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锋
赏识教育唤醒“调皮学生”
1992年南京市中考前,一个关于提高南京市六城区小学男教师比例的文件生效,经六城区20多所中学选拔出来的三十多个应届初中毕业男生来到了陶行知校长创办的晓庄师范,参加了综合素养的面试选拔活动。这三十多个男生中的二十二位,有幸成了晓庄师范招生史上、唯一的一届没有参加文化考试就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晓庄师范的面试教师并没有想到,来自建邺区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的我,是一个十足的“叛逆小子”——上课未必百分之百地认真听讲,作业也未必百分之百地按时完成,凭借自己的一点点小聪明,勉强排上班级的前六名。平时喜欢在班上搞一些恶作剧,不是玩坏了学校的乒乓球台,就是让某个同学头上粘了点大大泡泡糖,甚至还会给老师带来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进入晓庄师范后,第一天军训我就因为摇晃学校操场上的摸高架被教导主任点名批评。
说实话,如果仅仅是靠自己的成绩,我根本无法进入晓庄师范学习。当时南京的中考满分是640分,考生要想得到晓庄师范的垂青,至少要考到545分以上。而命运就是这样,从未想过当老师的我,竟然踏上了晓庄师范这片润泽人生的土地,而我的人生就这样被改写了。
入校后的第一学年,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倒数第四,好在当时晓庄师范评定一个学生升学情况是取一学年考试成绩的平均数,这次没有考好,还要看下一个学期的考试成绩,两次考试的平均分将是最终成绩。第二学期伊始,我首先向班主任申请坐第一排。当时我的身高已经达到了一米八一,我坐第一排对别人会不会有影响呢?但是班主任考虑到我的成绩,还是同意了我的要求。或许是因为坐第一排的原因吧,在一节代数课上,我比较完整地回答出了老师提出的问题,那位教代数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夸奖了我一番,而且第二天继续表扬我作业非常认真,进步很大。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学习好,是光荣的”。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赏识教育”的结果,我这个“后进生”正是在晓庄师范的诸多老师点点滴滴的“赏识”中,开始了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的生活的。在这里不能不提的是晓庄师范体育组的几位老师:钱达锦、曹钰、刘彦龙、郜斌、解祥梅等,在体育课上他们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他们用体育教学告诉我:教学中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学习成绩节节攀升,从全班第49名考到了第29名,从第29名考到了第17名,从第17名考到了第9名,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我还先后在学校田径场上多次打破校纪录,成为一名“特长三好生”。再后来,我顺利考上了晓庄师范的大专文科班,为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奠定了基础。
同伴互助唤醒“蹩脚老师”
1997年,我被分配到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工作。工作第一年,我除了教一个班级的语文之外,还担任全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少先队大队是“全国红旗大队”,而且我的前任谢钰键老师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已经被提拔为学校的校长助理,这些都让我倍感压力。时任石鼓路小学校长的林燕敏校长也提醒我,少先队工作是石小的旗帜之一,队旗务必要高高飘扬。因此,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是放在少先队工作上的,对于语文教学的钻研少之又少。
工作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内部开展校内选拔课,每个老师独立备课,参加竞赛,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当时南京市建邺区赫赫有名的“五四杯”赛课。我选择的是《倔强的小红军》一文,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进行了认真备课。但是,当我真正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教学思路完全没有预设好,一个个零碎的问题让学生变得紧张而胆怯,课堂上不断出现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不时出现冷场现象。于是,我疲于一个又一个的补充说明,一个又一个的提问、回答……好好的教学内容被我分解得支离破碎,下课铃响起的时候,我才上了一半内容,我知道我上砸了。下课后,当时还是同事、现在已经是特级教师的李琳老师遇见我安慰我说:“小伙子上得不错,第一次上公开课能上下来就不容易了,后面好好努力啊!”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说得我心里又暖和了起来。现在回忆起自己的那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我“目中无人”,根本没有把学生的需要放在心上,那时的我真算不上是合格的语文教师。
1998年,又一届建邺区“五四杯”选拔赛开始了,我们上课的内容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这次预赛不容有失,于是我精心地梳理教材、研读文本,并翻阅了大量的关于冯骥才的资料,以及他写这篇文章前前后后的故事。另外,我还向多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告诉我教师上课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对教材的处理、重难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的驾驭,尤其是把学生学习的情趣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一个老师要真正放在心上的。教学中,在处理“绿蔓”这个词语的时候,我找来了一张大大的铅画纸,用绿色颜料画出“绿蔓”,让学生模仿珍珠鸟钻进钻出、依依不舍地告别作者、回到自己的窝中等一些动作。这个小小的尝试让学生兴奋不已,无论是表演还是朗读,学生都情趣盎然。尽管由于课堂驾驭的经验稍显不足,没有得到校内赛课的第一名,但由于我准备充分、预设精当、课堂气氛活跃,还是让大家眼前一亮。正是这次上课,让我逐步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风格。时至今日,我的课堂上依然是书声琅琅,笑声爽爽。
