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社区退休大学教师信息生活方式

2015-05-29 09:18祝方林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湖北恩施44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信息文化研究

祝方林 (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湖北 恩施 445000)

1995年萨弗雷连提出了“日常生活信息查询(ELIS)”概念,统一了之前关于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研究的各种概念。叶乃静〔1〕认为日常生活一切的总称就是文化,因此在研究中需要从文化的脉络下理解资讯行为的形成,并试图找出文化与资讯行为之间的关系。她研究了女性资讯行为、老年人资讯行为和原住民中邹族、雅美族的资讯行为等。肖永英等〔2~4〕除介绍国外相关研究外,还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探讨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张素芳等〔5〕还对虚拟社区中的群体信息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布迪厄〔6〕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及再生产的实践。武陵山片区地处我国三级阶梯状地形的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武陵山、巫山、大娄山、大巴山,清江、酉水、沅水等交错其间;是一个土家、苗、侗等民族长期混居的地区。退休人员群体的信息行为,特别是多元文化社群信息行为不甚明了,因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处于盲目状态。本研究选取这个片区某高校的教师住宅小区(宜居小区)作为调查点,拟了解多元文化社区退休大学教师信息生活方式。

1 多元文化社区、社群

文化或文明,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社会成员个体行为方式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学校、社区、群体、大众传媒等。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个体行为方式不同,相同社会环境塑造了同质的人类行为。同时,社会环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影响又不一样。正如我国社会长期的二元结构就不自觉形成了农村人、城市人的不同行为特点。而城市是依赖外来者集合而成,这些外来者曾受到不同文化的濡化。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城市绝大部分居民是移民,这种城市具有文化的多样性。本文这个山区小城的居民也大部分是移民,这些移民身上就同时具有乡村和城市的文化印记。戴维·钱尼〔7〕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他们用来描绘自己和其他群体的那些具有重要符号意义的时刻、活动和对象的术语;人们的日常生活透过文化获得意义。社群是社会中拥有共同利益、共同经历或历史、共同道德价值观和共同期望的个体,通过血缘、地缘、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或特定社会组织所形成的集合体。

由于我国长期的单位体制原因,职工绝大多数居住于本单位的职工宿舍,房改后将住房卖给职工。本研究调查的这所大学共有退休人员413人,其中教师107人,居住在本校的3个校区,本研究就以其中宜居小区的教师43人为访谈对象。其中男33人、女10人;少数民族15人(其中女老师5人,下同)。按5年作为一个时间段见表1。退休时间越长的,汉族人数越多;本地人越来越少。这个现象反映武陵山片区的教育历史状况。随着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本地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无到有。同时也反映了民族文化在本地人身上的印迹越来越淡,当从大山走出来的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走上高教课堂之后,他们的子女从出生就生活在城市,自身所携带的民族文化可能就没有了,而携带的就是城市文化。对这个社群也可用两个词作为标签:高知、民族。高知是说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全部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民族是说他们中的少数民族人数占比达到34.88%。包括来自土家、苗、侗、壮等民族,而在小区中还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居民,因此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

表1 宜居小区43名退休教师情况(n)

2 日常生活信息行为

布迪厄等〔6〕提出日常生活言行理论,并将其概念化成惯习、资本、场域间关系的结果。他指出,人们的行动将受到所处环境及个人的惯习、资本的相互影响。惯习是个人过去生活经验累积的性情倾向,对个人的认知、行为会产生影响。惯习是历史阶段的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积淀,成为一种行为模式内化于个人的无意识中并以无意识的方式释放积累于身体中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虽然惯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但惯习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包括家庭、家族、教育机构、社区等。

萨弗雷连受布迪厄的影响提出了ELIS,意指人们应用与引导每天的生活、解决非职业相关问题之信息的获得。包括①个人嗜好或休闲活动;②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活动,例如健康、消费事件和求职等;③以监督媒体中出现的生活事件为情境,例如阅读电子报;④使用网络等。本·海默尔〔8〕指出,日常生活“指的是那些人们司空见惯、反反复复出现的行为,……,他们实际上构成了一天又一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习以为常的知识。这些知识有意无意在引导行为,而这些知识又不是通过学校教育和书本得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得来的。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世界也是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对行为构成影响,且在影响的同时赋予其行为以意义。

