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特征

2015-05-28 07:08须明银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特征新时期

须明银

摘 要:新时期的语文教育随着时代变化有其新的特征,笔者将其归纳为人文性、开放性、民主性、主体性、审美性以及创新性。笔者认为只有始终科学把握好这六性,才能始终牢牢抓住语文教育的的真谛。

关键词:新时期;语文教育;特征

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中,语文教育的变革很大,传统的语文教育体系,已经解体,新的语文教育体系已然形成。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目前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育的民主性、语文教育的主体性、语文教育的审美性和语文教育的创新性。

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所谓“人文”,在古拉丁文意思是指人性、教养;汉语中的“人文”与“天文”相对,是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他规律的人间世事、习俗人情、礼乐教化等。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的人文教育,通过语文教育完成人的发展与人的和谐,它利用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以及语文具有人文性质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完善他们的人格,净化他们的心灵。语文的人文教育重视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情思、感悟、审美、伦理、历史、文化,反对语文教学中的理性剖析,轻视语文知识的教学,反对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注重学生自己的感悟作用,反对现有语文教育评价手段,认为对语文教育的评价应兼顾学生语文知识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人文传统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巨变,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强烈呼唤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人文性”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人文性”也成了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特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是封闭式的教育。有学者主张,语文教育应是“一体两翼”的教育。“一体”即课堂教学的主体;“两翼”即配合主体的语文课外活动和家庭、社会生活的语文学习。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大语文”教育,从横向看,它应包括学校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从纵向看,它应包括学前语文教育、学校语文教育、毕业后语文教育。也就是说,大语文教育是全方位、多角度、终身性的教育。美国教育家科勒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对象是处在生活网络中的学生,语文教育的内容是存在于生活网络上的活生生的言语,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生活言语。因此,语文教育与其它学科就有本质的区别,它除了学校课堂的教学外,更应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语文环境、言语生态来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新时期的语文教育更是这样。广播、电影、电视、网络、频繁的社会口语交际等等为语文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多样、活泼的形式,为语文教育“开放性”提供了保证。语文的全社会范围和全人生过程,使语文教育拥有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异常充裕的时间。语文学习不单单是学校课堂的教育,语文教育更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走“开放性”教育的道路。

三、语文教育的民主性

所谓教育民主性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以受教育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纵观世界的各国教育,教学的民主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二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三是承认差别,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语文教育生态更讲“民主性”,更讲师生合作、学生主动、因材施教。这是由语文课是情景课、审美课特点和“人文性”这一本质所决定的。我国当代的许多教改实验特别注重教学民主性,注重对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强调“合作”探究学习,实行因材施教。如魏书生语文教改所实行的民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以至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一反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张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按规律进行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值得我们思索。

四、语文教育的主体性

笔者认为主体性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又一个基本特性。主体性教育有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承认学生为自身的主人,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学习。第二,教育应该是师生“双主体”协同的活动过程,具有“双边性”的特点。第三,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学校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以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教育的顺利开展。语文教育更应遵循这些原则,这是因为语文课是实践课、技能课。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必须靠“习得”,必须去“训练”才能获得听、说、读、写的技能。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三主教育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思想是“主体性教育”思想很好的概括。而新时期突出语文教育的主体性特征已是现实的要求。

五、语文教育的审美性

艺术给人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而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则需要给学生无穷无尽的审美乐趣,它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具体地说,教学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感的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美、教学结构美、教学情感美、课堂气氛美、教学语言美和教学节奏美等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发掘教学媒介中的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努力提高学生的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对完美人格的涵养和对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如果语文学科教育者缺乏美的教育,那将是贫乏的教育。按美学原理、艺术原则从事语文教学,因此,现代语文教育比传统语文教育更加富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新奇性、情趣性和个性。学生因而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直接、更深刻地获得震惊感、倾慕感、景仰感、欣慰感、荣誉感等各种美的感受。

六、语文教育的创新性

笔者认为语文创新性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变形思维,逆向思维,联想和想像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要在思维活动过程中进行创新,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成果等等。语文教育新方法、新模式、新观点、新措施、新媒体、新角度——都是语文创新教育。现代语文的创新性特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形成一种主动适应、开放多样、积极创造的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袁桂林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特征新时期
抓特征解方程组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