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山西煤炭行业脱困问题探析

2015-05-29 02:13武文全
时代金融 2015年12期
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金融机构

武文全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 太原 030001)

一、山西煤炭产能与金融支持情况

(一)山西煤炭行业产能存在一定程度过剩

2008年以来,山西煤炭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煤企数量进一步减少,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的矿井数量由整合前的2598座减至1053座,煤企数量由2200多个减至130个,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2014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9.76亿吨,比2007年增加3.38亿吨,增长53.22%,年均增长率为19.82%。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及全球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能源需求大幅减少,进口煤炭凭借价格优势大举侵占国内市场,导致山西煤炭供过于求的状况进一步加剧。据统计,截止2015年9月末,山西完成原煤产量7.15亿吨,同比增加52万吨,增长0.07%。累计完成煤炭销量5.87亿吨,同比减少3031万吨,下降4.9%。1~9月全省煤炭行业吨煤综合售价275.68元,比去年同期下跌67.15元/吨,跌幅为19.59%。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煤炭企业库存达到5069万吨,较年初增加267万吨,增长5.55%,煤炭行业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

(二)山西省金融行业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支持也存在相对“过剩”的情况

煤炭产业是山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前些年煤炭市场的火暴也导致了银行信贷资源大量涌入煤炭行业。据统计,近年来山西省煤炭行业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各项贷款,占比也逐年提高。这些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但在煤炭行业快速步入“冬季”的今天,这些信贷供给也不可能快速退出,否则会造成企业“失血”而破产。据调查,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煤炭行业贷款余额为3795.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6.24亿元,增长12.9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9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是2007年的3.69倍。煤炭行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由2007年的12.8%上升为21.6%。

二、当前山西省金融支持煤炭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煤炭行业下行及其伴生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山西经济复苏

虽然,山西省金融机构在经济环境欠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认真贯彻落实“调整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金融方针和“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避免“一刀切”的操作方式,总体上对全省经济支持力度不减。但在巨大的行业风险压力下,很多金融机构总部对新增涉煤贷款采取提高门槛和谨慎选择的态度,对存量贷款加强了风险监控,并对涉煤贷款规模有所收缩。部分金融机构更是采取调结构(长贷转短贷)、重抵押、加成本(不同程度上浮贷款利率)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防范风险。受银行收紧煤炭行业信贷政策影响,涉煤企业信贷违约事件频发,不利于山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煤炭行业“担保圈”风险正在严重破坏山西省企业融资环境

据调查,由于山西煤矿采矿权质押贷款进展缓慢,煤炭企业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授信时,通常需要具有同等担保能力的企业担保增信。这样的制度虽在短期内能提高企业的融资和发展能力,但当风险来临时,只要一家企业出现问题,整个行业将面临“火烧连营”之害。2014年山西振富能源兑付危机、联盛兑付危机、海鑫集团贷款违约等事件频发。受企业间担保关系影响,这些风险事件正在拖累很多企业陷入信用危机。据调研,联盛、海鑫事件持续发酵,银行对本地企业抽贷范围由前期的煤、焦、钢铁行业向各行业蔓延,民营企业的经营困难加大,资金信用、担保链断裂可能进一步加大。这些风险事件在“担保圈”的风险传染下,正在严重破坏我省企业融资环境,不利于经济平稳发展。

(三)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了信贷资源过于集中

2000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能源需求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各类资本争相涌入煤炭行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和丰厚的利润吸引信贷资金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而金融监管部门由于缺乏强制限制手段,对逆周期宏观调控也缺乏共同的认识,在工作中宏观调控目标和微观监管手段也未能做到有机结合,在应对市场变化,调控金融风险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四)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互信

在煤炭行业大萧条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和煤炭企业本应该相互携手,共渡难关。但当问题出现后,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企业采取了限贷和抽贷等手段,企业屡屡遭遇银行“釜底抽薪”,从而对银行失去信任,担心还贷款后,银行不会再进行后续资金支持,要求银行办好后续贷款批文后才肯还款。这种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共赢和互信的商业模式,不利于山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煤炭困居的解决。

三、金融助力山西煤炭行业脱困的对策及建议

(一)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煤企脱困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特色食品等产业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我省“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二是引导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省、市、县、工业园区和企业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形成循环产业,建立健全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三是支持、引导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努力做好煤焦化、煤液化、煤气化三篇文章,推动形成以“苯、油、烯、气、醇”为主链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使其成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四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煤炭企业加大技改项目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下游产品,促进煤炭产业裂变式扩张、实现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

(二)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和化解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一是要有保有压,采取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银行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煤炭行业发展动态,不能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了,就对所有的煤炭企业都不给融资了,要提升风险识别和控制水平,对那些引领行业发展,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龙头企业,还是要大力支持的,对那些行业地位一般的企业要从严控制融资的过快增长,防止产能过剩加剧。二是要创新金融工具,帮助行业内兼并重组。现在的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对银行来讲,即使风险也是机遇,银行应充分发挥资金、信息和人才优势,引导煤炭行业内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其他金融资产服务”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方式,帮助企业形成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更有竞争力的生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借助银行优势,帮助煤炭企业拓展销售市场。银行在加快压缩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全国甚至全球经营网络,把一些潜在的有效需求通过自身的服务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帮助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

(三)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加强沟通协调,防范行业集中度过高风险

一是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部门应不断提高宏观调控及行业监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行业信贷规模,及时规避行业信贷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二是各金融机构应合理设置行业融资限额,防止信贷投放过度集中。实行行业融资限额,就是要实行总量控制,即使是行业中最好的企业要求融资,限额也不能随意突破,还要在行业中不断优化结构,优中选优,及早退出风险较大,收益较小的业务,有效降低信贷资产的行业集中度。

猜你喜欢
煤炭行业煤炭企业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煤炭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2017煤炭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煤炭行业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
全省煤炭行业专项调度会召开号召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