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

2015-05-30 23:51:22郭传火
阳光 2015年9期
关键词:杨杰故障

杨杰 :49岁。中共十八大代表,现任“杨杰讲堂”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被国务院、全国总工会、科技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煤炭工业部、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安徽省政府等单位授予“全国煤炭系统青年技术能手”“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煤炭系统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职工自学成才标兵”“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安徽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安徽省技能大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技能大师”“第二届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2014年11月,杨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12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中宣部确定为“五一”国际劳动节重大宣传典型,并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每当我听到刘欢唱这首歌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杨杰那不断追求风尘仆仆的身影。参加工作30年来,杨杰通过刻苦自学勤奋钻研,先后获得了2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是全国煤炭行业有史以来获得荣誉最多、最高的一位普通职工。30年来,杨杰一路走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可谓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30年,一个人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30年?这是个时间问题。时间没有历史,时间没有前言也没有尾声。时间到底是什么,也许这是一个永恒的谜题。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对哲学家的困扰更甚于对数学家的困扰。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牛顿把时间最终定义为数学上的量。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像定义任何一个实际的事物那样给时间下一个定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杨杰的生命历程来度量时间。因此,不论从自然科学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避免不了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我们如何让每一天具有价值?这也许才是相对于我们来说最具现实意义的时间命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30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杨杰的高度,因为时间存在人们心中的概念是不同的。有的人想的多干的少,也有的人干的多想的少,而杨杰是一边想一边干,这大概才是杨杰成功的又一秘诀。

30年来,杨杰管辖的各类机电设备没有出现一次责任故障,没有发生一起事故影响到矿井生产。凭着对各种机电设备的熟悉程度,杨杰创立了“数字化检修法”,针对故障原因开展数字化检修,事故率几乎降为零,维护成本比以往降低了40%。他所负责的矿井提升等生产要害岗位,连续20多年保持安全生产。该方法在淮北矿业集团推广应用后,每年可创造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累计创效益2000多万元。虽然杨杰身怀“绝技”,但杨杰从不自傲和“垄断”;把技术传给更多的工人,一直是他的工作目标。他还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精心提炼,编写成册,印发给职工学习,还赠送给兄弟单位和职工教育部门作为职工培训辅导教材,成为广大职工的“技术宝典”……

为了更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2009年10月,杨杰在集团公司网站上开设了“杨杰e族”网站,建立自己的QQ群。网站以他的机电专长为基础,以群体成员的智慧为依托,对矿山机电安全、技术创新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网站设置了科技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未解决疑难、e族有约、网上课堂、实用支招、辐射效应、专业论文、最新资讯、工作动向等12个板块。这是杨杰的“绝活复制”的新概念,他把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和技术改造的经验和心得总结成文字材料、制作成形象直观的程序图,放在“杨杰e族”网站上,职工只需按程序或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就能拥有杨杰的“绝活”,既可实现“绝活”复制,又能使更多的青年技术工人快速掌握绝活、绝技,开创了安徽省一名普通技术职工办网站传授技术的先河。

由于各行业精通PLC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严重匮乏,能够进行编程设计的更是凤毛麟角。2010年5月,淮北矿业为了培养矿区现代工业PLC控制技术高技能人才,创办了以杨杰的名字命名的“杨杰讲堂”,填补了全国煤炭系统PLC等现代工控设备实训空白,受到煤炭协会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的肯定及高度赞扬。于是,杨杰在这个崭新的讲堂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培训生态”的培训理念,创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逼真现场教学培训”模式。授课中,为了让学员们学到真本领,爱琢磨的杨杰依据长期实践经验,分步骤循序指引,使一个初级技术工也能很快学会迅速找准、解决故障点,实现“一招制胜”。可以说,杨杰这种“理论实操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方法填补了全国煤炭系统该教学法的空白,让现场人员对PLC系统能摸、程序能编、能试、能修、能改,快速判断处理故障,有效降低故障率,克服了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快而培训滞后、培训后的人员不能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状况,实现了理论实践培训与现场处理故障能力的“无缝对接”,使培训人员“学之能战,战之能胜”。

杨杰就像一根点燃的蜡烛,照亮着一批又一批前来求知的学员,为淮北矿区乃至安徽煤炭工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职工队伍,为国家能源工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杨杰讲堂”已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278人,56名技师晋级为高级技师、78名高级工晋级为技师、257名中级工晋级为高级工;有50多人次在省、市、集团公司的各种技术比武中摘金夺银。在淮北市和淮北矿业集团组织的3次技术比武中,前三名均是“杨杰讲堂”的学员。

