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栋+严李林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对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基于商业银行视角,首先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再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下的应对策略选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策略选择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借助于网络相关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信息中介和支付等金融业务,创新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迅速产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众多目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城乡覆盖率的逐步增强,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中显示,截止2014年12月份,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依据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大概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模式、P2P网络借贷模式以及众筹模式,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规模都不尽相同。
(一)传统金融业务在线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取的都是以现有物理网点的业务为基础,借助于互联网来推动传统金融业务的在线化,通常分为企业网银、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是银行面对企业用户开发的一种网上银行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节省运营成本,优化管理效率;而个人网银的服务对象是个体,个体需求的多元化使得未来个人网银发展空间更大,个人网银主要是集中在账户管理、支付缴费、在线转账等方面。手机银行结合移动通讯技术,是一种将货币电子化的全新服务,随着未来手机的进一步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在移动金融服务和用户规模上势必会发展起来。
(二)P2P网络借贷模式
P2P网络借贷模式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网络借款,又称点对点的网络借款,是网络借贷公司(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网络借贷中介平台,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借贷双方通过该平台确立借贷关系,在借贷过程中,资金、合同等资料全部在网络平台上实现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目前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2000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其重要特点是以信用为基础,灵活方便,金额较小等。至今已经衍生出四类主要模式:担保机构担保的交易模式、债权合同的转让模式、大型金融集团为主的服务平台模式和结合O2O的综合交易模式。
(三)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即大众筹资模式,是融资人借助于互联网众筹平台发布融资项目,投资人对其认为优质的项目进行资金援助的一种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对创意的投资,众筹为发起人和投资人提供了一种交易的平台,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具有门槛低、投资方向多样化、注重创意性的特征,投资人往往是该项目的“天使投资人”,项目完成后可获得筹资人承诺的回报。这种新兴金融模式有利于新创意的开发,由于我国有关的政策监管和行业规范的不完善,众筹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在政策导向还是资金规模上,银行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兴互联网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从第三方支付结算到理财产品的网络销售,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分流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互联网企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收集分析客户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服务,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的功能,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理念与模式主要是依托现有物理网点,通过银行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服务,办理金融业务,由此产生的客户体验满意度。因此,商业银行在服务上将重点集中于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礼貌用语、物理网点布局等方面。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客户的所有业务操作都集中在计算机等网络设备上,相对于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而言,客户注重于网络平台的体验上,方便快捷、个性化的互联网体验方式促使客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极大的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固有制度等原因,其收入主要源于存贷款利差和有关的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冲击。在资产业务方面,P2P网贷企业不断扩大其贷款业务,虽客户主要集中于中小型的企业,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客户来源,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在负债业务方面,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大量涌现,其收益高、存取灵活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广大中小型投资者,从而分流了银行的一部分存款。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积极策略
(一)商业银行应转变银行经营理念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利有弊,商业银行应认真审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调整银行战略,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尽管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总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资金规模以及交易量还很有限,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好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的行业模式,深度整合银行的相关业务,敢于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新经营方式,努力将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带来的冲击转变成商业银行业务的新动力。
(二)商业银行应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
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和资金支付结算网络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经验,整合和分析商业银行的客户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大数据平台,分析研究客户的风险偏好,在维护现存客户情况下发掘互联网金融潜在客户资源,从客户角度出发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个性化优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展手机银行,进一步抢占移动支付市场,通过简化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开发互联网手机金融业务,减少业务办理的审批环节,增加生活类服务应用,减免交易手续费等形式来吸引客户。
参考文献
[1]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66-70.
[2]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87-97.
[3]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86-88.
[4]林德发,李连梦.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选择[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06:62-67.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名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变化趋势及其转型对策研究(编号:AH201410378548)。
作者简介:刘成栋(1993-),男,汉族,吉林梅河口,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严李林(1992-),男,汉族,安徽安庆,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