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鹏
高中的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采取科学新型模式,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然而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制约着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物理的能力,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的不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制作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使教学效果的更加的好,本文的意义就是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同时促进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学生以及国家能适应经济大发展的需求。
所谓的个体差异指的是一个人在他情感方面,认识以及意志这些个人的内心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既稳定但又和别人不相同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它又可分为质的差异以及量的差异,所谓的质的差异就是说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的不同和行为举止的不一样。发展的水平的高低与发展速度的快慢则是量的差异。
能力是体现个体的学习以及自身外在表现的体现。对于个体的活动以及举止有很大的影响,是个体最为明显以及重要的差异之一。个体的能力差异有三个方面包含质和量以及发展。个体能力高低的不同就是在量方面的差异。个体能力类型的差异指的是质的差异,说的就是个体可以利用自己不同的能力以及能力资源来获得自己的成就。
个体的行为举止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以及维持与鼓励或者是激励的推动。兴趣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兴趣是一个人发展学习的方向所在,如果他有兴趣去学习那么他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不同的兴趣导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交流而有的人喜欢研究。
正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很多所以高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个体的差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更新,学生学得更好,也更加的喜欢物理这一门课。
在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个体的差异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新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人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以及思考的方式都是各不相同,所以高中的物理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尽量的使设计更加的接近每个人的个体的差异,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例如,针对个体兴趣差异不同,在讲《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中,安培力方向的判断,通过实验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按照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1)将实验装置接通电源;(2)改变电流的方向;(3)调换磁铁两极的位置来改变磁场方向,发现安培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认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受安培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存在着一个规律——左手定则。
老师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物理知识来建立一个具有差异性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通过设立一定的情境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包含其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学习,并且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情境模式,这样就能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特点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满足每个学生不同需求。如讲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所用到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绳套、磁铁。老师将学生按照原来的物理知识准备水平分成几组,每一组都有老师设计的课堂学案。
第一组物理水平较高的,学案上要求:利用所给的器材,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并总结得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第二组物理水平中等的,学案上就可以有提示,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实验,并通过总结得出结论。
而物理水平较差的同学,老师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写在学案上,学生按照学案进行实验,最终总结出结论。
这样分层次的设计,尽可能的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自动动手实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总结的能力。
老师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针对其差异来使学生朝着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向去成长发展,正是不同的同学有着各不相同的思维方式以及知识体系,老师要对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对其进行有差别性的评价,在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针对其学习的能力以及技能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情感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动。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要重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重视个体的不同的差异,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心理观念的转变,学生要在课堂中成为主角,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在课堂中由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变成引导性的教学,点拨和指导,并且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1]乔书海,试论如何构建高中物理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J],科学导报,2013,(6).
[2]陈桢科,多元智能在高中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J],科学导报,2013,(9).
[3]郑卉,试论学生个体差异与差异教学 [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导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