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准异化劳动”

2015-05-30 10:48:04金超然
理论观察 2015年9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科学主义规训

金超然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全面论述了有关问题,指明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及其与私有制的密切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社会,异化劳动的现象,或者说,准异化劳动的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从发生了连跳门的富士康,到有着众多细致的制度条款的大中小学,异化其实一直没有走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成为了异化的制造者,亦是受制者。而这一切背后不再是阶级剥削在作祟,而是规训和“唯科学主义”带给我们的副产品。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制度;规训;科学主义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005 — 04

一、异化与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一文中,全面论述了异化劳动的问题。指明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并阐述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克服了国民经济学的缺陷,提出了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的任务。

“异化”这一词汇的内涵的发展经历了很漫长的时光。霍布斯眼中的“异化”的意思是转让。卢梭的视角有些不同,其着重于研究被转让的权利究竟如何造成了人类的不平等。马克思则提出:“异化既表现为我的生活资料属于别人,也表现为每个事物本身都是不同于它本身的另一个东西,还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4〕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劳动对人的意义的思想,对资本主义制度系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了异化劳动的表现。劳动异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3)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的异化。(4)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二、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准异化劳动”现象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的提出实际上指向的是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私有化进程。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异化劳动现象是否不存在了呢?或者说,异化的现象是否已经不存在了吗?如果说异化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与“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如此相近的“职业倦怠”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富士康:当代中国社会准异化劳动集大成者

“十三跳”让一个平时并不被人重视的工厂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其背后的原因,比较流行的研究视角是心理学视角和管理学视角。也有很多学者引用“异化劳动”学说来解释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这一视角的解读是比较确切的,富士康的案例,确实也是比较鲜明而且在当代中国少见的“异化劳动”的案例。

由于对于富士康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仅摘取《囚在富士康》一文中对于富士康员工的访谈的几句话来概括说明 “人成了机器,活着没意思。”“某个动作,先用左手还是右手,第几秒以什么姿势做什么动作,全部有严格的规定。”

在富士康的企业中,作为劳动者的职工们,每天在重复地进行着及其简单而机械化的体力劳动。劳动者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加工的是什么产品。在访谈中,职工称,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其劳动产品——电子元件,被采购商以低廉的价格买走,组装高档的电子产品,以高价卖给消费者,而所能提供给劳动者的,则是比低廉的价格更低一些的工资。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劳动产品是异化的。

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富士康集团将员工工作的每一个动作都规定的极其严格,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以保证最高的收益率。被像机器一样固定的没有自由和自主的人们,其劳动活动自然是异化的。劳动没有任何正面和积极的意义,所带来的就是无休止的劳动,再劳动。

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被物化了,人不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是一个会自己运动的机器而已。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在富士康里,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异化,同劳动活动异化,也同人的类本质异化。

(二)学校管理制度:被异化的孩子和老师们

在研究学校的管理制度的时候,很多学者是从管理学的是视角出发来进行研究,赵秀文老师在文章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价值诉求是学校管理制度的灵魂和根本精神之所在,它统摄和指引着学校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变革。但是,长期以来,在“控制”理念的主宰下,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陷入了某些误区和困境。这使得学校管理制度不仅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反而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障碍和限制。”〔5〕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并不足够深刻。我们还可以从规定的制定这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下面的一段文字摘自一所学校的学校管理规范:

“1、课堂作业符合学科课程内容,质量高,次数达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每学期作业次数:

(1) 1 - 6年级语文:每课一次作业;2-6年级生字不少于32次;3-6大作文不少于8次,小作文不少于6次; 1-2写话不少于8次(1年级第一学期除外)。

(2)1-6年级数学:每课1次作业。

(3) 3-6年级英语:设口语、听力和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每课1次。

(4) 1-6年级美术:每周1次作业。

(5) 3-6年级思品、科学:每周1次作业。

(6) 1-2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

(7) 3-4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1小时。

(8)5-6年级课外作业不超过1.5小时。”