2002年,在时任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杨新富老师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苏教版三下《恐龙》一文,参加建邺区的优质课评比,最终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我第一次拿到区一等奖的好成绩。课前,我翻阅了南京市图书馆所有关于恐龙的资料,购买了关于恐龙的影碟回家研究、分析,最终敲定了“感悟特点,揣摩写法;视频配音,训练读写”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注重恐龙写法的指导,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课文中描述的这几种恐龙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最能体现这种恐龙形态特点的词句划出来,再细细地朗读、品味。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
师:把你品味到的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先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
师:你们对哪种恐龙最感兴趣?
生:我最想说说雷龙,它的特点是两个字:大、重。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从“庞然大物”这个词看出雷龙非常大,通过“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感受到雷龙非常重。
师:你体会得很好,能把它这种“又大又重”的特点读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中描写雷龙的文字。)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他的观点吗?
生:“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也是写它很重。
师:那这里的文字是如何把它“重”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的呢?
生:这里作者是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师:三年级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理解,真的不简单,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学生读,教师指导全班集体朗读。)
随着教学技艺不断成熟,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课堂风格逐渐形成,我在南京市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中也慢慢崭露头角。2005年,我非常荣幸地代表建邺区参加宁、苏、常、锡四城区会课活动。这一次上课的内容,我选择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片段《三借芭蕉扇》。当时正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之时,“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语文教学成为大家的共同关注点,于是,在当时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主任吴胜平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为导向”、以“体现神话小说为特色”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经历了一次非常精彩的“神话之旅”,上课末尾的一段原文评书展示更把教学推向了高潮。这次教学得到了与会老师和领导的好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1年,我代表南京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朗读、粉笔字、才艺展示、课堂教学、知识问答五个项目,一百多天的准备,让我成为南京市又一个特等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我充分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关注书写习惯,关怀学生成长,关心学生素养提升,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快乐成长。至此,我想我摸到教语文的路了。
润泽童心唤醒“快乐人生”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空间。多种因素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通过课内外的各项工作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取得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呵护儿童、润泽童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2009年秋天,我在一次区级公开课中借班执教《诺贝尔》一课,当我给学生介绍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时,有学生提及现在诺贝尔奖的奖金合一百多万美元,突然一个学生当着全体听课老师的面冒了一句:“这么多钱啊,要是给我就好了!”顿时现场一阵哄笑,而听课老师都把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看我如何面对这个有点尴尬的场面。此时,那个学生仿佛已经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满脸通红,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我请这位同学站起来,微笑着对他和全班同学说:“孩子们,这位同学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中国籍的人获得诺贝尔奖,如果这位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这一零的突破,作为他的老师和同学的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让我们预祝他获得成功!”全场掌声雷鸣。“当然,要想获得诺贝尔奖,首先要了解诺贝尔奖的来历和诺贝尔的事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我不能说这个学生将来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与其对这个学生发一顿脾气,倒不如给予他需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在《一盏一盏的灯》一书的序言中这样说:“教师不是春蚕,也不是红烛,更不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是一盏灯,一盏明亮且引导学生的灯。只有先照亮自己,成为发光的思想者,才能照亮课堂,照亮他人。”因此,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还要为学生发展指引方向。