30年来,杨杰实施大小革新项目200多项,其中13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11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1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两项刷新全国纪录,两项填补全国煤炭行业空白,两项获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创造经济效益8650多万元。

“杨杰讲堂”集实训、竞赛、科研等多项功能,成为安徽省唯一的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训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安徽省等荣誉称号。下面,让我们循着杨杰的人生历程,沿着他走过的道路,去发现一名普通工人如何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的轨迹……

时间倒回30年前

记忆有时模糊,时间却永远是精准的。随着时间的倒数,我们的镜头定格到1984年。

杨杰长身体的时候,贫困的生活没能给他足够的营养,而正当他渴求知识的时候,窘迫的家境又让成绩优秀的他过早地踏上了工作岗位——尽管杨杰不情愿,也只能接受。于是,17岁的杨杰进矿当了一名副井绞车司机。在绞车房里工作相对于煤矿其他工种来说是既干净又舒服,但杨杰却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个看似平凡岗位的责任重大。 从此,他有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决心成为一名优秀的绞车司机,他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目标: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还必须熟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等。然而,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面对“天书”般的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图时呆了,以前学的那点儿知识太贫乏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他并没就此退缩,却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自学计划。

当时杨杰住在集体宿舍的顶楼,没有隔热层,夏天闷热难耐,蚊虫叮咬,他就躲在蚊帐中看书;冬天寒气逼人,没有取暖设备,时常被冻得手脚不听使唤,他就用被子裹住腿坐着看书。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贪玩的年龄,年轻伙伴总来找他去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条“闲谈莫过三分钟”的条幅贴在了他的床头上,为此得罪了不少朋友,也引来了不少的讥笑,玩伴们不理解——你一个初中生,再玩命地学又能学出啥名堂?简直就是自找苦吃,“脑子不正常”。杨杰硬是耐住了学习的寂寞,每天下班后,别人打扑克、泡歌舞厅、下象棋、看电视,他却一头扎进书里自学。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杨杰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和二十几本矿井提升方面的专业技术书籍,记下了数百个电子原件符号和电路图,同时还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班时,杨杰认真观察、虚心求教,主动向师傅、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把他们的一招一式熟记心头;检修时,杨杰还忙前忙后地跟着看、帮着干,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同事们都称他为“编外检修工”。

一次,为了弄懂液压系统图,杨杰一点点地看,一点点地琢磨,直到把那张图纸印进了脑子里,对每个元器件的结构、功能都明了于心时,沉浸在兴奋之中的杨杰才发现六个多小时过去了,自己下了早班还没有吃饭,肚子已经开始强烈地提抗议了……

一个冰天雪地的冬日,杨杰上班时遇到了一个“拦路虎”——提升机电控原理图的闭环控制部分看不懂 ,他百思不得其解,周围的师傅也爱莫能助。一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杨杰,下班后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找书,一口气找了十多本资料书。他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吃饭,拿起书一看就是五六个小时,直至室友熟睡的鼾声把他惊醒。他抬腕看表时,发现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半了,他端来一盆水,准备洗洗脚坐在被窝里继续看。当他一只脚踏进盆里,一只脚还在盆外的时候,却被《自动控制原理》中“闭环控制”吸引住了,他满脑子都是公式、参数、运算符号,都是电控原理图。看了这本书,又看那本书,正当杨杰沉浸在解开疑团的喜悦之中的时候,突然间,他被上早班的室友的闹铃声惊醒了,他抬起头看见天已经快亮了,这才发现自己的脚已经泡了一夜,那只脚早已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僵硬发木,半天都没有知觉。天亮后,杨杰仅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整个电控图默画出来。当杨杰一拐一瘸地到单位时,同事们知道真相后,都讥笑他是“脚踏两只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杨杰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参加工作仅两年的他就在全局第一届职工技术比武中夺得了本工种的第一名。杨杰获得第一名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却激发了他当第一的梦想,也更加增强了他的自信:我脑子不笨,只要肯学,我不比别人差。1990年在全局第二届技术比武中,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蝉联了绞车司机工种的冠军。当年,杨杰又参加全国第一届青年职工技术大比武,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被中煤总公司、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煤炭系统青年技术能手”称号。

