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2015-05-30 02:54:59刘明刚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产业化农民农业

刘明刚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快速稳步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增收得到有效改善。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温家宝在答记者问中就曾一再强调: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程度上,“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一直伴随着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相当年份,建国初期依然如此。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强国,农业发展基础依然薄弱,农村人口依然占我们国家人口的最大比例,一定程度上,“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在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协作化、专业化。如何解决这四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农业产业化是一个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的过程,这一进程的完成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各方面的条件予以配合,单靠一家一户是远远不够的,势必要求农业、农民的一种联合,实现这种联合的载体和平台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为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合作制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分配、管理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从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出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速度和效益相统一,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1、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第二、三产业已经积极的去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尽管我们的三农问题较之过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和市场经济依然联系的不是非常的紧密。中国已经加入WTO,按照协议要求,中国的农业关税会逐步降低的,而我们所竞争的对手却是非常强大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之所以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自然条件的因素外,较高程度的组织化在增强这些国家的农业竞争力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重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谋求经营效益为目标,把种、养、加联结起来,把产、供、销等环节串联起来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制。它的组织结构有如一张活动的网,其中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既相对独立动作、相对独立核算,彼此之间又相互协作、有机结合,形成自行调节、自我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经营机制。可见,农业产业化既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机制创新,又是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它既需要专业分工,更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相应的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和依托,那么农业产业化就无法实现。

3、是“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需要提高产业化程度,农村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发挥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协同作用,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有效整合,能够使农户分享到第二、三产业的利润,增加收入,并使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利益。外在的则是为了提高我们国家农业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首要的在于不断保护和强大国内的市场,同时积极投身国际农产品的贸易往来,最终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三农”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建立一个既有纵向联合又有横向联合,由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社有机组成的多功能、多层次、跨地区、全方位开放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势在必行。

二、当前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1.是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认识不到位,引导较少。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施国务院及省、市、县各级政府提出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个别镇乡领导对此认识不到位,缺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一些农民思想保守,满足小农经济,不思长远发展。

2.是服务层次低,规模小,合作领域狭窄。目前,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仅限于一般性的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倒卖、低水平信息引导。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缺乏竞争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利益关系不紧密,无二元分配,无利润返还。科技含量低、浅加工的产品服务比重较大。

3.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1、内部人控制问题。会员民主控制决策的机制尚未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从资金来源看,普通农户由于投人资金少,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差,在组织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发言权有限。2、利益联结机制脆弱。从目前已有的模式看,大多数合作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关系属于松散型,这种松散的合作机制实质上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或者合作互助关系,合作双方并未以产权为纽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3、双重利益目标追求的两难选择。和公司制企业不同的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要对外追求组织整体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对内追求成员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双重目标限制了合作组织的盈利水平,使其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资本积累。

4.是支持其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

资金扶持、业务培训少,税收没优惠,营销成本高,多头管理,标准不统一。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成为制约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瓶颈。信息断层、滞后的情况较突出,阻碍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待续)。

猜你喜欢
产业化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34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