奖励,是引导学生追梦的翅膀。学校的一位同事要到外省赛课,我提醒她要带些礼物去。她有点疑惑:“带什么?巧克力吗?你是让我‘贿赂学生?”我笑了:“当然不是贿赂。你是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文化的事物,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热爱语文和生活。我建议你到夫子庙买点雨花石带去……”后来,这位同事的课上得十分成功,她给每个学生赠送了一枚雨花石。事过数月,她竟然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老师,您送给我的雨花石我一直珍藏在自己的抽屉里,而且您给我们上课的每一幕也都镌刻在我的记忆里。今年暑假,我和爸妈商量好了,我们要到南京旅行,我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秦淮河,游览一下雨花台。如果您有时间,能见见您吗?”如果一位老师不仅能让学生收获语文学科的内涵,还能让他们收获文化的种子,那么他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
2011年,我乘坐了一次美联航的飞机。当一位华裔的乘务员知道我是老师的时候,赠送给我一枚金属的美联航飞机模型,并说希望我的学生将来有机会乘坐美联航的飞机到美国求学。开学后,我把这个故事和学生们分享,并告诉他们在这个学期,谁的进步最大,我就把这个金光闪闪的飞机模型送给他。一个学期后,一个表现平平的学生无论是在学科成绩、课外阅读还是在日常表现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和他家长的面把飞机模型送给了他。在和他眼神接触的那一瞬间,我似乎看到了十多年前我激动的样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经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贿赂”学生。今天谁的作业写得最认真,就奖励他用老师1982年的大瓷缸喝三天的水;这一周谁的抽屉最整洁,就奖励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在图书馆借五本他最喜欢的书;这个学期哪四位同学平时综合表现最优秀,就奖励这几位同学到老师家做客半天;哪些学生这段时间持续表现优秀,我就和他们合影一张,每人签上一个名字作为永久的纪念……有老师认为物质或者精神奖励会让一些学生迷失方向,我却认为融合有度的奖励,一定能为学生插上一双追梦的翅膀。
课程,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桥梁。“季老师,您还记得给我们开设的‘月饼品鉴会、‘超级演说家、‘动物进校园和‘《上下五千年》之一站到底这些课吗?您总能让乏味的课堂变得热情洋溢,您总能把普通的课文上得风趣幽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慢慢爱上了语文,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等我上到高中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您当年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这是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在教师节给我的一封来信的部分内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但应该拥有语文学科的各类素养,更要有根据学生需求开发与语文有关的课程的意识和理念。在致远外国语小学谢英校长和语文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陆续开发了“阅读与演讲”“旅行与观察”“跟着教材去旅行”等多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课程。尤其是“跟着教材去旅行”,它依托南京这一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城市资源,充分利用苏教版教材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结合课程的学习走出校园,是一门丰富语文学习实践的活动型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到《春到梅花山》一文后,就组织学生到梅花山赏梅游览;中年级学生学习到《孙中山破陋习》一文时,就组织学生参观总统府,走访逸仙桥,并让家长带着孩子沿着中山码头,途径中山北路、中山东路直到中山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高年级学生学习到《陶校长的演讲》一文时,就组织学生前往晓庄的行知园参观,在陶校长的墓前献上一朵白花……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宝船公园、阅江楼、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博物馆、栖霞山、植物园、南京明城墙等各类文化遗迹、名胜景点都留下了致远学子的足迹。每个年级每学期两次“跟着教材去旅行”的课程活动让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也期待着课程的实施。在旅行中聆听,在参观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开创了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也不太赞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让所有学生得到持续发展,教师仅仅拥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采取各类以人为本的举措等才是真正唤醒童心的有效手段,而我会坚定地在这条充满生机的道路上走下去。
从未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我,转眼间已经在小语天地里默默耕耘了十几年。从一个“叛逆小子”成为一名麻烦不断的“后进生”,从一个磕磕碰碰的师范生成为全国素养大赛特等奖的获得者,坚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尤其是帮助那些和我当年一样曾经是懵懂少年的“小调皮”“捣蛋鬼”实现自我发展,成为我的永恒信念。
当者为师,拥有了坚守“为学生履职”的意识,就拥有了点燃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情,拥有了引导学生努力追梦的智慧,我们就会成为与学生共成长的幸福守望者,在实现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发展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魅力人生。
(作者单位: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