这一段是关于教师留作业的数量的规定。这里的规定的详细程度是原本的我无法想象的。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晚上的时候,老师开着台灯正在备课,写到课程的最后一部分作业的时候想起,学校对于作业的量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赶忙起身从书架上翻出《学校管理制度》,翻到关于教师留作业的规定,找到自己做教授的班级与科目,查到对应的作业量,预留合适的作业。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我们应当可以大致理解这个制度的制定者的意思,因为上级规定了要减负,可是减负是一个太不具有操作性的词汇,究竟怎样算是减了呢?所以,学校领导班子集中开了一个会,会上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各抒己见,经过了一番唇枪舌战,终于形成了上面我们看到的关于作业量的严格规定。这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这份文件被广而告之,而后就是前面描述的场景,所有的老师在留作业的时候都多了一项工作:查看留作业量的规定,包括当初制定规定的那些人。

但是,这样的规定真的是有必要的吗?作为一个老师,难道不清楚学生的学习能力吗?需要做如此之详细的规定?而这规定又带来了什么呢?老师不用再过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按照要求留作业就好,而老师又多了一项工作:查阅或是背下这一项规定。

在我们的学校中,有很多类似的规定,看似高端大气上档次,定量统计有内涵,可实际上,真正的意义在哪里呢?根据这样的留作业规定,就可以真正做到减负了吗?实际上,只是人们制定出了一套看似很规范的规则,给自己又多增添了一条枷锁而已。

在学校中,老师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学生了。我本收集了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鉴于大家都是有过上学经历的人,就不赘述了。

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场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就笔者收集的材料来看,学校的规章制度普遍在一万字左右,更有甚者,笔者收集到了一份12万字的学校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看上一遍都会头疼脑胀,又何谈记住?恨不得是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规定吧。由此,我们也都成了“套中人”了。

更加神奇的事情是,其实,这些规定都是我们自己制定的,我们用自己制定的详之又详的规定,将老师和学生都装在了看似无法撕破的袋子里。

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老师)与他的劳动成果(制度)异化,劳动者(老师)与他的劳动过程(根据制度执行)异化,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异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被不同的制度异化着,并没有出现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因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异化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准异化”的过程。

(三)职场橡皮人:被异化的大人们

是否只有在学校中才存在着“人们被自己制定的规则限制了”的情况的?当然不是。职场中这样的现象越发明显。所谓职场橡皮人,他们工作倦怠,做事没有效率,对上司的批评和表扬都显得“无所谓”,对工作和所在的单位没有荣誉感,也没有耻辱感。〔6〕从心理学上讲,这些人没有归属感,没有存在感,没有意义感,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对他们来说,工作就只是纯粹地如机器般地工作而已,劳动已经丧失了其重要的对于人的意义。

在笔者的访谈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比较具有代表性。A,今年29岁,现在在某看守所做文职工作。本科毕业后进入某大型公司质量部,工作三年后辞职,而后开始了两年的漂泊生活。两年后回京,被某看守所录用,在看守所工作第二个年头。他的工作主要是检查生产线上不合格的地方,要求整改,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每天的生活称不上是悠闲,但是不是很忙碌,按部就班就好。后来,他又独立负责了一个中国区的某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整改。这份工作带给他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在三年之后,他毅然选择了辞职。辞职的原因是:没有新鲜感。用他的话说,在这样的大厂子里,不需要什么能力、创新、挑战,只要是一个人,放在那个位子上就能工作,不能说干的多么夺目出色,但是以较高的水平完成任务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工作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学了就会。总之,那份工作给他带来了物质需求,却剥夺了他的精神需求。他现在的工作薪水远没有当时高,但是,他说,这份工作更让他开心,他每天能够看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命故事,不会让他觉得枯燥无味。

1769年,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陶瓷工厂,并对工厂中的环节进行了精细分工,每个环节都由固定的人员按照固定的动作开展劳动。这也就是流水线的雏形。必须要承认的是,这个现代工业中仍旧得宠的流水线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但是,作为制造这些产品的劳动者们,他们从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型人才“陶工”,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小部件,完成着机械的操作。从异化的思想来分析,这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

