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佐尔坦·柯达伊作为民族音乐收集家和教育家为世人所熟知,他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如今已经广为音乐教育者了解和使用。《哈里·亚诺什》组曲源于柯达伊1926年创作的舞台音乐剧《哈里·亚诺什的五次冒险》,本文对他的作品《哈里·亚诺什》组曲做以简要的介绍,以期对此曲的欣赏和演奏有所助益。
【关键词】柯达伊;哈里亚诺什组曲
佐尔坦·柯达伊,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收集家、语言学家、音乐教育家与哲学家。柯达伊与巴托克一起开创了匈牙利民族主义音乐的道路,柯达伊的音乐创作深受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这与他曾经在巴黎生活所受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他的音乐中民族主义要素通过印象主义的色调而完成。他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是特别大,但却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巧妙娴熟的技法,富于音乐作品一种新鲜的特质。
柯达伊作为民族音乐收集家和教育家为世人所熟知,他与同为匈牙利作曲家的巴托克结识于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于1906年开始到匈牙利、罗马尼亚各地采集民谣,并共同发表著作《匈牙利民歌集》。在收集民谣的过程中,他注意到音乐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理论,强调音乐教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相对音高、匈牙利五声音阶及教材的意义性,并利用手语与节奏语言这两种工具来进行音乐教育。
《哈里·亚诺什》创作于1926年,柯达伊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首演了自己的舞台音乐剧《哈里·亚诺什的五次冒险》。这是根据鲍里尼和哈尔夏尼写的台词创作的类似喜歌剧的歌唱剧。现在这一作品作为舞台音乐剧已经不再上演了,但剧中精选的音乐却以组曲的形式成为音乐会的常见曲目。
组曲的主人公哈里·亚诺什是匈牙利自古以来口头传说中的人物,他年轻时就从军的一名老兵,之后务农,喜欢吹牛,常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来逗人高兴。这里选用的故事就是以拿破仑战争时期的维也纳为背景。他说自己用一口气就能把一所房子从俄国吹到奥地利,他和拿破仑的军队打过仗并消灭了他们,他还降服过七首龙,他还和弗朗茨王的王妃谈过恋爱等等荒诞离奇的故事。空想是诗的母体,柯达伊就用音乐描写了上述无聊的、类似空想并信口开河的可笑情节。乐队使用三管编制,但钢片琴、钢琴和匈牙利传统民族乐器匈牙利大扬琴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全曲由六首乐曲组成。
一、“前奏曲”(Vorspie),虚构故事的开始,乐队首先奏出了奇特、响亮的和弦和滑奏音,用以描写打喷嚏,此曲也因为这一著名的主题而被称为喷嚏音乐。音樂在一段喷嚏中开始,娓娓道来,继而弦乐组用低音演奏出安静短小的音乐主题,其他乐器开始连续不断地应答,音乐在不断地模仿、变化中发展成为一个赋格风格的乐段。
二、“维也纳的时钟”(Wiener Spielwerk),这里音乐所表现的时钟其实与计时的时钟无关,在德语中这一词汇特指的用齿轮装置起来的机械。音乐着力描写了维也纳的游园场所和闹市区用机械装置演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庞大的八音盒。打击乐以钟为中心敲打起来,同时管乐器奏出大量的固定音型,乐曲绘声绘色的表现出一段无比热闹却毫无表情的机械音乐。
三、“歌曲”(Lied),原标题在德语中也有着艺术歌曲的含义。音乐先由中提琴奏出宣叙调的曲调引出,该曲调来源于匈牙利民间音乐,继而各种独奏乐器相继出场,音乐在奔流交汇中奏出一首凄凉的悲歌。在这首乐曲中柯达伊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匈牙利民间乐器——匈牙利大扬琴,这种乐器的音色听起来既像钢琴的声音,同时也富于东方的特色,它独特的音色带给人浓厚的异国情调。好的音乐来源于生活,匈牙利的民族民间音乐无疑为柯达伊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充分地养料和元素,在《哈里·亚诺什》这一组曲中第三首和第五首音乐都采用了匈牙利的民歌曲调。
四、“战争和拿破仑的失败”(Schlacht und Niederlagese Napolens),音乐以鼓声和雄壮的号角声开场,管乐组此起彼伏的演奏描绘出战争宏大的场面。小号奏出的号角主题声声回荡山谷,接着铜管组奏出了高昂的法国之歌,把战斗中军队行进的场面渲染的历历在目。在描写战斗的高潮部分之后,音乐曲调转为肃穆的葬礼进行曲,在沉思中结束。
五、“间奏曲”(Intermezzo),此曲与第三首一样,都有着浓郁的匈牙利音乐色彩,他的主题采用了典型的匈牙利音乐曲调,节奏上采用了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常用的连续的附点进行。乐曲为三段式,中段使用圆号和木管担任主奏乐器。
六、“皇帝与众臣入场”(Einzug des Kaiserlichen Hofes),降E大调进行曲风格的终曲,乐曲节奏鲜明,曲调舒缓而庄严,音乐主题采用了法国国歌《马赛曲》的动机,在进行中反复穿插出现。
《哈里·亚诺什》组曲是佐尔坦·柯达伊的代表作之一,如今广泛地被音乐家在音乐会上使用,乐曲以巧妙娴熟的技法刻画出鲜活的艺术形象,内容通俗易懂,富于匈牙利民族音乐的元素和特质。
参考文献
[1]陈灿编著.欧洲音乐地图[M].南海出版公司,2005.
[2]修海林,李吉提着.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馨予,启新著.音乐的殿堂[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4](法)保罗·朗多尔米(Paul Landormy)著,朱少坤,等译.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5]邹承瑞.巴托克与匈牙利民歌[J].音乐世界,1982(12).
作者简介:王小琳(1980—),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钢琴及即兴伴奏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