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 要:大学生学风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高校不得怠慢的问题,但究其原因还是学习动力的问题,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就是影响因素之一。以双因素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拓展理论应用的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具体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最终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以期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兴趣;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133-03
1 前言
随着高校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转变,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很多学生入学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面对突如其来的课余文化活动和网络游戏,使他们应接不暇,从而变得没有了学习文化课知识的时间和习惯,这其中还有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甚至导致不能完成学业。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研究基础,在拓展理论应用的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具体分析影响沈阳地区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和方法,最终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对策,以期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沈阳地区高校在校本科学生。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学风建设方面的报刊、电子期刊、杂志书籍以及各高校有关文件和报告等,为本文的研究做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本文组设计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作者阅读了大量有关论文,并向专家、教师咨询请教。本文给沈阳地区10所高校在校本科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每所高校60份,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进行随机填写并回收,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份516,有效率为86%。
2.2.3 访谈法
走访有关专家5人、教师5人,并对受调查学生30人进行访谈,对调查问卷中影响因素进行补充和检验。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7录入有效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
3 概念界定
3.1 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2 分类及影响因素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也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3 双因素理论概念界定
双因素理论也叫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的。他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地区11家工商企业机构中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访问,认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更要激励员工的热情。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双因素理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认可。
保健因素是指一些被改善,虽不能使员工变得非常满意,真正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却能解除员工的不满的要素。它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等。
激励因素指那些解决不好,也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它虽无关大局,却能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要素。它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工作条件等。
4 学习兴趣影响因素分析
4.1 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走访专家确定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这些因素是:学校教学条件、班级建设、寝室环境、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学术氛围、图书馆的资料、教学内容设置、学校规制学生学业的规章制度、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课程设置、奖学金评定以及先进学生评选、老师授课风格、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魅力、自我学习目标明确与否、自我控制能力强弱与否、学习本专业的思想端正与否、学习方法恰当与否、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学习自主性、考试态度端正与否、学习强度、学习有成就感、父母对学习的支持程度、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赞赏、参加社会实践、对就业情况的了解、学习是种责任。
4.2 学习兴趣的因子分析
本文首先对影响学习兴趣的28个指标进行KMO测度和巴特莱检验。其次,对变量进行共同度检验。最后采取主成因分析,抽取特征值较大的因子,并以正交旋转法的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旋转,以因子载荷量考前的项目作为各因子命名的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有6个主要因子可以反映28个因素的65.182%的信息量,能够反映基本信息。因此,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这6个主要因子所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校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学生受到赏识情况、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4.3 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他们也存在实质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平等、公正方面。凡是平等的必然是保健的,因而是必须给予其基本满足,但却是永远难以完全满足的因素;相反,凡是公正的必然是激励的,因而虽然是员工不会主动要求的,但却是最大程度地有激励性的,从我们知道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实质区别。基于双因素理论对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划分,进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不确定关系的统计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两个或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性实现了各变量的相互系数及其显著性指标。
本文按照Pearson的分析方法,进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验证上文假设提供支撑。通过验证,证明了各因子之间并不相关,并且是完全独立。
4.4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的思路与对策
4.4.1 基本思路
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在满足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激励的手段,进一步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和验证我们得出基本思路:保持现有的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从规章制度和教师两方面不断推进校园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满足学生对于学校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要求,与此同时,将转变学生对学习的基本态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和责任感教育,激励学生为自己未来而不断努力奋斗。
4.4.2 具体对策
(1)加强校园制度建设。
校园制度建设包括针对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的制度。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应针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旷课、见习、不听课等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更加细致的学业预警机制。同时,加强对老师上课点名等课堂常规的管理,利用高新科技,建立课堂常规数据库,进一步完善老师教学常规。此外,应制定教师进修、培训的计划,增加教师提高自我、更新知识的机会,将培训逐步制度化。
(2)将转变学生学习基本态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作为掌握知识的手段,只有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所以,要加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树立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同时加强党团建设,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共青团为纽带,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校园活动,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建立就业咨询中心,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就业疑惑和问题。
(3)上好就业教育和指导课,以就业促学业。
通过调查发现,516名被访学生中,437人认为上就业指导课使自己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等内容有所了解。所以,就业教育和指导课能够使学生清醒认识,了解社会。因此,加强对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第一,增加就业实践机会,主动联系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教育实践基地;第二,进一步开发课程潜力,丰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仅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还要改善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第三,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与咨询中心,面向全校大学生,面向学生家长,解决学生未来发展路径的疑惑和问题。
(4)统筹各类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机制。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但到大学阶段,家庭的教育作用往往被忽视,家长不知道学生在校表现,学生也不理解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看法和观点。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互动机制,是一个新阶段高校发展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拓宽沟通互动的方式至关重要,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具体发挥QQ、微信、电子邮箱等新传媒手段,以及家访、电话咨询等传统手段,广泛的增加互通效率。社会沟通方面,可以面向专业方向需求或者以实践教育方式,在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同时,增加对社会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再以学校为纽带,将有关传达给家长,以此,建立三方互动机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校园学习环境、校园学习制度政策与管理因素、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学生受到赏识情况、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六个因素分别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校园学习环境、校园学习制度政策与管理因素、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学生受到赏识情况、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六个因素能够影响良好的学风形成;保健因素当中,学校学习环境、校园学习制度政策与管理因素、教师综合业务水平对其影响最为显著;激励因素方面,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态度、学生受到赏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影响最为显著。
5.2 建议
第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关于学风建设方面的制度配套,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基本行为习惯的规范;第二,以转变学生主观学习态度为目标,全院上下一盘棋,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配以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5.3 手段
以就业教育为手段,使学生逐渐了解社会,加强学生就业的紧迫感,增强学生学习目标教育,以就业促学业,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以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机制为载体,打造立体教育网络,能够全方位覆盖学生的在校生活,切实做好对学生的督促提醒,出现问题通过三方合力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赫茨伯格(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宋清.浅析运用“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使教育管理走向科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8,(1).
[3]李宇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4]李丽英.基于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的小学教师积极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