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筱 赵丹
【摘 要】 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出现了城乡贫富差距较大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差距显著,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差距较大,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差距明显,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工子女就学和异地高考问题凸显。
【关键字】 城镇化;城乡差距;问题
【作者简介】 樊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职业教育;赵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学者,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 D630;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9-0014-0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社会保障能力增强,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距明显,因收入分配不公而形成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我国的民生状况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差距显著
第一,城乡居民经济状况差距显著。近年来,虽然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城乡居民之间的显著差异仍然存在。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之比在缓慢缩小,但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其现金消费支出为农村居民的2.8倍以上。第二,城乡居民的社会地位仍存在不公平现象。以就业为例,农村户籍人口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遭到歧视。2006年,全国调查发现,农村户籍人口难以进入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体制内单位,城镇户籍人口在国有企业、政府/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就业的比例为36.31%、19.01%和14.32%,远高于农村人口比例(分别为10.21%,13.36%和10.01%)。第三,生活质量差距明显。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40%左右波动,高出城市居民4个百分点;另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为7.5%,也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家庭的12.2%。
二、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差距较大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惠及95%以上的城乡居民,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在筹资比例和享受待遇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成为影响全民公平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据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调查,目前在医保筹资额比例方面,我国农民、城镇居民、企业职工和公务员的比例为1∶2∶10∶20。截至2011年6月,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人数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工伤保险42.7%、医疗保险26.2%、养老保险23.2%、失业保险14.1%,没有一项险种的参保人数超过半数。可见,如何确保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保障农民工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难点之一。
三、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应保障适龄儿童不分种族、性别、地域和经济状况,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资源水平等三个方面。
首先,以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例,虽然我国城乡中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相对差距在逐年缩小,但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从2001-2011十多年间,我国城乡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从2001年的326.35元扩大到2011年的485.54元;城乡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距从303.14元扩大到372.91元。其次,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均衡程度较高。以生均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计算机和语音室四项指标为例,2011年农村小学的生均水平分别仅为城市小学的56%、81%、60%和60%;但农村小学的危房面积却是城镇小学的2.93倍(见表1)。第三,教师资源差距明显。如具有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城市小学教师比例分别为0.57%和49%,而农村小学教师的这一比例仅为0.06%和17.68%,远低于城市小学(见表2)。教师资源的差距直接影响城乡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
四、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差距明显
由于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平衡成为长期的难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仍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如2012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为农村地区的2.7倍、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08倍。2012年农村地区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人数分别为3.41人、1.40人和1.09人,远低于城市地区的8.55人、3.19人和3.65人,城市地区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为农村地区的2.1倍。可见,卫生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和卫生人力资源匮乏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二元化户籍制度”虽然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但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容忽视。这一制度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把城乡居民分成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具有农业户口的公民在劳保、社保、医保和子女教育等方面不能完全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不同户籍有不同待遇,这种制度不仅人为地把本应平等的身份划分为三六九等,而且加大了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农民工子女就学和异地高考问题凸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子女的两类群体——留守儿童和进城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共计3664.94万人,较2011年增加了32.9万人,如此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群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首先,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管,在接受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方面都处于弱势。隔代照料留守儿童的祖父母抚养和教育留守儿童时困难较多,导致留守儿童学业失败比例较高。其次,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异地就学仍存在诸多困境。一是无法顺利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一些地方向农民工子女开放的只是城乡结合部的薄弱校,部分公办学校还收取不同形式的“借读费”“赞助费”等。二是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随迁子女不能享受到同等质量的教育,甚至还不如农村学校,他们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我评价等方面均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且辍学率较高。三是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很不乐观,各地公办幼儿园一般坚持户籍人口优先的原则,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只能进入私立幼儿园。四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省份接受高中教育和高考极其困难,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难度更大,从而无法参加异地高考。虽然在2013年和2014年,异地高考实施地区继续增加,但各地政策的门槛高低不均,农民工子女群体尚未完全获得就地参加高考的平等权利。
参考文献:
[1] 陈伟.职业隔离: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因素[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