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面对世界经济环境、各国经济实力等客观因素不断变化的同时,国内外汇储备管理制度也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因此,本文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展的历程入手,并以此逐步分析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弊端,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 超额外汇储备 弊端
一、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发展的历程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79年以前,此时我国对外汇资产主要采取“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管理方式,即一种高度集中的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国内企业是无外汇持有权的,一切的外汇收入必须缴售于国家所有。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这种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配合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在1978年~2001年间先后又进行了两次外汇体制改革。随后,由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际顺差连续大幅增加,造成了国内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我国又再次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由此可见,在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中,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外汇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随着与世界接轨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内外汇体制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滞过。
二、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增加
随着近些年外汇体制的逐渐完善和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本实现,以及QDII和QFII制度的实施,都使得我国国际收支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期初,由于国内存在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的双重汇率制度,而按照官方的牌价,人民币事实上是被高估的,因此很难以此价格买到外汇,所以国际收支顺差的规模很小,继而外汇储备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直到1985年,贸易内部结算价被取消,市场机制开始被引入到外汇分配领域,我国才逐渐克服了外汇短缺的局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5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有26.44亿美元,而到1993年已增长到211.99亿美元。虽然外汇储备增速在2001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呈下滑趋势,致使出现了一个增速放缓的现象,但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这6的时间里,我国外汇储备基本上每两年就接近翻一番。到目前为止,我国外汇储备也已达到38213.15亿美元。[2]
那么外汇储备是一国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能力、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其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量来看,其庞大的规模已经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实施带来阻力。
(二)外汇占款增加限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从上文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持续顺差导致的。加之,我国实行的是结售汇制度,对于外贸企业所取得的外汇收入,凡超过账户余额的部分都需要按照当日外汇牌价卖给指定银行,而外汇收购银行亦受到外汇头寸的限制,也需要将多余的外汇出售给中央银行。如此一来,中央银行将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大规模外汇储备积聚的同时,外汇占款也会随之而迅速增加,最终导致国内市场中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被动增加。倘若,此时国内处于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那市场中过多货币供应量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危险,而且也使得中央银行不能完全自主的对货币供给进行调控,故有碍于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实施。[3]
三、面对现有外汇储备体制出现的问题,如何改制
(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缺乏资产优化配置机制
我国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资产与连续多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对于国际收支而言,一国政府基本已不可以直接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其顺差或逆差主要是取决于其国内的国民收入、对外贸易量以及资本流动情况等因素。因此,面对我国这样如此规模庞大的外汇资产,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才是缓解其持续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比如可以按照储备资产的风险程度以及变现水平和收益能力来将其分为三大类,并进行分类管理。令一部分资产发挥其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和维持本国币值稳定的功能;一部分用作应对突发性事件,作为防御性储备资产;最后,可以将其余的外汇储备分类为投机型资产和发展型储备资产,分别担负起高收益性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资源。这样虽然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从整体上来讲并没有改变,但将其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调整其资产结构,不仅能提高储备资产整体的收益,同时也能达到化解超额外汇储备,支持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放宽强制结售汇制度
我国从1994采用银行结售汇制来替代原有的外汇留成制,即出口企业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而其余的大部分外汇收入都被强制结售给指定外汇银行。与此同时,近些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致使大量的海外热钱流入,外汇供给量较多,而相反我国一面又对资本项目下的结汇和居民个人自由兑换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这就造成了外汇供给和需求上的不平衡,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币值就不得不干预,因而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放宽强制结售汇制度,适当的放大企业用汇权限,允许一些用汇企业可以自由的持有外汇以及放宽居民个人用汇的限度,这些既可以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的购汇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4]
与此同时,在面对我国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资产以及其背后低效的管理模式和欠合理的币种结构问题时,除了适当放宽强制结售汇制以及优化外汇储备资产配置之外,建立一个能够容纳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种类、各类外汇资产合理的规模比重、运用方向、管理模式的完整法律体系,来规范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以及提高其投资效益,继而实现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法制化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丘巍.中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硕士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
[2]李艳华.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研究[D][硕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14.
[3]王佳婧.外汇占款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机制[D][硕士论文].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2.
[4]谢安东.我国外汇储备风险分析.《中国物价》,2014-10:28-29.
作者简介:王婧扬(198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