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摘 要:《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是民国回教学者王静斋的两本译著。学界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同一本书,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处于从属关系。笔者在依据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对《回耶辨真》及其英译本《Izhar ul-Haqq》(The Truth Revealed)二书的内容,认为《回耶雄辩录》和《回耶辨真》是王静斋早期两本独立的译著,并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关系。
关键词:王静斋;《回耶雄辩录》;《回耶辨真》
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以字行,经名赛尔德·伊里亚斯,回族,天津人。幼承庭训,曾先后师从李长贵、马玉麟、于勉斋、金连荣、刘绪魁、海思福等阿訇门下。1905年,穿衣挂幛成为阿訇,1922年游学土耳其、印度,同年留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1924年回国,后在天津创办中阿大学。1927年创办《伊光月刊》,1937年在河南与时子周发起成立“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抗战期间,先后在重庆、宁夏等地从事《古兰经》译解工作,自认为是“遵经派”。1949年病逝于贵阳。与哈德成、达浦生、马松亭四人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阿訇”。
王静斋阿訇学识渊博,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等多国语言,著译丰富。据学者统计,王静斋共译有著作11部,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为《回耶雄辩录》、《回耶辨真》、《中亚字典》、《选译详解伟嘎业第一集》、《选译详解伟嘎业第二集》、《古兰经译解》、《中波字汇》、《中阿双解中阿新字典》、《白话译解古兰天经》(非定草)、《古兰经译解》(丙种)、《真境花园》。[1]其中,《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是王静斋最早刊行的两部译著。对于二书之间的关系,学界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不揣浅陋,拟作此文对二者的关系加以梳理,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1 《回耶雄辩录》述略
《回耶雄辩录》一书,据王静斋自述,原由印度人亚布敦拉以印度文著成,后雷法尔将其译成阿拉伯文,此书即其根据阿文版本译成。[2]其翻译此书的缘由是鉴于当时国内基督徒对回教多有排斥,出于“护教”的立场,希望通过刊行此书,“冀以维护吾教之人心,始终坚守宗教之范围。”[2]该书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天津晨钟报馆代印,总发行所为天津文秀斋。北京清真书报社后亦出版此书,但出版时间不详。
此书封面字体为红色,题名为“回耶雄辩录”,封面的右上角有“宗教界之必读书”字样,左下角有“续编再出”字样。正文前有王静斋“绪言”及“译例”。此书主要记述了印度回教学者拉赫曼图拉·达哈拉威(文中译为“赖哈麦图拉”,Rahmatullah al-Dihlawi,约1817~1891年)与德国传教士卡尔·戈特利布·范德尔(文中译为“帆德尔”,Karl Gottlieb Pfander,1803~1868年)在印度北部城市哀克拜尔阿巴得城(Agra,今译为“阿格拉”)辩论宗教问题的来龙去脉,全书分“发端、辩论停止、辩论更改和第二次开会”四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收录了拉赫曼图拉与范德尔二人的往来书信共18封,内容为二人讨论辩论的时间、地点、议题及其他事项。第二部分内容为双方辩论“古兰经之废止”的谈话记录。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的内容为辩论“基督教新旧约之变更”的记录。
据作者自述,此其“处女译也”。[3]此书后被选入《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影印出版。据笔者目前所见,此书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国外日本东洋文库亦有藏本。
2 《回耶辨真》述略
《回耶辨真》,又名《真理明证》,英文名为《Izhar ul-Haqq》(The Truth Revealed),阿拉伯文名为《????? ?????》。原书由印度回教学者拉赫曼图拉·达哈拉威用阿拉伯文写成,并得到了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Abdülaziz,1861~1876在位)的认可。阿文原本于1867年在伊斯坦布尔的皇家出版社印刷,并在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当中传阅。《????? ?????》之后还被翻译成乌尔图语(Urdu)、英语(由乌尔图语转译而来)及土耳其语(Turkish)版本。
