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欣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适当开展乐器演奏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乐器进课堂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智力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因为小学生受智力、思维、身高等的限制,所以在选择乐器进课堂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每个人,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对音乐充满好奇,在模仿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年级高低,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美的教育。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和训练,对音符、节奏还没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在此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初步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中高年级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竖笛或口琴引入课堂,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在演奏中可以要求学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用竖笛或口琴把音乐的内容简单的表现出来。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不一样,对学生的要求可适当提高或降低。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歌唱、律动、舞蹈、演奏、即兴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低年级,我们在教会学生教材歌曲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创编一些律动动作,让学生在参与和表现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中高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乐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乐感,从而提高乐器演奏的技能。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乐器,让他们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能以后,把学生进行分类,有歌曲表演、乐器伴奏、伴舞等,利用音乐课堂、文化艺术节等契机,开展文化综艺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乐器进课堂要结合地方的文化特色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因为受乐器规模、价格的影响,乐器进课堂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
在农村,有很多孩子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受师资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不可能学习钢琴等一些高档乐器,我们可以学习竖笛、口琴等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果本地有一些文化艺人,我们可以跟他们学习竹笛、二胡等民族乐器。如果在城市,我们还可以跟一些培训机构学习小提琴、萨克斯等高端乐器。
2.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在乐器进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如江南的丝竹乐器,云南的葫芦丝、北方的黑管等乐器,花钱不多,简便易学,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时间训练,等到一些重大节日,音乐老师可以适当排练组合,分组配器,增强音乐节目的表现力。
三、乐器进课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本身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乐器进课堂不能因为学生演奏水平的差异,随意的中止学生的演奏和表现,我们应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学生的演奏水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在乐器进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