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义
【关键词】智趣;情感;倍数和因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59-02
情感是人的行为最本质的表现,是人对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与体验。情绪和情感都是一种体验,在情绪状态中,无意识参与的因素更多;在情感状态中,有意识体验的成分更多。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交流情感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不久前,听了特级教师吴汝萍执教的苏教版五下《倍数和因数》一课,感触颇深。吴老师十分重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整节课学生都置身于“情”场之中。
一、扣人心弦趣激情
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我站在大家面前,我们之间便建立了一种什么关系?(师生关系)我暂时成了你们的——老师,你们暂时成了我的——学生。在家里,爸爸和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夫妻关系)爸爸和妈妈之间,谁是谁的谁?(爸爸是妈妈的丈夫,妈妈是爸爸的妻子)
是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倍数和因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种数,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这些数是什么数?(分数)像0.1、0.2、0.5这些数是什么数?(小数)像1、2、3、4、5这些数是什么数?(自然数)对,它们是自然数,自然数包括0,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0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与分数、小数、0无关,我们请分数、小数、0到一边休息去。
吴老师借助关键句式——“谁是谁的谁”,引导学生明晰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关系,为后面理解、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这样简洁、有趣、有效的“前奏”,一上课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数,界定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0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指向了两个非0自然数。课伊始,趣已生,情满怀,正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感情完全受着喜恶的支配,谁也做不了自己的主。”数学内容虽然不如语文那样感情色彩丰富,但数学本身蕴含着一些智趣的规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因素,充分展示数学的内在魅力,使抽象概念形象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把数学中趣的因子、美的元素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这有助于学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积极探究。
二、引人入胜稳热情
什么样的两个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呢?先看我们熟悉的两个自然数(3和12),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倍数关系?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吗?(3×4=12)这里,4也是非0自然数,也就是说3和12之间存在着整倍数关系。请大家凭感觉猜想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真好,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儿去了。现在,请大家在头脑中想出任意两个非0自然数,它们之间正好也存在着整倍数关系,然后说说这两个自然数之间“谁是谁的谁”……大家都说得不错,说明大家已经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了。你还能在6、9、1、2、3、18这6个数中找出两个数说一说吗?
根据3的4倍是12,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和12之间存在着整倍数关系吗?大家能根据这道算式,把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吗?如果用a、b、c表示三个非0自然数,而且a×b=c,那么,a、b、c之间谁是谁的谁?
…………
想一想,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哪个数的因数最少呢?你还能联想到什么问题?哪个数的因数最多呢?这个数留给大家回家去找,有信心找到吗?(学生表示肯定)找到后,到班上交流,先看找得对不对,再看因数最多的那个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了什么作用。
吴老师让学生从他们熟知的两个自然数的整倍数关系入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进一步明晰了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0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并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与赞扬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探究奥秘的积极状态,保持着稳定的情感,奏响了一曲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在紧张的、创造性的思辨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随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入,在知识的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断激起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保持一种紧张且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促进其学习更持久、广泛地进行。
三、余音绕梁善移情
同学们听说过完美数吗?完美数就和因数有关。数学家规定,小于这个数的因数叫真因数,猜猜看,等于这个数本身的因数叫什么?(假因数)恭喜你,又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儿去了!如果把一个数的所有真因数加起来,正好等于它的假因数,那这个数就是完美数。1+2+3=6说明6就是一个——完美数。4是不是完美数呢?……
大家把掌声送给6号同学,祝贺你的学号是一个完美数,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学生。(6号学生开心不已)
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学号是不是一个完美数呢?(验证后交流,学号是28的学生激动地说自己的学号是完美数)祝贺28号同学。
第一个完美数是6,第二个完美数是28,第三个完美数是——496。如果把6的所有因数都变成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然后把这些分数加起来,猜猜看,结果是多少?(2)接着猜,同样,28的呢?(2)496的呢?(还是2,学生惊诧不已)
你觉得完美数怎么样?(太神奇了)所以,从古到今,很多数学家都在寻找它、研究它,大家课后可以上网去查一查,看看完美数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预测一下自己有没有当数学家的天分。根据前三个完美数,猜测一下第四个完美数是几位数,个位是几。(出示8128,学生一看和自己猜的一摸一样,激动得手舞足蹈)到目前为止,数学家们只找到了46个完美数,第47个是多少呢?第48个呢?还能找到更多吗?它们在期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数学家都有研究的习惯,而且喜欢从小问题开始研究。课中,我给大家留了一个小问题,还记得是什么吗?相信大家课后一定能把这个小问题研究出来。
一节课的结尾也是促进学生延伸认知、转移情感的重要一环。吴老师在课尾介绍了神奇的完美数,学生知道什么是完美数后急着验证自己的学号是不是完美数,在猜测的过程中见证了完美数的神奇之处,益趣增智,智趣交融。尤其是最后学生猜出了第四个完美数是个四位数、个位是8后,吴老师说:“看来大家真有当数学家的天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信心倍增,情趣高涨,探究新知的愿望愈加强烈,使学生在认知发展阶段稳定的情感转移到课外,恰似“终曲”余音绕梁,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用“爱”垫起教育的基石,让“关注”架设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以自身的魅力吸引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创设情感交流的智趣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浓烈氛围,在情智互融的基础上促使教学听之入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