不仅仅是工厂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记得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开场就有这样一段话:在DB,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SOP(标准化操作流程),这样说吧,甚至你今天早上是用左脚踏进办公室还是用右脚踏进办公室都能从SOP中找到答案。虽然这是用艺术手段加工过了的,但是SOP是确实存在的,并被很多大型公司引以为豪的。这样的SOP看似对公司的一切事情都做了细致的安排,但是,连进办公室应当用哪只脚都被规定了的人,何谈其工作的自主性和幸福感呢?怪不得大公司白领们的夜生活那么丰富,工作对他们而言只是糊口的工作而已。

人们在工作中发现了最优化的工作流程,并将这个工作流程细致地确定下来。这看似毋庸置疑是好事情。诚然,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那些工作的人呢?每天要严格按照手册开展工作,其自主性又到哪里去了呢?这样的人,有一天成为“职场橡皮人”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吧,因为,在这样的工作中,随便一个人就可以顶替你的位子,本也根本感受不到作为人的劳动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从校园里走出,却发现,只不过是从校园的套子走进了工作的套子而已。

而在企业中发生的这个过程,亦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制定制度者,并不一定是老板)同他的劳动产品(制度)异化,劳动者(制度制定者)同他的劳动活动(遵照制度开展工作的过程)异化,劳动者同人的类本质异化。同样的,这里也不存在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只是一个“准异化”的过程。

(四) 院系评分标准:我们其实就是制度的制定者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必须走进的套子,可是这些套子是哪里来的呢?

下表是本科阶段我在学生会时参与制定的一份“学生会系统评分细则”:(见表)

这份表格是用来进行“五四红旗团委”表彰的一个部分,考评院系学生会的工作情况。这份表格具有很高的操作性,以“投稿情况”这一项为例,具体评分细则如下:

“投稿情况(共10分),主要指在学生会会刊《**》及学生会报纸《**》上的投稿情况及投稿采用率。分为A、B、C三个等级,按照投稿占院系总人数的比例定级,按照投稿采用率进行同等级内的分数浮动。A(8-10分):投稿总数超过院系总人数的10%。B(5-7分):投稿总数超过院系总人数的6%。C(4分及以下):投稿总数未达到院系总人数的6%。”

这样一来,依据这样的评分细则,我们就可以根据院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量化考核了。但是,现在想来,也觉得这样的考核标准似乎是有些过分了。按照上述条款,做到了的就是真正的做好了学生会工作,真正地为同学服务了吗?而这一细致严格的评分标准带来的后果是,作为院系学生会,可以完全按照标准中的要求开展工作,凡是要求的,给分高的就多做,没要求的,给分低的就少做。这样一来,工作的自主性必然降低,各院系工作的特色也必然丧失。全校一致,千篇一律的院系学生会活动,自然也很难真正有针对性地服务于院系学生。总的来说,这份表格也是异化的产物之一。

这份异化的产物是如何诞生的呢?流程是这样的:学校团委要对院系团委进行考核,按照惯例,要出具一份详细的考核方案,学生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任务从团委下达到校学生会,校学生会主席团负责制定这一部分的评分细则。在制定过程中,每一个项目,每一项评分细则都经过了积极的讨论,追求的目标就是要量化,要按照表格能够做出严格的评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此为目标形成了客观的考核量表。

我们都曾经是各种考核的受益者和受制者,反过来,当我们走入大学的时候,不知不觉,我们也成为了各种考核的制定者。我们不停地考核着别人,也在不停地被考核着。

三、当代中国社会中“准异化现象”产生的过程及原因

(一)异化的产物:制度

在上面所提到的富士康、学校、企业、大学之中,笔者认为,都已经发生了异化的现象。如果说,富士康的运作属于资本主义运作,与其他的不同,那么在学校和企业之中,为什么也发生了异化劳动的现象?或者说是,发生了准异化劳动的现象?

