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摘 要:生命教育与德育相辅相成,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开展生命教育是德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的主要表现的分析,提出对策,以期帮助青少年学会尊重、珍惜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德育;青少年;对策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吸毒、艾滋病、自杀和暴力等侵害生命现象而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使青少年们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并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教会其尊重、珍惜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和思考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问题。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德育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
1.学校的高要求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教育者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负担主要表现在: 第一,强调德育为首,但又不加强德育,使学生难以适从。第二,不少学生害怕失误,不敢去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有些学生怕受到成人的责备,不愿在社会实践中去内化道德规范。第三,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对德育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德育方式与生命教育所倡导的对生命个体的尊重是相悖的。
2.注重道德遵从而忽视生命个体的独立性
学校德育培育的是道德遵从的人,而不是生动的生命个体。很多时候, 德育以是否听话作为评价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没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了成为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学生一味地遵从,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学校长期以来不改变这种状况,不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内心不能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做出危害生命的行为。
三、德育中生命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生命教育本应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但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恰恰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对生命教育的忽视是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德育中生命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1.让学生在关爱的环境中成长
对生命个体的承认与尊重是我们进行德育的前提,只有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尊重他们的自由与天性,引导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教育中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将生命本身的活力作为德育内化的动力,让教师发现平时自己认为较差的学生身上的道德的光芒,并在这一点上进行突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扬长处,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让其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让学生在爱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2.采用正确的德育方法
为了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应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方法的正确使用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方法上,教师应倡导个体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德育体系,以充分尊重和发展每个生命个体。
3.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挫折
生命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珍惜生命,勇敢战胜挫折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使命。现实中的诸如学生暴力、自杀事件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对生命的践踏有时正是因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太弱造成的。因此,学校应加强挫折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各种挫折都是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娱、体育等活动,寻找业余爱好,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应付能力,使他们变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也就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四、结语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多彩,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努力使教育回归本源,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每位学生去勇敢拥抱丰富、美丽、积极的生命,进而在享受生命中走向人格的完善,体会生命的真谛,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