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宏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学科一直不受重视,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和内涵很难彰显,在教与学两方面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教师有必要从学科价值的共鸣、教学效率的提高等两方面来寻求突破。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34-01
中学历史教学旨在将人类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和优秀文化传统传递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学科一直不受重视,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和内涵很难彰显,在教与学两方面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
中学历史学科地位尴尬的现状由来已久,不仅不能与语、数、外这三门主科相提并论,同时在社会“重理轻文”的观念下,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受重视程度也远不能与理、化、生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相比。这种现状与我们现阶段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风气和功利主义的盛行脱离不开关系。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得很少有人真正看到或挖掘它内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使其长期被冷落。
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又都存在着很多困惑与误区,使历史教学缺乏生机、难以突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长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知识灌输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被死记硬的观念所束缚,历史学习的自我成就感不强,会有“学史无用”的思想。(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由于应试教育理念在现实教育中的根深蒂固,分数往往成为学科教学的最重要标准,而历史学科本身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操、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核心价值功能往往沦为次要,甚至是可有可无。很多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也无意中成为应试教育的拥护者。
二、突破困境的途径与方法
面对上述的现状与困境,我们该怎么做呢?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和亲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寻求突破——学科价值的共鸣、教学效率的提高。
1. 学科价值共鸣是寻求突破的前提
这里的共鸣主要指的是师生双方对于历史学科文化价值的共同关注。总的来说,历史始终是以培养和完善人为其终极目标的,它着力于用前人的智慧精华和优秀文化培养、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及正确价值取向,而这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史学的知识性、借鉴性、教育性等特点对于青少年提高认识社会、改善社会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价值共鸣的主要推动力是教师。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科价值认识,从真正意义上对历史学科的价值文化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对于学生认识学科文化价值的引导,这是寻求学科价值共鸣的主要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认识学科价值时,要结合中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引导中减少纯功利化如考试成绩的重要性、学科的盈利性等方面的认识,更多地从人的发展、提高修养需要,从认识古今中外历史演进对自己思维能力、价值观念形成和培养的重要性等方面来引导。
2. 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寻求突破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其实质是对学科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播,师生双方学科文化精神不同形式的挖掘与认识,达到在教学中真正认识和传播历史的学科文化价值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重视课前的准备、检测和课后的巩固、拓展工作。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已经完全能初步学习和了解课本的知识,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预习能帮助学生在课堂前梳理、整合课本相关知识,并且从史实的梳理中初步了解历史运作的规律、方向和趋势,而课后的复查、拓展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总结、反思和延伸,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于学生逐步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着重大意义,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构成。
(2)学生历史思维、行为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依据中学历史学科特点,把历史教学培养能力的结构分成“基础、提高、深化”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当中,后两个层次主要指的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历史”,更有助于他们“会学历史”。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来认识、实践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和习惯,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精神和思绪保障。
(3)课堂模式的改变与创新。以往历史教学的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影响,因此我们改变课堂模式将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主要推手。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从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教学生学教材,改变以往的知识传授、一味灌输的方式,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检测、学生就所预习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讨论、教师再依据教学大纲和材料结合学生提问不能讨论掌握的内容进行互动式课堂解说释疑。
(4)教师自我素能的持续提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却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和领军人。改变学生必然要从教师的自我改变开始。教师的基本素养既有教师的外显文化,也包括教师的内在文化。外显文化主要是指教师形象礼仪、专业技能、课堂感染力,而内在文化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的综合反映。教师基本功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增强的过程,只有外显和内在文化都达到很高层次的教师,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参考文献:
[1]王玉兰.论历史教学的困境和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8(06).
[2]张风玲.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考试周刊,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