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晓楠
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数、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手续,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真实的同时,还能够贯彻落实企业的经营方针,提供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浅析了如何优化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应,是借助于会计实践的经济信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越来越广,如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和企业高管、政府部门等,信息使用主体不同不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侧重点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内部控制状况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那么,如何做好内部控制控制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四个方面简述。抛砖引玉,希望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献上绵薄之力。
一、我国内部控制的环境现状
1.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又叫做法人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所形成,对企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组织结构和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和优化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因此优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存在不一致,在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公司经营者难免会为了自我利益,利用关联交易、财务作假等手段损害股东利益。研究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全部为全部董事占董事成员的仅有22.1%,半数为内部董事的占78.2%,由一人兼任总经理和董事长职务的占了47.7%,因此,笔者认为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第一要务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股东大会的独立性,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
2.组织结构亟需调整。组织结构是管理的框架,是为了达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工作任务分配的一种形式,包括了职责范围、权力义务等要素。现阶段,内部控制形式化,企业组织结构亟需调整。企业部门和机构的设置缺乏合理和协调性,存在部门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管理层级过多等问题,进而导致了权责不清、推卸责任等现象,没有达到相互制约的控制监督作用。比如说官僚组织模式下设置内部机构和部门。官僚组织模式以权力为中心的上下级汇报交流运作模式,以官僚组织理论设置的组织机构部门之间缺少相应的协调沟通,就导致失控、相互推卸责任或者越权管理等现象的发生,大大影响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3.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审计是对管理当局认定的过程,内部审计是由本部门、本单位机构和人员对本部门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的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然而现阶段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高。近年来,企业管理的某些领导由于缺乏相应的财会知识和素养,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审计工作存在一些误解。片面性的认为内部审计是形式化作业,会加大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削减企业利润。某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疏于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检查。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公正的反应,是对经济活动中经济内容的揭露。内部控制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内部控制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保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实施内部控制,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有利于实现部门人员的相互审核和监督,防止员工舞弊行为的发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具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和制度,经济业务处理活动的程序、职责和权限能够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这就大大规范了财务信息的来源、记录和汇总的流程,消除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人为因素,有利于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优化内部控制,提高信息质量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仅仅只做到了事中控制,没有有效的发挥和利用事前、事后内部控制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优化我国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比如说,对于事前控制,就应当建立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在内部控制中做到有法可依。如指定相关会计核算的流程和方法、资金管理条例等。还可以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格局。又比如说,对于事后控制。在重大的经济业务发生处理之后,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小组开展审计工作,将审计结果与财务信息相比较,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2.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现阶段,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一大特征,因此,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障股东利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发挥股东大会的监督作用,实行独立董事制度。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财务信息、数据分析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进而做出追加投资、转让股票等措施,势必会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和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因此,发挥股东大会的监督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明确董事的权责,加强对其约束力。这需要将董事失职的有关事项及其惩罚措施记入到公司章程,并且采用连带责任制,加强对其的约束力。涉及到数额重大的交易事项必须召开董事会,需董事会成员集体讨论表决。另外成立独立委员会向股东大会推荐独立董事,规范董事的选聘机制。
3.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那么在企业活动中,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水平?第一,企业经营管理者重视审计工作。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当管理当局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企业活动、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其次,严格的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是对会计信息的在认定的过程,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审计方法,还需要熟悉会计处理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会计凭证真伪的辨别,财务报表编制程序等等。因此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要求设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财务素养和会计能力。另外,审计工作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性的作业工程,要有效的发挥审计功能,还需要将审计工作细致化,进而保证审计工作的整体化和全面化。
4.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形成发展的起来的,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和遵循的理念。企业文化不仅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之一。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即是把员工看作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和关心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员工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让员工在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奉公执法。另外,树立制度化优先的观念。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不仅仅只是财会人员的工作,作为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参与到内部控制活动中来,形成内部控制严密的企业文化。转变员工内部控制的观念,将企业全体员工融入到内部控制中,加强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的认识。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要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部门设置,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树立员工的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娜,韩冉冉.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王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会计,2011(20).
[3]蒋光洪.论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4]黄启明,金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及方法[J].辽宁财税,2003(08).
[5]蔡韧.内部控制制度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个良策[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