要想掌握一门知识,就必须下苦功夫学习,而学习的捷径就是勤奋,智商是不可改变的,唯一可操纵的就是自己努力的程度。所有追求成功的人,学习的过程几乎都是相同的。

杨杰参加工作仅仅6年,各种荣誉就接踵而至,乍看上去一帆风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似乎铺满了鲜花。然而热闹的背后,对目标的追求过程,却充满着各种令人沮丧和失望的磨砺,杨杰承受住了,坚持住了。在这7年当中,杨杰不但啃完了全部高中课程,而且还参加了全国成人统一高考,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信念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可以推动你去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逐渐明白:生命是一艘巨轮,只要信念不沉没,就会永远破浪前进,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

时间是检验生命价值的标准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支付好时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了。然而,很多人总是在黄昏来临之时感叹自己又过了一天,“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可是,却从不反思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究竟有没有价值?总是想还有明天,还有后天,还有后天的后天……时间对杨杰来说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似乎他每天都要像海绵一样竭力吸干知识的水分。

函授学习的四年,让杨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极大地提升了业务水平。 在读函大期间,他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更加刻苦钻研技术。每学期有一个月的脱产时间到合工大参加面授,他努力把书本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上来,并利用面授的机会,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一些想法向教授们请教,从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愈来愈精。

1992年2月份的一天,朔里煤矿主井电控系统发生了故障,被迫停机。主井每停一小时,就意味着企业损失15.6万元,技术人员查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能找出原因。现场领导很着急,于是把下班在家的杨杰找了过去。杨杰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得知一到减速点就掉安全阀。于是,杨杰仔细对牌坊深度指示器进行观察,他想已经排除了电气上的逻辑控制,是什么能让减速与掉安全阀联系起来呢?杨杰大脑高度运转,经过周密细致的分析,加上他对过去疑难杂症电气故障的处理经验,他果断地判断是减速打铃造成的。在场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不相信,因为打铃与安全回路没有任何联系,杨杰说出了他判断的经过:既然大家已经从电气逻辑上检查了一遍,安全回路与减速打铃又没有任何电气上的联系,但实际情况它们又确实有联系,那这个联系只能是由于铃与安全回路过卷开关均安装在同一牌坊深度指示器上通过振动传递影响造成的。经过对过卷开关检查,发现确实是开关已有缺陷,当减速打铃时打铃的振动通过传递使已有缺陷的开关误动作,造成安全回路掉电。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于是,不到十分钟就把故障排除了……

为了更好地研究探讨故障的原因及排查故障的方法,杨杰还提出了要与故障交“朋友”。在实际工作中,杨杰每次排除故障后,都及时总结经验,对设备名称、故障发生的日期、现象、部位、原因、损坏的电器元件、修复措施及修复后运行情况等做好记录,及时对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故障规律,总结出一套快速排查的方法。杨杰因此被同事们赞誉为“故障快速探测仪”。

朔里矿是一个原设计产量为60万吨的矿井,1994年矿里提出了生产原煤185万吨的奋斗目标。主井提煤系统虽经多次技术改造,仍难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一旦出现故障,必定影响全年原煤产量的完成。怎样减少主井提煤系统故障的发生呢?又怎样快速查排出现的故障呢?杨杰和同事们一头扎进技术攻关中。杨杰在深入分析以往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查阅了《电气故障诊断与分析》等十几本专业资料书籍,以矿为家,吃饭到矿内食堂,每天钻研到凌晨两点。经过近3个月的攻关,结合朔里矿的实际情况,杨杰归纳出了“矿井提升系统常见故障排除100例”,并创立了“矿井提升系统故障查排多维思维法”和“原理法”“逼近法”“状态比较法”“参数法”“故障树法”“逻辑图法”等6种“故障快速处理法”。当杨杰的先进操作法应用时,连天加夜在矿里攻关的杨杰整整瘦了8斤。特别是杨杰的“多维思维法”的推广应用,把故障查排时间缩短了30%左右,每年可多提煤一万多吨,当年就创造了提煤195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刷新了提煤能力的全国最新记录,填补了全国煤炭系统这一操作方法的空白,并在全煤系统推广使用。此后,杨杰又创立了提升设备“数字化需求动态检修法”,这一先进的操作方法,使主井提煤系统故障率几乎为零,填补了煤炭行业提升设备相关检修方法的空白。该方法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后,创效高达2000多万元,也为其所在的朔里煤矿连续12年保持“部级高产高效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杰处理电气上的疑难杂症软故障确实很多。20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9点11分,副井正在交窑下全矿夜班职工的时候,提升机运行到离上井口还有96.3米的位置突然掉工作闸敞不开,制动油压为零,提升机不能运行,下井的罐笼内有26名工人,上井的提升罐笼内有13名工人——39名工人被突然困在井筒中,没有办法与他们联系,他们也没有通道能上来或者下去。大家急得团团转,一个个束手无策。

处理电气故障的高手陆续来了,井口慢慢围满了等待下井的职工,人们带着惶恐的口气议论:出事了!要是不能快速处理电气故障,39名被困职工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机电科及矿领导也很快到达副井车房,值班电工及陆续来的高手满头大汗地查看安装图纸及提升机运行程序梯形图,现场气氛越来越紧张。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什么时候能排除故障?井筒中39名工人什么时候才能平安上来?

