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生态城市规划为理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试图从全新的生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诠释环境艺术设计,建构其新的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设计法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们的环境建设,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室内外环境,而是综合的生态环境系统。而环境艺术设计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段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对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设计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造物而派生出来的概念,无论是远古时代还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都要生存和发展,这样就离不开造物活动。这种造物活动也是调节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活动。从过去到现在,设计一直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
二、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意识到人是环境中的主题,而环境设计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创造适当高度的精神生活品质,优化生活环境的质量。即服务于人的、以人为本的设计。通过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使人在环境空间中既满足使用要求、舒适美观、宜人的环境氛围等又能满足生理、心理需求,最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本性原则并不排斥与自然的结合,人本性与自然性在很多时候是有冲突的,但最终应是融合的。
(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生物圈和技术圈都作为人類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一时性的利益必须服从长远的、持续的利益。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将环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大于它各部分和的系统。对环境设计的自然、生物的和文化这些重要因素进行安排和协调,研究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以便通过人的设计与管理,使总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能源、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
(三)生态原则。人类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自己对生存环境的更高追求,但是过度无序开发和毫无节制地滥用导致了对自然的破坏。地球上有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要实现人类的生存与延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就是设计中所要把握的生态原则。全过程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使人工环境有纯消费型向可循环型转变。
三、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与能源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高难技术的设计手法,新颖材料的使用,崇尚机械美学,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设计形式美仍然作为设计的第一原则。某些设计作品试图表现高科技成果的运用及与前沿科学的结合。
(一)高技术。高技术倾向建筑师主张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这些与当代高技术的指向一样,都是指相对于一些常规技术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出现的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设计方法等,它们为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当代建筑师偏爱高新技术、工艺和材料,对技术创新有乐观的精神和高度的敏感性,擅长把现代因素与时代精神进行有机地结合,体现出了高技术旺盛的生命力。高技术生态建筑强调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共生,虽然高技术生态建筑造价比较昂贵,但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却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的运行费用,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是相当经济的。
(二)低技术。低技术手段指从本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出发,重视地方传统文化和习俗,采用低成本、低造价或是造价适当的技术组合与材料进行建筑创作。这些建筑师强调对技术的地方智慧的关注,投身于整个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之中,努力探索地方特有的重要经验和传统技术,运用较低的技术含量,使用当地材料,用科学的、客观的衡量手段,如最终效益、造价、能效等,与地方的自然环境、地方的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结合,以其造价低廉、注重民俗习惯、适宜地域气候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这种技术观为其它有地方传统文化的国家提供了某种理论上的参考。
(三)中间技术。先进的工业文明技术,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交通手段,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密切了人们的交往与协作。然而,工业文明的生产技术方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给自然、社会和人的存在造成了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影响。而低技术又被古老、低效率的设施和传统的工艺包围着,另外利用传统技术建造的房屋在大城市发展中受到很多限制,即如果一直保持旧的价值观,建筑要发展,机会非常有限。于是,人们开始对之进行反思,继而出现了替代双重结构技术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中间技术。中间技术最早是一种介于先进技术和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它与传统技术相比,效率要高得多;与先进技术相比,要经济得多。中间技术主张采用小型技术,满足人的真正需要,符合于人的情感需求;主张同时使用非再生性资源,以便对资源进行多次利用和综合利用,以求最小限度地干扰自然。这种深刻的生态思想和人性原则,对一些西方建筑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姜同劲,江苏博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