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来看,在学校和企业中发生的现象符合其阐述的前三个表现:

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上述所提及的多数是脑力劳动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了很多细致而严格的制度,这些制度就是劳动产品。反过来,由于这些制度的存在,又导致了其必须受制于这些制度,严格按照制度中的内容执行。其制造的制度越多,收到的制度的制约就越多。

2.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的异化。在受制的过程中,人们只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几乎不能有属于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为当添加了自主性之后,就无法完成制度中所规定的内容。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开始没有自己,只是重复地进行着谁都可以进行的工作和劳动。这份劳动不能带来快乐和希望,因而只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下班之后,夜生活的丰富才能让我们唤起我们是一个独立自主自由的人的意念。

3.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在劳动过程中,由于SOP等的存在,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完成SOP的内容而已,不需要自主运动,重复规定动作无法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因而,在此时已经不是人,已经不是马克思笔下的进行“自由而又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人,人的主要功能是重复动作,只是,这些动作机器无法完成而已。

4.劳动中人与人的异化。在学校和企业中,这样的异化并没有发生。人们都是在不停地制造者制度来规范别人,也不停地被制度规范着,无人能逃出这样的循环。

而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们对立的已经不再是马克思笔下的传统的劳动产品了,而是制度。是我们制造的各种制度约束了我们,限制了我们。

(二)异化的过程:我们都是参与者

在这个异化过程中,我们无一例外地是参与者。福柯在《规训与惩罚》这本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我们也许并不是制度的制定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我们成为了规定的维护者和坚决执行者。在我们的坚决维护之下,也许很多看起来就知道是不合理的制度,也被传承和执行下来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不仅仅只是制度的执行者,有时,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时候,我们也成为了制度的制造者,就好像上面的《学生会系统评分标准》。

(三)异化的原因:规训和唯科学主义

究竟为什么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准异化劳动还是存在呢?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从“劳动产品”——制度入手。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如此多的制度、规范、标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标准都是无用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庞大的标准体系将我们锁在了或大或小的套子里,无法走出。制度和标准的好处在于简单、客观。所谓简单,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如果我们需要说一个学生是好学生,我们应当如何说呢?拿分数是最简单的例子,最初的评价是简单的成绩,成绩是被严格的量化和标准化的产物,分数最高的学生自然是好学生。后来,我们意识到了,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标准化考试也不能真正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那怎么办呢?大学中出台了综合考评体系,成绩占75%,其他占25%,这样形成的总分,总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了?看起来是这样的,按照综合考评体系,学生的日常表现、活动情况、学业成绩、获奖情况都被囊括其中。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标准的体系了。但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真的能被一张表格测出好坏吗?但是,这个方式固然是最简单的,否则,我们更加难以说明什么是好了。另一个好处就是客观。还以上面的评价为例,经过了量化考核的分数,自然是客观的,我们可以说这是没有主观意见的,是反映了实际情况的。但是,表格本身就是人来制定的,用一个主观制定的东西来衡量,最后得到的结果又怎能说是客观的呢?

制度的出台,除了考核,另一个功能是规范化。规范化带来的是高效益,按照最简单的步骤进行生产劳动,自然能够收获最大的效益。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人并不是生产线上的机器,又怎能完全地规范化呢?

而这一切背后的指导都是:唯科学主义。美国学者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在其《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科学最初其实只是一个来源于生物学或物理学的概念,但是,由于其在尤其是物理学方面获得的巨大的成就,其开始脱离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走向了社会科学。我们也许可以简单地说,狭义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在进行分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不是表面上的,感觉上的相同点,而是通过其内在的相同之处来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之后则是归纳、规律和预测。其实,我们制造如此之多的制度的过程就是理性的滥用,是狭义的科学主义在作祟。

我们用生物学上研究动物植物,训练和规范动物植物的方法,来研究活生生的人,来训练和规范活生生的人,这难道本身不就是一个将人物化的过程吗?依据这样的理念而制成的制度,自然也就成为了限制和控制人的东西了。

〔参 考 文 献〕

〔1〕若水.异化——这个译名〔J〕.读书,2000,(07).

〔2〕魏小潭.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王佳灵.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4〕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赵秀文.“控制”还是“解放”——探问学校管理制度的根本价值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 2011,(04).

〔6〕赵瑞.如何摆脱“职场橡皮期”〔J〕.中国职工教育, 2012,(12).

〔7〕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8〕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2.

〔9〕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科学主义规训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法律方法(2019年1期)2019-05-21 01:03:46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中国德育(2018年15期)2018-11-20 11:01:02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3:51:57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机制完善的启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7:10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