过了半个小时,技术人员终于找到了故障点:可调闸模块没有输入信号!也就是4D/A模块的CH1没有输出,通过笔记本电脑查看数字量转变为模拟量的PLC中的D150(它的数字量经过4D/A模块的CH1通道转变为模拟量)数据变化正常,这样可以判断4D/A模块的CH1通道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几个办法:一个是更换4D/A模块,但该模块前几天调用到别的矿了,还可以通过机电处调有其他矿井的4D/A模块来用,这样最快也得两个小时以上,还有一个办法改编程序,先把4D/A模块CH3通道的092控制线(用于观察仪表,不作为控制用)拆掉,再把4D/A模块CH1通道的214控制线拆掉并压在4D/A模块CH3通道上,外部控制线改变用不了两分钟,关键是PLC中的程序要同步改写,提升机程序是煤矿所有电控中最复杂的,也是所有提升机电控厂家技术保守的核心。当时现场的人不要说改写程序,就连能看懂程序都是凤毛麟角。怎么办?请厂家派技术人员过来,时间将远远超过两个小时,这个方案不可取。可是,如果再延长时间不能处理故障,那就要采取应急预案,汇报集团公司,采取特殊措施从井筒中救人。这样一来,全矿正常生产将被破坏,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将造成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就在这关键时刻,领导联系上了正在市里开集团公司职代会的杨杰。杨杰说程序能看懂,他可以改写。同时,杨杰也把他的顾虑说了出来:过去他从来没有改过厂家程序,厂家出于技术保密也从来不允许用户改写他们的程序,并申明谁动程序出事故谁负责,所以厂家程序一直是禁区,更何况改的又是程序中的最核心技术。领导说不要想那么多,改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方案。于是,杨杰火速赶到矿里,凭着他对提升机电控梯形图的深刻理解,几分钟就把程序改好,提升机又能正常运行了。现场爆出雷鸣般的掌声。被困的39名矿工终于安全地走出了罐笼……

2007年8月份,朔里矿停产检修,对井下中央变电所20台高压开关柜进行技术改造。改造时间只给20个小时,如果时间超过,矿井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矿井被淹。要知道,停产检修,井下虽然不生产,但涌水量并不因为不生产而减小,改造时间也是根据井下涌水量确定的,也就是说20个小时后必须正常供电,否则涌水必然会把矿井淹掉。由于改造前期工作准备得充分,改造基本上按照预定时间完成,最后留剩余时间给厂家技术人员调试运行。然而,问题出来了:井下中央变电所总进线高压开关柜送不上电!厂家技术人员慌忙按照接线安装图及原理图全面细致地检查了几遍,也没有查出任何问题。随着井下水仓水位的慢慢上升,所有检修人员的心都在快速地跳动:一场可怕的灾难,正在一步步地逼近……厂家技术人员紧张得直颤抖,地面领导也异常着急,因为再不能处理好,就必须要向集团公司汇报,并启动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领导把电话打给正在改造现场的杨杰,让他想办法解决。杨杰此时也十分犯难,他知道厂家派来的技术人员是最好的,而且他们对自己的产品也了如指掌,他们排查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查出故障点,而自己根本就没有看过设备接线图及原理图,他一时也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杨杰努力叮嘱自己镇静,深呼吸,不能急。他仔细回想厂家处理故障的过程,凭直觉,他感到这又是一个靠图纸不能排除的疑难杂症。想到这里,杨杰把厂家的图纸拿到手中,询问了厂家技术人员查过的所有控制线路及电气元器件,杨杰判断肯定有控制点没有在图纸上标出。厂家技术人员按照杨杰的判断,又仔细检查一遍,果然发现了一个预留控制端口在图纸上没有标明。

就在故障处理好的那一刻,观察水位的人员也慌乱地喊出水快要淹没泵房了——真是太悬了!此时此刻,听到井下主排水泵开起来的声音,原来感觉噪声的水泵运转声,现在如同天籁之音。当杨杰上井后,西坠的夕阳照得他身上红彤彤的,此时他的心里也是红彤彤的,暖融融的……

