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05-30 10:48王园园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问题

王园园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阶层多元化、思想意识碎片化、民主权利扩大化,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矛盾呈现井喷式,如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而研究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治理;问题;分析;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治理水平不足

(一)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定位偏差

长期以来,政府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作为社会的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却一直处于依附地位,各种事情都要通过政府解决。一是代替了市场的配置作用。政府的部分机构,经常运用审批或其他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去配置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发展效率。二是掌控社会组织。目前,很多社会组织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受到政府的控制,使他们成为了政府的附属,影响了这些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三是包揽了所有的社会事务。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各种社会服务和社会项目几乎都有政府提供,由于缺乏竞争,导致民众怨言颇深,矛头都指向了政府。

(二)政府社会治理服务程度低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我们已经改变了政府一统天下的治理模式,逐渐让社会、市场和个人都参与到治理中来。但由于权力边界不清晰,依然存在一些“越位”、“缺位”和“错位”等现象,职能不清、职能混乱比较突出。例如:在行政审批环节,很多项目都存在时间多、效率低等问题,注重事前监管、忽视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时政府在社会之中的部分职能缺失,其中突出的就是服务职能。例如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众多民生项目资源的短缺就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服务方面的窘困。因此,早在2004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其目的即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三)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突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而在我们国家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我们社会成员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差距非常大,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二是地区之间的差距,三是垄断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民愤,激起了矛盾。而只有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让更多民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解决这个突出问题.

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充分

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了社会治理事务中,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一只关键力量尚未达到社会的期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一)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政府由于受资源的限制,失灵的领域越来越多,无法完全完整社会公众的需求,被迫无奈之下政府开始寻求社会的协同治理。但是这种协同治理仍然是以政府的意志为主,社会组织只是按照政府的要求去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因此政府只是将社会组织作为自己社会治理的一个工具或者附属,导致社会组织发展受限,而政府在社会治理的行为不断扩张。

(二)有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经过多年的呼唤,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已经放开,但是由于法律调整没有到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放开的比较大,而有的地方放开的比较小。目前,有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这三大条例。但是这些条例制定时的背景和环境和当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这些条例和社会治理的要求已经不能相试用,同时还有一些法律法规亟待制定,例如有关社会组织的税收方面的,如何通过税收方面的减免调动慈善捐赠的积极性等。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不牢固

社会组织起步晚,发展缓慢,组织基础还不于适用于社会治理的新需求。首先表现在资金不足。政府提供的经费相对较少,粥少僧多,各个社会组织能够得到的经费明显不足。资金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瓶颈。其次内部管理混乱。在我们国家,由于社会组织长期受到忽视,专门针对社会组织进行的内部管理研究较少,加之实践经验缺乏,造成社会组织内部管理非常混乱。最后人才不足。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事业,需要专门的人才,特别需要大量的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才,但是事实上社会组织或者缺乏应有的人才或者人才流失严重。

三、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一)公民对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

首先从社会角度而言,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一直奉行的是精英主义,认为决策应由少部分精英决定,导致很多民众将自己与社会治理完全隔离,排除了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其次从政府角度而言,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政府一方面缺乏选举的政治压力,推进公众参与的动力不足,另一反面缺乏必要的监督。最后,从经济角度而言,奥勒姆曾经说过,人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着相当明确的关联。掣肘与经济发展水平,很多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将重点放在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公民无法充分了解社会治理的有关信息

长期以来,政府掌握着社会中的大部分信息。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对民众发布的信息主要通过会议和文件为主。虽然各级政府也建立了各种政务网站,但现行电子政务建设形同虚设,很多内容都是空白,信息更新也不及时,使公民无法高效地获得社会治理的有效信息。

(三)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畅

目前,公明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但是这些形式主要参与人以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而普通人员很难参与。而是否采取公众参与形式,公众参与有哪些过程,哪些主体参与公众参与,这些都由政府部门决定,没有制度保证,导致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非常不畅。而当前“避邻运动”的大幅度增加,也充分说明了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迫切性与民众没有渠道参与社会治理之间矛盾。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问题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