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养成习惯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种是强制性的养成习惯,结果是习惯形成了,同时强烈的反叛心理也间接形成了,既有利也会有弊。还有一种是暗示,可以养成习惯,还可以对暗示源产生亲近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学习,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学会的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學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就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课文,听一听课文录音带,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充分运用这些资料和图片,并在学习中加以消化。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就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所教的学生就能在一开学就进行期末考试,考的成绩还非常好。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想方设法营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使其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形成技能。
1.课始激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学生能否全程参与整堂课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兴趣。一个好的导语,往往能迅速激起学生探奇觅胜的情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课中引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乐于探究,并有所收获。释疑引趣,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绘画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3. 课后延趣
兴趣不仅能激发求知的欲望,而且能活跃思维,保持学习的持久性。这种课后延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但增加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的情趣,而且有助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二、自主质疑,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能动地进一步探究问题,才会有所发现,并且主动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 课前设疑,促使自主发现
我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按照课文提示或预习提示,让学生借助语文工具书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动手搜集有关学习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辅助学习。预习,有利于生成和发现。
2. 课中质疑,鼓励探究钻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过:解放小孩的嘴,有问题要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语文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他们有价值的提问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打开他们钻研探究的思路,促使其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去发现和生成。这样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在自主之一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课后存疑,自主拓展
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深层次的疑问,这将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扩展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加他们语文实践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需要通过学生自己课下博览群书,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去解决,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拓展了知识领域。
三、亲身体验,求取真知《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就阅读教学而言,不因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的空间,促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真知。
总之,语文教学要做到趣、活、真,把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意识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语文教师应充当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