“我一直认为,工作中的难点就是创新点。”杨杰说,“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工作,经过创新,其实都可以做出改变并节约成本,产生经济效益。”

2013年,杨杰带领团队研制的煤矿风井“DNZJGS-01型多功能智能静压供水控制装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直接减少4个人用工,适应了企业减员提效的发展需要。这一装置制作利用矿上的废旧闲置备件,成本不足一千元,安装应用后,实现了井下供水控制自动化及无人值守。经集团公司推广应用后,每年可节省300万元费用,这项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30年来的学习创新的实践中,杨杰深刻体会到:不管一个人的文化起点有多低,不管你工作的岗位条件有多差,只要你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并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为之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永远坚信自己:从现在做起,从零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只要坚持不懈,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并且,永远要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时间这个名词所派生的定义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杨杰这30年持之以恒地通过自学,终于达到他人生的高峰。杨杰准确而高效地把握了自己的时间,从不浪费时间,把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发挥到极致,并让其辉煌灿烂、灼灼夺目……

时间的经纬度有没有一个夹角

如果时间也有经度和纬度的话,我们可以设想它有一个夹角——相对于一个事业成功的人来说,这个夹角从不大于90度。在这个夹角被分割下来的,就是少之又少的家庭生活。事实证明,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的时间投入到家庭生活是少之又少,杨杰当然不能例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着不同的消磨时间的方法。有的喜欢钓鱼,有的喜欢打牌,有的喜欢运动,杨杰喜欢读书,喜欢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因为只有在解决难题和攻克困难的过程中杨杰才能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自学,杨杰曾写了一个“闲谈莫过三分钟”的条幅贴在屋里,既为了礼貌地谢绝朋友,也是为了自我砺练。由于杨杰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自学,使他的工作表现越来越突出,因为突出又诱发了他更多的工作愿望,也带来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于是他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就越来越多——对工作上的承诺增加了,而在家庭、生活方面,投入的时间和承诺就会削弱和减少。这是许多劳模的共性,也是一个劳模对企业的忠诚,工作上的敬业,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2004年,朔里矿选煤厂的主要生产设备“308进口重介泵”因处理能力小,经常堵泵,严重影响生产。矿上把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了杨杰。

杨杰知道308重介泵是澳大利亚进口泵,自2001年投产以来,已有部分备配件损坏,由于进口备配件进货周期长,造成带病运转,经常出故障。杨杰和他的同事们接受任务后,就四处收集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大家提出采用国产的10/8沙砾泵替代进口泵的方案。杨杰迅速与厂家取得了联系,连夜写出了更换国产泵的报告。然而,机电科技术团队对方案进行仔细论证后,发现更换国产泵,地脚尺寸不对,基础必须重新打,设计、安装,周期至少一个月,将影响经济效益600万元,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杨杰的兴奋情绪冷却下来后,他不甘心:假如能更换国产泵,10/8沙砾泵售价10万元,仅是进口泵的五分之一,而且更换配件容易,维修方便,这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于是,杨杰和大家讨论交流,反复修改方案,直到天色黑了下来,始终没能解决问题。下班的时候,他郁闷地叹了口气:“唉,活人咋能叫尿憋死!”

办公室距离杨杰的家不足500米,每天轻松地来回几趟,对于杨杰来说也是一种休息。今天他却觉得这段路是那样漫长,脚步越来越重,心情越来越沉,他把头埋得很低,遇到熟人也不打招呼。一进门,妻子正好端了饭菜从厨房出来,体贴地说:“赶快吃饭吧。”杨杰没应声。此时,他一脑子国产泵、进口泵的事,没有听到妻子说的什么,径直进了他的小书房。他一边冥思苦想,一边画起图来,全忘了吃饭的事。妻子是洗煤厂的工人,她知道杨杰的难题,非常理解地悄悄把门给他掩上,推迟了开饭时间。过了一会儿,只见杨杰起身出门,飞快地下楼,一口气跑到洗煤厂,围着308电机反复地测量地脚。倏地,他振臂一呼:找到办法了!