据王静斋自述,他于民国元年(1912)在王浩然阿訇家得见此书原本,并“苦心孤诣,节而译之”。[4]而在1914年《回耶辨真》一书卷后,就已经有关于《回耶辨真》一书即将出版的广告。据广告所述,天津文秀斋计划出版的《回耶辨真》原名《回耶二教考》。书的结构方面,卷首有“弁言”、“译例”及“发端”,正文共六章,分别为“论新旧约所括之各书、决定新旧约内种种之变更、决定停止、辩驳三位一体、决定古兰经为真主之言世人之著作难能与之比并打破诸牧师种种之疑窦并决定穆罕默德之口授语悉属可信、决定穆罕默德之为圣并释却一般牧师之谬谈”。[2]此书之后是否出版,今已不可考。而在之后出版的《回耶辨真》,相对于《回耶二教考》,结构和各章节标题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回耶辨真》于1922年由北京清真书报社出版。此书封面由马孟常题名,正文前有马骏“回耶辨真序”、马孟常“回耶辨真序”及译者“自序”,正文后附马魁麟“回耶辨真跋”。此书为作者拉赫曼图拉记录其与范德尔在印度阿克城辩论的内容。辩论的主题为“回”、“耶”两教争论的核心议题。例如,“基督教新旧约上之变更”、“回教古兰经上之废止”、“三位一体”、“古兰经为主降之天经”及“穆罕穆德为先知”等议题。全书按照阿文原本的体例,共分上下两卷:上卷共三章,第一章为“论新旧二约”,下分四节,分别为“述新旧约中各书之名称”、“论新旧约中之各书皆无完全系统”、“论新旧约全书之内容”及“论新旧约全书非藉默示而书成者”。第二章为“指明新旧二约原文之更易(计分三项)”,分别为“改换文词”、“增加文句”、“缩减文句”,另有“基督教徒对于清真教之五项驳斥(附答辩)”、“关于基督教之三考证”及“记事一则”三部分内容。第三章为“论古兰经之废止”。下卷计三章:第四章为“驳三位一体说”,计分三节,分别为“以切实之理想打破三位一体说”、“以耶稣之言打破三位一体说”、“辟基督教徒以耶稣即上帝种种凭据”。第五章为“论清真教中重要问题”,计分四节,分别为“述古兰经确是天经之憑据(附三项说明)”、“释基督教徒对于古兰经种种疑团(附无宗教党对于圣经所发之嘲笑计四十端)”。第六章为“论穆罕默德之为圣并辟基督教徒种种之谤渎”,分两节,分别为“证明穆罕默德之为先知”、“辟基督教徒对于穆聖之谰言”。据王静斋在此书的“例言”中声明,“此书所论趋重和平而以真理为断,原著中激烈之谈概置不译”,[4]说明《回耶辨真》并不是阿文原本的完整译本。他还计划增出此书的第二版,“再于译音之下括以英文原名,以备阅者考证焉。”[4]
《回耶辨真》出版后,便受到了外界的关注。此书于1922年3月发行,也就在当年的3月,便爆发了“非基督教运动”(1922~1927)。当时《哲报》分两次连载了此书第一章第三节“论新旧约全书之内容”,作为该报对于各宗教“无私的态度”之表示。[5]该书也引起了基督教会人士的注意。1935年7月中国穆斯林之友协会第二届鸡公山大会上,传教士A.Rydberg就专门对此书做了评论。[6]
此书后亦被收入《回教典藏全书》。2014年,香港新垸书坊亦出版了此书的白话文译本。据笔者目前所见,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皆藏有此书原本。日本东洋文库亦有此书藏本。
3 《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二书关系考辨
关于《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的关系,学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王静斋的自述,1914年,其时任山东宋庄清真寺阿訇,“译西经‘伊祝哈鲁络汗格(即回耶辨真),历五阅月……本年刊行《回耶雄辨(应为辨—笔者注)录》,我此处女译也。”[3]可能是受这段话的影响,有部分辞书及文章误认为二者为同一本著作。例如,王孟扬在《近代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一文中,在介绍王静斋时,即完全根据王的自述,写道“(王静斋)以5个月期间,克服溽暑,竟译出《回耶辩(辨—笔者注)真》巨著一部,成为近代有名的《汉克塔卜》,而为当时伊斯兰学者所必读,此实为静斋阿訇著述方面的处女作(实际为《回耶雄辩录》—笔者注》),亦阿訇从事一生著作事业之开端。”[7]《中国回族大词典》中“王静斋”条,即认为“《回耶辩(应为辨—笔者注)真》即《回耶雄辩录》。1920年,中文本据阿拉伯文本译成,次年由北京清真报社发行。”[8]根据前文所述,其中文本应于1914年就已完成,但是之后对于译稿做过一定程度的修改。且真正發行时间为1922年3月;《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11:宗教伦理学卷》“王静斋”条,认为其“1914年翻译出版了《伊祝哈鲁络汗格》(译名《回耶辨真》)”;[9]《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王静斋”条写道“《回耶辨真》或译为《回耶雄辩录》”;[10]《中华百科全书》“王静斋”条有“1914年曾翻译出版《回耶辨真》”[11]的描述;学者冯今源在其文章中描述王静斋:“以五个月的时间独自翻译了他的处女译作《回耶辨真》(伊祝哈鲁络汗格),交北京牛街清真书报社发行。按:《回耶辨真》,又译名《回耶雄辨(应为辩-笔者注)录》,上下两函,共6章13节。”[12]以上皆将《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混淆为同一本书。
但是,《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的内容毕竟都关涉拉赫曼图拉与范德尔辩论这一事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学者马景就认为,《回耶雄辩录》为《回耶辨真》原本的前半部内容。笔者通过对《回耶辨真》与其英文版本的比对,认为这种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回耶辨真》英文本名为《Izhar ul-Haqq》(The Truth Revealed),[13]由Mohammad Wali Raazi根据乌图语版本转译而成。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题为“圣经中各书(The Books of the Bible)”。第二部分总题为“圣经文本中的矛盾与错误(Contradictions and Errors in the Biblical Text)”。