叶乃静〔1〕在分析布迪厄理论之后认为惯习与信息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从3个角度去理解:①实用的惯性。她认为不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表现出一种惯性或者说是习惯性动作。比如,人们遇到问题时,有的人习惯找身边的人咨询、有的人习惯上网找答案;②生活经验。在信息寻求过程中,资源或是信息渠道的选择,常是生活经验在无形中引导;③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德文(Dervin)提出的,指人们生活中都会碰到知识缺口,信息寻求就是为了回应这种情境状况,填补缺口。当然,由于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庭以外,尚还有同伴、社会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的认知的影响,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对信息行为有影响。日常生活行为有自己的特点。①具有重复性,每日的行为差别不大;②这种重复,日久就成为习惯;③这种习惯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④这样的习惯还受到自己成长历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 退休大学教师日常生活信息生活方式调查

老年人因为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饮食知识。包括从蔬菜选购到烹饪等,都已成为个人自觉行为。所以,在他们的信息行为中体现不出寻求饮食信息的行为。饮食信息分享方面,相对饮食信息寻求,他们要强烈得多。

调查发现,将工作期间的研究一直延续到退休的教师,大多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原因是他们的研究相对实验等条件没有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社会就是他们的实验室。可能由于大学教师中本地人不断增多的原因,退休后仍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的教师不少。叶乃静〔1〕对老年人的资讯行为的研究中,撰写族谱是为了“达成目标”。归隐乡村,从事轻微农事活动。在访谈对象中不喜欢户外活动的占到近一半,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信息不丰富、不主动,二者之间不呈正相关。信息来源有电视、书刊、亲友和经年累计的知识库等。

大学退休老教师信息传播较为积极,并尽量把事情说透彻,这个结论和肖永英〔3〕、叶乃静〔1〕针对社会养老院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查特曼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州某养老院的55名退休女性研究后,退休妇女的信息世界中存在信息不分享行为。查特曼和叶乃静的研究对象,如果按社会分层的观点看的话,他们大多居于社会底层。查特曼擅长研究低收入者、服刑人员、退休女性和清洁工人;叶乃静的研究对象不乏老年人、原住民、视障者等。之所以二者的信息行为之间出现这样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效能不同。班杜拉〔9〕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与成功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导和面临某一任务时的一种身心状态有关。社会分层中处于较低层的人群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他们在成功经验、替代经验等方面很少,导致他们在面临某一任务时的一种身心状态处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状态。因此不愿将自己的信息分享给其他人。本调查中,这些大学退休老教师非常乐意分享他们的信息,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强。即便是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一群人,其内心也是孤独的。相比土家族传统的无文字社会,这些大学退休教师的信息中有相当分量的文字信息。因为他们有文字阅读习惯。信息需求较为专业,目标专一和他们自身的信息素养较高有关。退职前他们都是大学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知识有判断力,对自己不懂的知识则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1 叶乃静.多元文化下的资讯行为研究〔M〕.台北:文华图书馆管理资讯股份有限公司,2005:1-2,55-9.

2 肖永英,何兰满.国外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进展(2001-2010)〔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112-8.

3 肖永英.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的理论研究——埃尔弗瑞达·查特曼〔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13-7.

4 肖永英,何兰满.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实证分析——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7):76-81.

5 张素芳,卢朝金.虚拟社区中的群体信息行为调查分析〔J〕.情报科学,2012;30(4):563-6.

6 布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192-201.

7 戴维·钱尼,著.戴从容,译.文化转向:当代文化史概览〔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5.

8 本·海默尔,著.王志宏,译.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1-3.

9 班杜拉,著.林 颖,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4.

猜你喜欢
信息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