等杨杰从矿里兴奋地往家走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吃饭……

经过杨杰等人和厂家的努力,终于在原泵地基、底座不动的情况下,安装了国产泵,安装工期也由一个月缩短为4小时。

杨杰有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她欣赏丈夫对工作的那种执著劲头,崇拜丈夫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她理解杨杰,从不抱怨他,默默无闻地承担着家务。杨杰颇为感激:“我娶了个好妻子,她对我的支持太大了……”

杨杰每天起早贪黑,来去匆匆,没有时间跟邻居聊天打牌,甚至连住在一栋楼的邻居都认不全。有一天,杨杰下班回家,在矿里经常见面,一起住了几年的邻居竟然问他:“这几天你怎么天天到这栋楼来,找谁的?”

杨杰被问得愣了半天,才笑着说:“我就住在这里,咱是邻居啊!”

邻居惊讶地上下打量杨杰,根本不敢相信他们竟然是同住一栋楼的邻居:“那,怎么从没见你下楼遛过?”

杨杰还真没有在居民楼里认真地逛过,他生活中的交际最多的就是到他岳母家。有时候亲戚聚到一起喜欢打打牌,只要喊一声,连病殃殃的都马上来了精神,他却从来不受诱惑,只管低头读自己的书。时间长了,大家都认为他有点儿怪,谈笑间也常对他的生活方式流露出一种同情来。可是,杨杰却非常坦然,觉得读书同样充满了乐趣,他说:“有时看一本好书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尤其对长时间困扰的问题恍然大悟的那一刻,比买彩票中奖还兴奋呢。”

是的,爱学习的人总是把时间当作好朋友,啥时候也不为打发时间发愁。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杨杰的生命里始终有对工作的热忱和对生活的激情,所以他才勤奋好学,自我超越,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事实上,工作与家庭之间没有人为的界限,关键是把握好度。杨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够合理、和谐地分配和掌握好时间,从而获得了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双赢”。

时间没有尾声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这简单又复杂、快乐又光荣的30年,对于杨杰来说,只是他生命中的一段旅程,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去计算和评估这30年来的得与失,但是他所创造的价值和经济效益,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尤其是“杨杰讲堂”所产生的效能……

作为身怀绝技的“技能大师”,杨杰深知先进技术只有被更多的职工所掌握,才能焕发出更大的力量。他甘当“人梯”,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通过“杨杰讲堂”这个实操培训平台,用自己所创立的“杨杰培训法”催生了大批业务技术骨干。“杨杰讲堂”自创办以来,采取批量化、集中孵化式实操培训,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安全力和创新力。5年来,“杨杰讲堂”先后承办了淮北市、淮北矿业及本矿各种技术比武6场次,开展科研攻关71项、技术交流和服务56次,培训技能人才1278人次。PLC是现代工业控制的高端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设备和师资,送出去培训,费用高,每人次培训费要在两万元左右,1278人次送出去培训,约需2556万元的培训费。然而,经过“杨杰讲堂”的培训,所需培训费用只为41万元,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培训经费2515万元。

“杨杰讲堂”的创办运行,起到了极强的正能量示范激励效应。激发了广大员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立足本职、积极进取的热情,增强了职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带动了一批技能员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也弥补了职业技能院校远离现场的弊端,节约了社会资源。“杨杰讲堂”声名远播,吸引了全国30余家大型企业、大专院校、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同志来指导调研参观,极大地提高了淮北矿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由此,我们可以断言:杨杰参加工作30年来,他从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他每天都在学习,并且每天都在帮助别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时间的价值,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楷模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应该推崇的“杨杰精神”: 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进取精神,立足岗位、踏实苦干的敬业精神,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

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更多地涌现出杨杰这样的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职工,那该将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总之,通过对杨杰人生的观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以生命为载体,担当起时间雕刻家的重任,让时间具象化、生动化,最终把创意的“时间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常言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我们一起挖掘时间的意义,在具体而可感触的时间经纬度里创造生命的价值——是的,我们在路上,我们永远在路上!像杨杰那样,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为了不安分的心,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

郭传火:男,回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目前在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工会工作。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五百余万字,主要著作有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当代试婚潮》《中国保姆》《走向辉煌》和辽宁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扇面珍藏》,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画小品收藏与鉴赏》《古砚收藏与鉴赏》等。代表作《汪洋中的安徽》荣获“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1991年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

猜你喜欢
杨杰故障
Longitudinal conductivity in ABC-stacked trilayer graphene under irradiating of linearly polarized light
Nodal superconducting gap in LiFeP revealed by NMR:Contrast with LiFeAs*
故障一点通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故障一点通
故障一点通
故障一点通
江淮车故障3例
装病的老爸
三月三(2015年2期)2015-02-05 16:35:49
神奇的菜
三月三(2014年3期)2014-03-13 11: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