第三部分总题为“圣经的更易与古兰经的废除;驳三位一体(Distortion and Abrogation in the Bible;Trinity Refuted)”。第四部分总题为“古兰经神圣起源与圣训真实性的证据(Proof of the Divine Origin of the Quran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Hadiths)”,根据与《回耶辨真》一书的比对,英文本中第一部分的内容对应《回耶辨真》第一章中第一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新旧约中各书的内容和名称。第二部分的内容对应《回耶辨真》第一章第三四节的内容,指出新旧约中矛盾与错误之处。在《回耶辨真》一书中,新旧约中的矛盾与错误分别为51条和40条,而在《Izhar ul-Haqq》中,新旧约中的矛盾与错误则分别为119条和110条,王静斋也在文中指出,“彼书(即圣经—笔者注)中之讹错,已于第三节第二款内,指明一百余处之多(译者仅译四十处)”。此部分内容应该属于王静斋口中的“激烈之谈”,所以他有选择的进行了译述。此外,王静斋所说也从侧面证明了《Izhar ul-Haqq》是完整的英译本。第三部分的内容对应《回耶辨真》第一章第四节、第二、三、四章的内容,主要介绍基督教《圣经》中部分经文的更易与《古兰经》中部分“禁令”之废除,以及反驳基督教中“三位一体”的神学理论。第四部分的内容对应《回耶辨真》第五、六章的内容,意在证明《古兰经》为天经及穆罕默德之为圣。
通过对两书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相对于《Izhar ul-Haqq》,《回耶辨真》在内容上有部分删减,但主要内容大体一致,只是在体例的编排上存在差异。《Izhar ul-Haqq》是一本更完整的译本,且并不包含《回耶雄辩录》的内容,由此可见《回耶辨真》也是一本独立完整的译著,与《回耶雄辩录》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关系。而《回耶雄辩录》的原本,据国外学者Avril A.Powell的研究,应是1854年于印度德里出版的《Al-bahs al-sharif fi asbat al-naskh wal tahrif》一书,作者为Wazir al-dins。[14]根据Avril A. Powell在书中的介绍,此书是对当时拉帆二人辩论情形的记录,且文中收录了二人往来的书信,但笔者未见此书原本。但是王静斋在何时何地通过怎样的方式得到此书的阿文译本,又是在何时何地翻译的,还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是两本相互独立的译著,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关系。而作为王静斋早期的两本译著,显然《回耶辨真》更受外界关注。回教学者马邻翼就认为“《回耶辨真》一书,言两教异点甚详,留心宗教者,不可不取而阅之者也”。[15]而《回耶雄辩录》与《回耶辨真》则共同奠定了王静斋此后译经事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根明.民国时期对王静斋译著的记述与评介[J].西北民族研究,2014(9).
[2] 亚布敦拉(印).回耶雄辩录(译例、绪言)[M].王静斋,译.天津:文秀斋,1914:2-3.
[3] 王静斋.五十年求学自述[J].禹贡半月刊,1937(4):109.
[4] 赖哈麦图拉(印).回耶辨真(自序、译例)[M].王静斋,译.北京:清真书报社,1922:1-2.
[5] 赖哈麦图拉(印).新旧约全书之内容[J].王静斋,译.哲报,1922.
[6] What the Chinese Moslem Believes[J] . Friends of Moslems:TheQuarterly Newsletter,1935(3):43.
[7] 王孟扬.近代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A].宁夏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宁夏文史资料第18辑:宁夏回族与伊斯兰教[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198.
[8] 邱樹森.中国回族大词典[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912.
[9] 罗国杰,于本源.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11:宗教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328.
[10] 高文德,蔡志纯.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211.
[1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华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966.
[12] 冯今源.三元集:冯今源宗教学术论著文选上[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207.
[13] Maulana M.Rahmatullah Kairanvi,IZHAR-UL-HAQ(The Truth Revealed),trans,by Muhammad Wali Raazi[M] . Lodon:Ta-Ha Publishers Ltd,1989.
[14] Powell.A.Muslims and Missionaries in Pre-Mutiny India[M] . Surrey,UK:Curzon Press,1993:242.
[15] 马邻翼.伊斯兰教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