及中医临床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5.

[6] 周莉云.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8):75.

(收稿日期:2015.06.01)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胸痹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