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锋
摘 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而高等中医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场域文化,具有其特殊性与差异性。本文以福建中医药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从校园物质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六个方面论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进一步指出,高等中医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以文化育人为宗旨,紧密结合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把校园文化融入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环节,以全面实现校园文化在高等中医院校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文化体系。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形态有自身的特点,并且都对大学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有计划、科学合理地培育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是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教育,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品格,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
福建中医药大学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即设施齐全的校园物质环境,环境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严谨开放的校园学术环境,文明有益的生活环境,使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相吻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设施齐全的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主要由学校的基础设施构成,它是学校的硬环境。整洁美观、设施齐全的校园物质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实现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化校园设施能增强学生的进取意识,形成崇尚科学、刻苦学习、拼搏进取的精神。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14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纸质、电子图书文献总量280万册。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是一个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校园,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并已连续六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
二、环境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
美麗的校园生态环境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花草树木等构成的校容校貌,充分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理念。
学校重视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将校园绿化美化与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营造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把握“立体绿化”的基调,通过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群落式的配置,尽可能地提高绿化率。学校现有绿地面积36.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9.56%,绿地率达54.63%,乔灌木达700种1万余株,开花植物312种。现在,校园内湖面、绿树、鲜花、草地相映成趣,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黄土不露天”的绿化美化效果。
学校还按照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在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太阳能、水源、空气源、地源等可再生资源,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推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培育和传播节约文化,坚持把节粮、节水、节电等“三节”教育贯穿学生课堂内外,通过校报、网站、广播等宣传节能知识,在盥洗室、教室等公共场所设置节水节电标志,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三、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建筑、道路、桥梁、植物、湖泊,无一不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古朴元素、闽越文化深邃的历史、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学校坐落于福州大学城旗山校区北端“龙头”位置,校园景观湖宋慈湖引自溪源江,最终注入闽江,山水环绕,小桥流水,延续了福州天生的亲水性和“五山二水”的城市空间格局;校园建筑以赭红色为主色调,着色浓郁、刻画细腻,与福建传统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校园景观树以榕树、羊蹄甲、芒果树、杜鹃、蓝花楹等乡土树种为主,呈现出浓厚的福州地方特色。突出“传承文脉、交融情景”的设计理念,把传统中医药文化融汇于现代校园环境建设中,力争表征和体现中医药文化。概括起来就是“一园一馆扬中医,二亭三桥重医风,四时阴阳纳春秋,十二景点人文美”。
“一园一馆扬中医”。“一园一馆”是指时珍园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时珍园占地面积100余亩,培育种植了药用植物600余种,园区由闽台地道及主产药材区、主体中药学区、种质资源保护与繁育区、草药园区、文化长廊等五大功能区域组成,园内小桥流水,长廊曲折,亭台相望,匾额、楹联、方歌与刻石相映成趣,是师生开展药用植物研究和教学实践场所,也成为学校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包括医史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馆及闽台中医药文化馆等,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人物、掌故、事迹、资料、文献、图片、模型及独具福建、台湾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二亭三桥重医风”。“二亭”是指仁心亭和大医亭。仁心亭俏立于时珍园中,旁石铭刻《仁心亭赞》(由著名书法家陈奋武书写),时刻提醒往来于此的师生要学习历代大医的“仁心”,行“仁术”。大医亭修建于思邈岭上,造型为仿唐宋单檐八角攒尖木结构,亭顶装饰采用葫芦宝顶,融入悬壶济世的道教医学内涵,并撰写、篆刻了《大医亭记》石碑,立于亭之一侧。“三桥”是指以福建古代名医命名的横跨在宋慈湖上的三座桥,即保生桥、苏颂桥和士瀛桥。桥以古代中医大家命名,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贤智者,更是为了启迪后世中医学子秉承先哲们的“大医”风范,弘扬岐黄仁术。
“四时阴阳纳春秋”。学校环境讲究“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形成春花、夏荫、秋实、冬翠的四时景色。时令广场是最能代表阴阳四时的校园景观,其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呈上圆下方结构,寓意“天圆地方”;“上圆”区域铺设了三百六十五块红砖,代表一年;“下方”区域分为四块,代表一年四季,设有二十四个药草种植区,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并建有一个日晷,代表一天十二时辰。
“十二景点人文美”。根据校园景观的“经络”布局和中医文化创意构思,共设置了“杏林大道”“董奉广场”“河图洛书”“桃花心木”“棋盘广场”“中医药文化宣传长廊”“名师苑”“银杏路”“八角亭”“陈修园像”“24式太极拳雕塑”“孔子像”等12处蕴藏丰富人文内涵,既具有传统诗情画意,又不乏现代生活情趣,意境深远而又各具特色的校园人文景点。
四、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育人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是赋予学校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和风格的综合体现。
学校一直重视学校的精神环境建设,“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是我们的校训,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浓缩,“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强调“大医”者要兼具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强调追求完美境界,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也是大学精神之所在。以精神文化为重心,提升校格、人格,注重培育大学的文化底蕴,以宣传校训为核心,大力弘扬学校独特的人文精神。校训广场把“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融汇于校园景观建设之中,实现了办学理念的表征化、形象化。在董奉广场一侧种植了一片桃花心木,林中有一“桃花心木”石,石上刻有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桃花心木为常绿乔木,种子顶部有翅,飘落如螺旋桨,喻示中医学子桃李满天下;桃花心木广植于台湾,也寓意着两岸中医同溯一源;同名散文富有哲理地阐述了逆境中桃花心木成材的故事,寄望杏林学子能像“桃花心木”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生存,努力成才。
五、严谨开放的校园学术环境
學校处于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营造一个严谨开放的学术环境是实现学校重大转型的关键。时珍园、中医药博物馆让学生在入学初就能了解中医药发展史,受到中医药文化熏陶。教学楼、实验楼中设立了中医名家画像,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医药学的文化审美意蕴,传递中医药学古朴深厚的文化气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中医先辈的石像,鼓励后人为之勤学不倦。学校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开展了临床技能大赛、实验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医药基础知识大赛、护理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挑战杯”校内选拔赛严格把关,经过动员、各学院初赛、学校复赛、决赛等多个环节,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学校还形成了以“旗山讲坛”为龙头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旗山讲坛”建于宋慈湖上,是一个可容纳500人的学术报告厅,于2007年年底正式启动。学校积极发挥“旗山讲坛”文化品牌效应,陆续开展了“宋慈湖畔话中医”系列学术讲座,通过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大家”开展中医药继承及创新发展方面的讲座,加深师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同时,以“旗山讲坛”为核心,向外辐射发展,不断拓展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如2013年依托教改实验班“修园班”,开设“修园讲坛”;承办了福建省第四届中华传统美德大讲坛,并成立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六、文明有益的校园生活环境
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宿舍学风的好坏,文明程度的高低,集体精神的强弱,对宿舍成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的学生公寓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将学生公寓德育环境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德育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强学生公寓内的物质环境建设,使大学生在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特点的环境氛围中,自觉地养成优雅的情趣、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空间,以宿舍文化为载体,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形象大使评选、舍标评比、文明宿舍、文明楼栋评比等学生公寓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精神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让学生广泛参与到学生公寓的各项工作之中。
总之,校园文化是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把富有中医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设计、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代安琼.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2]李高南,熊柱.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