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妮
摘 要:同治陕甘回变又称陕甘回民起义、同治回乱、回回变乱,是发生在清同治年间一次重要的动乱,造成了惨烈的后果。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及理论搜集与归纳法,对回民起义的原因及影响作出了分析,同时以史为鉴,对现代社会提出了反思。
关键词:回民起义;原因;影响;反思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同治回变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省人口总数为1945.9万,战争结束后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总数仅为495.5万,损失数量1455.5万人,损失比例高达74.5%。[1]下面笔者拟在此探讨此次动乱的原因以及对此做出的反思。
一、同治陕甘回变的始末
关于同治回变的开端,史学界一般以“圣山砍竹事件”和“地主团练血洗秦家滩”作为标志。
渭南财主赵权中募五百回勇守华州刘峪口。四月上旬,太平军自大峪口入,回勇溃散,途径华州(今华县)圣山下的小张村买竹竿,准备做武器。结果与园主发生争执,两名回勇被殴打致死。回勇赴州控诉,快头秦英本系回民,对此事忿忿不平,赴秦家滩遍告乡邻,回民遂群情激愤,谋变愈亟。
太平军进攻到渭南赤水镇,华州团练邀约华阴乡团练在华州共御太平军。交谈中谈及圣山砍竹事件,有团练企图扩大事端,恣意造谣,团练怒,于是两边的团练纠集在一起到回民聚居区秦家村,诬称“回民造反,先行剿洗。”
二、同治回乱造成的严重后果
同治回乱历时十二年,席卷陕甘地区。除双方军队战斗阵亡以外,回汉之间互相屠杀亦贯穿整个回乱。回乱造成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回乱初期,表现为汉人村堡被回军攻陷后,往往“残杀几无噍类”[1],同时亦有汉人团练突然对身边的回民下手。
到回乱中后期,左宗棠率军入陕镇压回军的过程中,汉人团练和左军也对攻陷的回军村堡实施报复性的屠杀活动。此次回乱使得陕甘地区的人口急剧下降,整个陕甘地区人口损失约百分之七十。
2.民族分布格局发生巨变
明清以来,回族作为一个民族,自形成之初就在陕甘地区与汉人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同治以前,陕西回民仅占全省人口的一成五左右,甘肃回民仅占全省人口的三成左右。”[2]但是在同治回乱以后,陕甘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巨变。同治回变期间回汉两族互相仇杀,人口损失惨重。同时,左宗棠在善后政策奉行“回汉各安其事”,“回汉分支”的原则,将投降的回民大量迁徙异地安置改变了原来回族的居住格局。
同治回变不仅改变了陕甘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同时也造就了晚清乃至民国时期西北军阀崛起,甚至改变了中亚地区的民族组成。
三、同治回变的原因分析
同治陕甘回变持续时间长达十二年,波及陕西,甘肃,青海乃至新疆等广大地区,造成了人口数量、民族格局的变化,对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作为后人我们必须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而要吸取教训就不得不探讨这场动乱发生的原因。
1.人与自然的矛盾
陕甘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陕甘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不易。清康熙年间后人口膨胀,全国人口由一亿猛增至四亿。大量移民从湖广,江西、四川、河南来到陕甘地区,加重了陕甘地区的环境压力。陕甘地区多山地,适合耕种的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导致新移民进入山区开垦新土地,山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稀少的情况下,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冲突矛盾便被无形的放大了,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也就成为了必然。
2.传统的生产方式的不同
陕甘地区回民在从西北到中原的迁徙过程中虽然学会了农耕,但还是保持着畜牧的传统,过着半农耕半畜牧的生活。“陕甘回民习俗强悍,贩马、游牧为生,余多无常业……尚有布鲁特、安集延遗风”[1]同时期的汉族则保持着纯农耕的风俗。史学界广为引用的“羊苗冲突”就是源于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冲突。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中平凉篇记叙:“回回变乱是由放羊引起的。”里面描述了“羊苗冲突”。仔细分析下来“羊苗冲突”实质是从事农耕生产的汉人种下的麦苗被从事畜牧生产的回族牧民的羊啃食,践踏引起的冲突。
3.民族差异
陕甘地区回民信仰伊斯兰教,文化、宗教、饮食、禁忌都与汉人大相径庭。在“华夷之辨”深入人心的旧时中国,往往遭到以华夏正统自居的汉人,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的鄙视和防范。而普通汉民在日常生活中亦不懂尊重回民的文化信仰。最有名的莫过于大荔县无赖汉人用猪肉侮辱回民事件了,大荔县李蔚若讲“回、汉杂居时,常有无赖汉人侮辱回民。
4.族缘复杂
回族的族源比较复杂,系突厥、回纥、吐蕃(藏)、阿拉伯、波斯、畏兀儿、蒙古、汉等民族多年融汇而成。由于祖族多张扬、尚武,因而作为后代的回族也自然养成了强悍的民风。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人是最早皈依的教徒。艰苦的沙漠环境和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性格。一方面善于忍耐、团结互助、慷慨直爽、热爱自由、勇于反抗邪恶,表现出防御性;另一方面又争强好胜、有仇必报、喜好征服劫掠,表现出进攻性。
四、同治陕甘回变的教训
发生在同治年间的回变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令我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教训,警示今人。
1.加强民族团结
汉族应该以开放的态度主动了解回民的宗教文化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同时少数民族也应该了解并理解汉族的宗教文化。双方在增进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把一些小的矛盾解决在基层,防止矛盾扩大化。即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也要秉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解决问题,决不能让普通的生活矛盾纠纷上升为族群之间、民族矛盾。回汉矛盾中最突出的“羊苗之争”如果能够把个别人之间的矛盾迅速解决掉,就不至于闹到双方积怨成恨,发展成宗族械斗,最后变成民族仇杀。
3.要坚决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不仅无异于民族发展,还是民族发展的拦路石。同治回变中回汉两族互相仇杀,不能不说是双方狭隘民族主义在作祟。联想到近年乌鲁木齐“七·五”、西藏“3.14”等骚乱,除了反动分裂势力的煽动蛊惑外,当事人心中的狭隘民族主义也是助推器。同治回乱中凤翔县回民铁兴就严词拒绝了渭南来的郭姓回民的鼓动。这就是铁兴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的缘故。
参考文献:
[1]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秦陇回务纪略,卷一(回民起义,第四册,219页)
[3] 路伟东.清代陕甘回民峰值人口数分析[J].回族研究,2010,(1)89-94.
[4] 余澍畴.秦陇回务纪略(卷一)[A].回民起义(三)[M].上海:上海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